《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
  近日我重读此书,不由得想起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斯诺的墓,以前我常路过那里。斯诺若在天有灵,看到这几十年中国的巨变,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波澜起伏的复杂关系,大概会有一种沧桑之感吧。当然,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书在80年后还有那么多人在读,甚至还收进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进入陕甘宁边区,带着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许多疑问,想要揭秘所谓“赤匪”的真相。他是第一个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但事实吹散了斯诺心中的疑团,真相征服了这位执着的记者,他为英美报纸写了一系列的通讯报道,轰动一时,后来结集出版,就是《红星照耀中国》(原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斯诺打破了新闻封锁,让西方人看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着极其艰苦的斗争,这些人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斯诺的报道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际上对“红区”的偏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新闻之伟力。《红星照耀中国》因此成为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
  经典也在改变我们。记得初读《红星照耀中国》,大约在50年前,那时我颇为惊讶: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他们的理想信念相同,可是性格禀赋各异,言行举止透露各自的人格魅力。伟人和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精神气质一直在感染我们。《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了那么多年,读来仍然不觉枯燥,写得真实而纯粹,是一个重要原因。
  斯诺写工农红军、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写延安红色政权,他的观察点、态度和语言,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纪实写作毫不做作,是质朴而真诚的。斯诺以“他者”的目光来观察“红区”,他对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述,对“红区”生活的描写自然也会带有西方记者的立场,但他力图还原真相,没有戴上“有色眼镜”,更没有刻意“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与丰满,是那种有质感的真实与丰满。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在诸如饮食、住宿、开会、舞会、恋爱,甚至房屋摆设、身体语言等有趣的细节中,我们能感受到陕甘宁边区那种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无拘谨。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何在?当然来自于边区革命者的奋斗生活,也来自斯诺真实而细致的笔触。他写的是重大的历史,是堪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大气而有味,如同《史记》。我相信这本书会传流下去。《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來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看可以从斯诺这里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红星照耀中国》现在收进了新编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是作为纪实类作品收录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学生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我也想到,初中生读《红星照耀中国》可能会有些困难,但也会有特别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多读一些经典和品位高的书,尽可能减少低俗文化对他们的冲击,这也是立德树人之需。新编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强调“读书为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是一个大的改进。新教材设计了许多读书栏目,小学一年级就有“和大人一起读”,也就是“亲子阅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节课都有延伸阅读,还有“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读童谣、儿歌、诗词、故事、寓言、童话、小说等等。初中语文每一册都设计有“名著导读”,三年安排12本名著,“一课一得”,教给学生阅读每一类属的方法。正在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也安排有“整本书阅读”,以抵御碎片化阅读,达致“读书养性”。我们想以此来推进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此为突破口,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这些年语文教学有很多改革,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读书,要把读书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次把《红星照耀中国》收入新编语文教材,也是出于这一期待的一次努力。希望这样的经典作品能带给人们更为长久的润养。
其他文献
葱香味是中式调味中极富魅力的一种黑型,熟葱香而不辣,生葱香辣甘俱佳,这使得清葱香型和葱油香型在各种中式冷热菜肴中被广泛应用,深受食客的欢迎。  在制作各种菜肴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色、香、味俱佳的效果,不论在饭店还是家庭生活中,人们在准备基础原料(鱼肉禽蛋和蔬菜、豆制品等)的同时,必备各种增加色、香、味的原料,诸如:油、盐、酱、醋、姜、蒜、辣椒、糖、胡椒、味精、鸡精等等。笔者在此特别提出,人们往往忽视
姐姐坐在馄饨摊上对弟弟说:“你去看看,变了没有。”  弟弟点点头,不自觉蹑手蹑脚地晃到馄饨摊隔壁的“老王小吃店”门前,从紧闭上锁的玻璃门缝往里望去,半晌又蹑手蹑脚地晃了回来。  姐姐问:“怎么样?”  弟弟瞪着眼睛点头,姐姐满意地吸一口凉气。  “老王小吃店”是两人的新话题。铺外崭新的大字招牌,屋里整洁的桌椅,都好像老板马上就要开门迎客的样子。但自姐弟两人有印象起,无论正餐、早点还是夜宵,这家小店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多少朴素如斯的道理,我们要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之后才能懂得。  我妈脾气暴戾不是没来由的。据她自己说,她年轻时也是温柔贤淑,奈何眼大无光,选择嫁给了我爸,当了十年军嫂,然后转为警嫂。于是,她独自一人拉扯着俩孩子,干着工厂车间里三班倒的工作,还得应付背后两个大家族的各种大小事宜,没人能搭一把手。于是,不骂人简直活不下去。  虽然我妈脾气暴戾爱骂人,但她努力地做到公平公正,只
怎样做“面皮包炸菜”  牛国平    面皮包炸菜,是用面皮包住调好味的原料,入油锅炸制而成。该制法新颖,成型美丽,属于有创意的一类菜肴。我这里先来给大家介绍3例面皮包炸菜。    面皮包炸三菇乳鸽  原料:乳鸽2只,香菇、姬菇、蘑菇各75 g,鸡蛋清2个,干淀粉30 g,葱弹子15 g,姜米10 g,海鲜酱、红油尖椒酱各25 g,精盐、味精、料酒、生抽、熟花生油各适量,色拉油1 000 g(约耗7
由表及里,以心识人。  事物有表里,人有长处和短处。  同一个人的行为也有美丑之分。白天工作时西裝革履,晚上回家后睡衣拖鞋,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因此,仅看表象不行,仅对表象说三道四,同样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既对表象之不足有所认识,又承认表象之优点,并加以充分发挥。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产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后经过半个多世纪时间的磨洗,影响逐渐超出了心理学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于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弗洛伊德运用心理分析学派中的潜意识论、泛性论和释梦说,来解读文学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评论文章如《妄想与梦》《创作家与白日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都曾在读者当中产生过轰动效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翻译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著
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蔚蓝色的海水敞开浩瀚的情怀,用澎湃托起一块润泽透明、熠熠生辉的碧玉,她的名字叫大鹿岛。是梦境吧?不,这是我今年去过的地方,一个诗意荡漾、美丽神奇的海岛。  大鹿岛远离大陆,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虽是个弹丸小岛,但置身其中,生机盎然。那守望的森林,那钟情的大海,它们遥相呼应,用翠绿和蔚蓝点缀祖国东海夺目的容颜。漫步外围环岛大道,左边海天一色,烟波浩淼;右边山高林密,绿树葱郁,负
当下是一个泡沫漫溢、敌我难辨的时代。我们的趣味和思想就像水分子里的氢和氧,很难彻底分开。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无边无际的野心,以高潮迭起的狂欢与想象筑起了屏保似的疆域与王国。他安居高脚杯中坐杯观天,对影自娱自乐,仿佛是真正的王,被虚拟的臣民众星捧月。但唯有伟大的读者是清醒的,是不可愚弄的,是他们让伟大的作品有了朝阳般喷薄的可能。  更不幸的是,这个时代俯首听命于市场,譬如电影听命于票房,电视听命于收视
人物档案  于海斌,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曾获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文如其人”,丰子恺和
1.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他的父亲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