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干偏振统一理论的Schmidt棱镜衍射特性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束光通过屋脊棱镜,在镜内会被分为两条路径传播。两条路径偏振传输特性的差异,导致了零级衍射光斑的分裂现象,严重影响了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为了弄清楚这种分裂现象,利用相干偏振理论,全面研究了不同偏振态的光束通过Schmidt棱镜后的光强分布。此光强分布同时包含了棱镜的结构参数。通过对此光强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了对准单色光的如下结论:1)均匀态偏振光通过棱镜后的分裂双峰间距随着偏振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双峰极大值的光强差也随之增加;2)矫正屋脊棱镜衍射光斑分裂现象的最理想条件为偏振矩阵因子B=0。通过改变单一界面入
其他文献
基于532nm脉冲激光器,搭建了船载三通道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测量,将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商业化叶绿素荧光计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二者
球体由于其旋转对称性和成像不变性,在双目视觉系统中作为球型靶标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球体在像面的成像一般是椭圆,而不是标准圆,其椭圆中心与球心成像点并不是同一个点,这就会对球心的空间定位带来误差。为了找到真实的球心成像点坐标以提高球心的定位精度,建立并分析了空间球的成像模型。基于针孔成像模型和透视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球心成像点的高精度定位方法。该方法结合相机焦距,对边缘点进行畸变校正后可直接拟合出球心
针对当前局部立体匹配视差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二次引导滤波模型,并应用于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在新设计的二次引导滤波模型中,将第一次引导滤波的输出图像作为第二次引导滤波的引导图像,克服了传统引导滤波的缺陷,抑制了噪声。在代价聚合阶段引入二次引导滤波,使用跨尺度框架聚合各尺度的匹配代价,进一步提高算法匹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二次引导滤波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在Middlebury测试平台上对标准立体图
提出一种反锐化掩模(USM)锐化检验方法。采用局部二值模式方法(LBP)检测图像边缘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然后检测图像是否被锐化。针对不同的锐化强度,对比不同LBP检测模式,筛选出最优检测方式。实验结果表明,LBP方法能达到较好的USM锐化检测效果,其中旋转不变模式的检测效果最好,在弱锐化情况下检出率仍能达到90%,优于现有文献中各类方法的检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