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档案意识的角度谈档案人社会意识的提高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档案人经常抱怨的社会档案意识不高入手,探讨了其背后的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才是根本,就此分析了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档案人 社会意识 档案意识
  
  当前的档案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说:档案意识不高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殊不知,档案意识的提高取决于档案人的社会意识。为此,本文拟从档案人的社会意识、社会的档案意识及其关系,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等方面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档案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的档案意识
  所谓社会档案意识是社会群众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主观印象,是人们对档案性质、价值、作用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看法。而这一意识的形成前提就是档案为社会所认识,为社会发挥了作用。而这一前提的前提,自然就是档案人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这也就要求档案人要具有社会意识。所谓档案人的社会意识,就是档案人对档案社会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就是档案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档案人的社会意识应该是前提,是基础;社会档案意识是结果,是条件;二者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目前,大量论文、工作总结中都会提到:社会档案意识不高是影响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以上对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人社会意识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档案意识不高只是表面原因,而真正原因是档案人的社会意识不高。
  二、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的原因
  我们常说存在决定意识,没有档案服务,社会自然就不会产生档案意识。而没有档案工作为依托,档案人的社会意识也就没有了可以生长的土壤。而且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因此,要分析档案人社会意识不高,就必须要从档案人自身角度找出不足,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才是积极的、可行的方法。
  1.历史原因
  从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档案工作一直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重藏轻用”、“重基础轻利用”、“被动适应”以及“保密保险”等传统思想至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档案人的头脑中,在影响着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也就导致了档案部门对相关机构情况和社会利用需求了解甚少。这也是造成档案人长期社会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2.客观条件制约
  长期以来,单一的馆藏结构、单调的服务方式都在制约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目前,随着“三个体系”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的建设,馆藏结构和利用方式都有了改善和发展,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就受到制约。在这种环境之下,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自然就比较低,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一般,由此产生的各种投入也就比较少,档案工作的发展就变得被动、困难,档案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3.档案人的心理因素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人员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和机密性,重藏轻用。他们以为档案工作就是“一把钥匙一把锁,看好门不丢失”的保管工作。这样不进行开放,也就不会有丢失或泄密等风险,也就不会因此而承担责任。殊不知,一味地保管而不开放利用,社会又怎么会知道档案,又怎么会形成档案意识呢?在怕担责任、怕风险的心理作用下,正是档案人自己关上了社会了解档案的机会。怕担责任是影响档案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而懒惰、畏难心理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只做好档案保管工作,工作量自然就少很多。而一旦要提供利用,鉴定、编目、编制检索工作等基础性工作自然少不了,工作量自然就会大幅度提高。而且目前的提供利用不再仅仅是简单地你来我查,检索、复印等简单的利用需求。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需求,新技术、新环境、新要求都在冲击着档案工作者的心理。面对困难,人本能地会往后缩,档案人也不例外。因此,档案人就会封闭自我,排斥社会,安于现状等,最终就会关起门来管档案,导致档案部门“与世隔绝”。
  总之,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客观条件和档案人的心理因素,这些限制档案人社会意识提高的因素,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但又都是必须要解决和克服的。
  三、提高档案人的社会意识是根本
  1.正确定位档案工作,认识档案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是提高档案人社会意识的前提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产生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档案内容也越来越社会化、大众化,档案种类也越来越高科技,档案数量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进入后保管时代之后,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是行政机构的产物,而更多的是一种记忆,一种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也就是说,档案内容所体现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更加广泛,而且从记忆的角度,还有长远的、持续的社会价值,这也决定了档案服务于社会的广阔性和持久性。档案人只有全面认识到档案社会性的这种广泛和持久,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采取措施,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正确了解社会需求,引导社会利用档案,提升档案意识。
  2.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重塑档案形象,扩大档案影响
  档案人长期的“闭关自守”是导致其现在社会意识不高和社会档案意识不高的重要原因。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是档案人了解社会,也是了解自己的最好的渠道之一。
  首先要加强档案人与档案形成部门的联系,通过直接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业务过程和业务需求,既可以为准确划分归档范围提供依据,也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档案信息需求,提前做好服务准备。由此也会在业务人员心目中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形象,为其档案意识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与社会组织、个人的联系。可以从捐赠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开始宣传档案和档案服务,然后逐渐向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爱好者等扩展;也可以通过历史文化讲座、展览等形式,走进社区,宣传档案文化;还可以通过宣讲家庭档案等知识,让社区家庭主动走进档案,了解档案,扩大档案工作的知晓面。第三,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可通过参观访问等方式,交流经验,探讨工作难点,互通有无,协作发展,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质量,为档案服务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第四,要加强与学校等单位的联系,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其档案意识,为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从档案人共识和档案工作共同任务的高度来抓好社会意识的提高
  档案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是档案人的整体目标,而不是某一个档案工作者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全体的共同努力。而且这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它要求档案法制人员,要将把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作用的精神制定在档案工作的有关法规制度中,从法规制度上加以规定和要求;要求档案收集人员,正确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性,从为社会服务的高度出发,确定档案归档范围,为档案服务提供丰富、足够的物质资源;要求档案编研人员,根据社会的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公开档案史料,采用多种编辑手段,借助社会专家力量,扩大编研范围,加大档案研发力度,开发多种编研产品,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和研究需求;要求档案宣传人员,把向社会宣传档案、档案工作、利用档案所发挥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与广播、网络、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档案烙印。只有档案工作者全体对服务社会形成共识,劲往一块使,通过档案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档案服务社会便会有后盾,有基础。档案服务社会的效果也就会更好,档案工作的影响随之也会被广泛扩展、深入渗透,社会的档案意识自然也会随之得以形成和提升。
  4.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提高社会意识列入考核范围,保障其有效落实
  任何目标都要有切实的措施来保障,社会意识虽是主观意识,无法界定。但是这种意识还是会反映在工作当中,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因此,要将提高社会意识目标化、行动化,将其分解成可考核的指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保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陶丽琼.提高档案界的社会意识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3):99-102.
  2.钱海波.浅析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人的社会意识.才智,2010(15):286.
  3.郗韶华,王振宝.浅谈社会档案意识淡漠的原因.消费导刊,2008(5):212.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局 解放军档案馆
其他文献
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民主,民主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民主的发展,为和谐
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也是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之年、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蓝图的起步之年,谋划好今年工作尤为重要。  去年10月、12月,国家档案局先后召开了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和全国档案局长馆长工作会议,对各级国家档案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及今年全国档案工作主要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年底隆重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
论文分析了我国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云计算在基层图书馆中应用的机遇以及挑战。最后提出云计算在基层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建立以云计算为依托的数据中
《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展览通过400多件档案史料,揭示北京在政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让您从中追寻一些往事的回忆,感悟北京百年
一件件,一卷卷,沉默如睡眠,抽象的文字藏了多少岁年:唐宋元明清,民国至现在,记录着的,还有声音和图片,鲜活的历史,时空的秘密,在这浩如烟海的档案里呈现。一天天,一年年,
市民社会的构建是西方法治成功的关键。我国历史上并未发展起来法治,也不具备市民社会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与法治的发展受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不
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是元人注释朱子《易本义》的重要著作。其早期版本包括仅刻一半的初刻本与稍后出现的全本,今皆已亡佚。目前所见的最早版本,为明代胡珙补辑本。清代《通
本文通过对《如何阅读一本书》与《如何读一本书》的比较性评介,指出这两部“同名异书”之作,具有殊途同归的阅读文化学内涵,即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阅读。并在文末就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在加速扩大,各类灾害呈现出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引起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安全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当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一项重要工程,在此仅从档案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档案安全保障、档案科研保障、档案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档案安全 安全保障体系
"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档案部门在市公安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公安部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创新工作,提出了"前移"、"反推"的工作思路。通过"前移"监督指导环节,"反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