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在加速扩大,各类灾害呈现出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引起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安全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当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一项重要工程,在此仅从档案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档案安全保障、档案科研保障、档案人才保障等四个方面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档案安全 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档案机构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档案展开,没有档案,档案工作就无从谈起。档案安全保护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保障。
  
  一、档案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杨冬权局长在2008年度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档案安全的内外形势都不容乐观。从外部形势看,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都给档案造成损毁。从内部形势看,一些档案部门内部管理混乱,也对档案安全造成了危害。这些现实的档案安全威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各级档案部门和全体档案工作者都要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深刻认识档案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为此,档案部门要切实做好档案安全保护工作,充分认识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快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档案安全。
  
  二、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
  为档案安全保管提供坚实保障
  
  档案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的重申之重,档案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将难以补救。因此,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档案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档案安全工作有效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项保障工作。
  1 档案馆库建设。档案实体安全问题,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存在与否,对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档案实体的保护工作。为此,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不断完善档案设施设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防盗监控设备、气体灭火和细水雾自动灭火装置、档案展厅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库房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消毒杀虫用的冷冻库、除湿机、空调设备、温湿度仪等,其中,消防系统要与“119”报警系统联网,设立覆盖整个馆区的监控点,及时了解馆区情况,并做到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全方位加强消防和供水、供电线路的管理,对计算机、空调、消防器材等设备定期检查、校验,确保各保管保护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围绕档案库房的“八防”要求,坚持做好库房温湿度记录、档案调卷核对、复查和防虫药投放工作,随时重点检查有无霉变、鼠咬、虫蛀等情况发生。对档案资料出入库调卷单与利用调卷单进行核对检查,并与库房实体案卷核对,确保无一遗漏。对母片库房保管的胶片档案,实行24小时自动温湿度控制,全自动防火监控,确保档案库房绝对安全。不留隐患。
  2 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是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历史佐证,是无价之宝。它的完整与安全,事关国家宝贵文化财富的留存,事关中华民族历史的延续。有条件要进行抢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只有保护好这些档案才能对国家和子孙后代负责,对历史负责。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财力抢救重点档案中破损严重的,较珍贵的档案,积极征集散失民间以及流失国外的珍贵档案进馆,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要不断地改善保管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控设备,利用频率高的档案提供复印件以减少对档案原件的磨损,尽最大可能延长历史档案的寿命。这样,才能确保国家重点档案的安全,使中华民族的档案瑰宝代代相传,荫泽后人。
  3 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日趋开放和风险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增强敏感的风险意识和档案意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基础。我们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进一步生存发展的高度,认识对加强危机管理和加快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档案管理和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防灾救灾教育和指导,形成坚持不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从国家层面讲,档案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档案馆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并依法纳入国家防灾救灾预案,明确防灾救灾受损档案及设施抢救程序、技术方法、安全运转、备用库房预案、紧急救灾设备及物质等,一旦发生灾难,可及时开展档案转移、抢救及修复工作,将灾难的损失降至最低。对国家重点档案、敏感档案、电子文件、数据库设备应采取严格措施,建立档案异地保存和备份制度,尽量保证它们的安全无损,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有利于灾害发生时受灾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人财物的集中统一调配和灾后的恢复重建,为档案及时有序地抢救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4 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确保重要档案安全的防范措施是做好备份工作。备份就是使用存储介质,定期将系统业务数据复制下来,以保证灾害和故障发生时数据尽快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为了做好档案的容灾、备份工作,保证档案工作在经历各种灾难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系统计划及建设行为提供正常服务,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已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制度来实施。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2009年7月28日在中央企业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对重要档案进行备份。俗话说,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档案备份能够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样,更加深了我们对档案备份的理性认识,对开展档案备份工作有了政策性、理论性的指导。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档案的安全。通过开展档案备份工作,切实强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内全部档案资源的监管调控职能,借助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接收、复制、备份等多种手段,创新档案资源整合模式,加快档案信息资源集聚整合步伐,对已有缩微、复印、数字化等形式副本的,严格实施档案原件封存制度,如无特殊情况,不再利用档案原件,而以复制件提供利用,尽快形成共享双赢的档案资源体系。同时,也是把因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引起的系统瘫痪、数据损毁而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点。因此,开展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为我们增强信息数据安全意识,加强信息数据安全保障工作,提高信息数据防灾抗毁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采用先进技术手段。
  加快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现代化
  
  档案科研工作始终致力于研究档案事业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现代化方面的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加强档案数据库安全建设上,应该着重从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两方面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安全保管。制定网络入侵、计算机病毒、机房失火、停电等应急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互联网使用中,实行内、外网络分离,设立信息系统防火墙,安装保密隔离卡,定期进行涉密检查;定期保存系统日志;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随时监控网站动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设有档案安全监督员。根据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对档案实体来去的登记,到档案放置的位置,从出库到扫描,再到入库,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系统化管理。各级档案部门要学习借鉴现代信息技术,努力研发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区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相关档案信息安全活动,联合研究和解决档案信息安全这一全球性的技术难题,共同维护档案信息安全,努力为档案信息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坚持人文管理原则,
  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国之兴在人才,事业兴在人才,档案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保障。在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人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最大守护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制造者。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涉档人员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素质水平、创新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策略,在组织管理和防范上确保消除不安全因素。加强宣传教育,包括保密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组织文档工作人员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系统的技术操作人员,学习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常识,了解泄密原理及防范办法。通过教育培训、媒体宣传、政策导向等途径,宣传贯彻档案信息安全法规,培养和强化档案信息安全意识,自觉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人文策略更不容忽视。我们只有认识到加强档案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策略,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挑战,才能为档案工作保驾护航,保障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档案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内涵与档案信息传播服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与档案信息传播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中档案信息传播服务体系的构建途径,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档案信息 传播服务     “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平台,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职
本文指出《中图法》(第五版)中的"依世界地区表分"和"依中国地区表分"及相关注释用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文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民主,民主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民主的发展,为和谐
今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也是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之年、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蓝图的起步之年,谋划好今年工作尤为重要。  去年10月、12月,国家档案局先后召开了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和全国档案局长馆长工作会议,对各级国家档案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及今年全国档案工作主要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年底隆重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
论文分析了我国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云计算在基层图书馆中应用的机遇以及挑战。最后提出云计算在基层图书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建立以云计算为依托的数据中
《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展览通过400多件档案史料,揭示北京在政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让您从中追寻一些往事的回忆,感悟北京百年
一件件,一卷卷,沉默如睡眠,抽象的文字藏了多少岁年:唐宋元明清,民国至现在,记录着的,还有声音和图片,鲜活的历史,时空的秘密,在这浩如烟海的档案里呈现。一天天,一年年,
市民社会的构建是西方法治成功的关键。我国历史上并未发展起来法治,也不具备市民社会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与法治的发展受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不
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是元人注释朱子《易本义》的重要著作。其早期版本包括仅刻一半的初刻本与稍后出现的全本,今皆已亡佚。目前所见的最早版本,为明代胡珙补辑本。清代《通
本文通过对《如何阅读一本书》与《如何读一本书》的比较性评介,指出这两部“同名异书”之作,具有殊途同归的阅读文化学内涵,即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阅读。并在文末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