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脑皮质细胞构筑的癫痫脑定位学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2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癫痫病学实践证明,局灶性癫痫发作症状学分析可为致痫区定位诊断提供关键线索.立体定向脑电图学派遵循的“解剖-电-临床关联”原则将立体定向脑电图工作原理建立在“网络动态学”理念基础之上.大脑皮质纤维联系和信息处理遵循由皮质构筑属性决定的等级架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可应用到“解剖-电-临床关联”的工作原理中,指导不同皮质起源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合并耳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6例在2018年8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2月)和观察组(2019年3月~2019年9月),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以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管理、药物使用、情绪管理评分均有所提高,耳鸣严重程度评分有所降低,(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耳鸣患者护理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声带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8周时自我管理能力,对比两组嗓音恢复良好情况和声带息肉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ESCA(94.36±7.25)分,高于对照组的(79.82±6.54)分,嗓音恢复良好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62.86%,疾病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有
目的 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挑选62例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31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血压水平下降,更稳定(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伴重症鼻出血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血压,促进血压恢复正常,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研究实施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期恢复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育模式护理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病例搜集开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研究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选取此时间段内所在科室收治的实施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为基本研究对象,在患者对研究目的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平均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的临床术后护理,研究组39例则辅助给予模块化教育模式,将SAS、SDS评分、QLQ-C30生存质量评分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判断标准.结果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养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每位护士成长的必备过程.本文以笔者带教耳鼻咽喉科实习护士的经历与广大护理同仁分享.
耳鼻咽喉科主要看耳鼻咽喉以及头颈部相关部位的各种疾病情况,常见的包括各种类型的炎症性疾病,包括急慢性的咽喉炎、扁桃体炎,耳廓、外耳道及中耳的各种急慢性炎症性疾病,鼻腔、鼻窦以及鼻咽部的炎症性疾病.同时,对于耳鼻咽喉以及头颈部各种出现的异常增生物,还有耳部听力异常的状况,耳源性的眩晕症状等,都是需要在耳鼻咽喉科就诊进行检查和治疗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逐渐被普及,而医院耳鼻喉科也加入了信息化的建设当中,在实际运用当中发现,不但能够增强医院的信息化系统,还能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为患者
额叶致痫灶切除术是难治性额叶癫痫的根治方法.对术后认知功能的预测是术前神经心理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评估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额叶致痫灶切除术对总体的认知功能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且术后记忆力、执行功能等并无明显下降.目前,大脑的可塑机制尚未明确,癫痫手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儿童额叶致痫灶切除术后的认知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患儿术后认知功能的关注与重视.
银屑病是蒙医药的优势病种,蒙医古籍文献中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独特认识.近年来,蒙医药临床人员遵循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核心理念,将银屑病分为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苏型、齐素希拉型和粘虫型等4种,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创新的理论依据.在传统内服外用药的基础上,采用拔罐、药浴等多种特色疗法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本文从银屑病的病名来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辨证施治四个方面,对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系统治疗银屑病的传统药物如甲氨蝶呤、维A酸、环孢素等均存在起效慢、疗效有限及不良反应多等缺点.近年来伴随着生物制剂的问世,银屑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进入2019年,随着白介素-17抑制剂和白介素-23抑制剂相继在我国应用于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以其优异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本文对目前在国内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生物制剂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云母状白色鳞屑.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疾病.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多数只能达到临床缓解,但无法避免复发.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促使对该病的治疗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文献报道用于银屑病治疗的新老药物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包括糖皮质激素、维A酸、维生素D3衍生物、复方制剂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目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