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80后”辅导员的价值取向及其引导研究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指出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呈现出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在体认主流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主体意识增强,思维趋于自我化;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但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明显;价值评价趋于理性务实,义利兼顾;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动迎接工作的挑战等。市场机制、中西文化的融合、“80后”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社会认同度不高是影响“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应从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加强主流价值取向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制约、整合力度,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完善机制、搭建舞台等角度加强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
  关键词:“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特征;成因;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120-03
  
  当前,高校"80后”辅导员随着自身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高校整个辅导员队伍中已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成为高校学生政工干部的主力军。由于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职责,其价值取向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的工作态度、情绪和工作绩效,而且对大学生的成才成长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因而,充分认识"80后”辅导员的价值取向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对于调动和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80后”辅导员成长在一个多元文化互为激荡、多样价值理念相互碰撞的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对"80后”辅导员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80后”辅导员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在体认主流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经过学校的多年教育和培养,“80后”辅导员的政治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他们在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领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同时,仍然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只不过已不再把国家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在肯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个人利益的追求与维护。他们崇尚自我,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已从理念和实际中切实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寻求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2.主体意识增强。思维趋于自我化
  “80后”辅导员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他们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得到张扬。他们注重个人设计,强调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从重权威和感情走向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他们对学校管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求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力求在各项工作中塑造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同时,由于过分强调自我,他们不太容易听进别人的建议或批评,思维趋于自我化。
  
  3.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但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明显
  在当前的背景下,“80后”辅导员的价值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向,并具有明显的开放包容性特征。他们既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也希望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宽容的社会环境促使"80后”辅导员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容纳异己观点。“80后”辅导员宽容心态的普遍增强不仅有助于人际间的沟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还有助于他们形成开放、理解的心态特征。为个性的发挥创造广阔的空间。
  
  4.价值评价趋于理性务实。义利兼顾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80后”辅导员不再把个人理想、信仰孤立、抽象地建立在“形而上”的人生哲学基础上,而是更多和更经常性地以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过程、客观效果为参照体系,价值评价趋于理性务实。由于住房、养育子女等生活的压力以及受到西方以功利为目的的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80后”辅导员的价值取向不再是脱离物质利益的空洞口号,而是充满需要、利益、欲望的实际活动。相当一部分辅导员认为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把经济收入的多少作为衡量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准。因而,他们在通过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希望获得正当的回报,实现奉献和索取的平衡。
  
  5.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动迎接工作的挑战
  “80后”辅导员已经认识到工作虽然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生活乐趣和幸福的唯一来源。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感兴趣、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又不希望因繁忙的工作而牺牲自己在休闲、娱乐、社交、教育等方面的享受和追求。此外,“80后”辅导员是在经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生的,市场经济使得他们从小就受到竞争观念的熏陶,具有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因而他们能够打破传统价值理念和社会观念的束缚,主动迎接学生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不断创新,寻求事业的成功。
  
  二、影响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析
  
  “80后”辅导员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嬗变的原因必然是多元的、冲突的,对“80后”辅导员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持久的。具体来看,影响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机制在强化“80后”辅导员主体意识的同时。也促使其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碰撞和交融
  一方面,市场机制使辅导员个人成为独立的行为主体、利益主体,从而使其成为独立的价值主体,强化了辅导员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对经济利益和效率的优先追求使得社会职业的评价标准也向社会收入和经济声望转移。这种扭曲的利益分配格局容易导致成天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80后”辅导员心理失衡,导致其改善生活待遇、改变自身环境、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这种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价值取向在巩固“80后”辅导员对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也会促使部分辅导员奉献意识的缺失和功利思想的蔓延,甚至步入利己主义的价值误区,从而带来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碰撞。
  
  2.中西文化的融合导致“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并趋于异化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西文化的交流变得更为广泛和深刻。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一方面开阔了辅导员的视野,丰富了辅导员的眼界;另一方面"80后”辅导员在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难以以自己的经验客观、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导致部分"80后”辅导员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教师的为人师表和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开始淡化,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开始抬头,价值取向出现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价值取向的异化特征明显。   
  3.专业化程度低,社会认同度不高使得“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80后”辅导员普遍具有比较年轻、经验不足、职称偏低、科研能力较弱以及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特点,加之高校的组织环境、管理体制、晋升机制和发展机制对辅导员的边缘化倾向,使他们的角色定位模糊,成为“什么事情都要于,什么人都可以干”、可有可无的“万金油”。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辅导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形象,使他们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导致辅导员的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发生分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异化,具有了双重人格:面对学生时,讲奉献;背对学生时,讲价钱。
  
  三、加强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引导的主要途径
  
  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反映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多重矛盾,其形成过程一直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传统价值观、社会思想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引导"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理性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学校和辅导员自身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来共同实现。
  
  1.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提高辅导员对其职业的认同度和内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新定位。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岗位职责以及行为规范准则,形成与辅导员职业相对应的、统一的、明晰的管理规范体系,强化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不断提高辅导员对其职业的认同度和内化水平,促使其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
  
  2.加强主流价值取向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制约、整合力度
  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评价,要侧重于其本身合理性的增强和它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整合性。首先,要在不排斥“80后”辅导员个体的合法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主流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使"80后”辅导员能够认清整个社会到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抑制“80后”辅导员错误价值取向的滋生、萌芽和发展;其次,要充分认识“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差异性和超前性,吸纳其价值取向中的合理成分,从而推动主流价值取向的创新和发展;最后,不要为“80后”辅导员设定某种抽象的价值取向目标而使他们盲目追逐,而是要探索如何发挥“80后”辅导员的历史主动性,从更深层面上把握“80后”辅导员的整体价值取向。
  
  3.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80后”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校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辅导员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性,激励其追求卓越的成就感,让每一个辅导员都有强烈的渴望发展的动机和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形成辅导员追求发展的浓烈氛围,从而形成振奋人心、积极向上、精诚合作、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建设当中去,以主流文化形式影响、教育每个"80后”辅导员,从而使其树立崇高合理的价值取向。
  
  4.完善机制,搭建舞台。满足辅导员正当的物质需要
  通过搭建管理平台,让辅导员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通过搭建学科平台,使其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学科依托,从而为其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专业支撑;通过搭建教学科研平台,鼓励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的重点和要求,研究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从而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与水平,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能力。此外,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体制,完善辅导员选拔、培养、使用、晋级或晋职机制,在工资、福利、住房补贴等方面向辅导员适当倾斜,满足辅导员正当的物质需要,为辅导员理性价值取向的确立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青年时期是道德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自我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建构策略有三:一是大学生个体自身不断加强道德自我修养,包括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道德体验和道德自省,提高道德自我认知水平,注重日常化的自我道德修养,加强道德自律;二是高校道德教育充分重视大学生道德自我的发展价值,尊重其道德自我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三是社会积极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培养
Nanoscale objects feature very large surface-area-to-volume ratios and are now understood as powerful tools for catalysis,but their nature as nanomaterials brin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肺周围性病变及胸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肺周围性病变及胸腺肿瘤患者52个病灶(良性组22例,恶性组30例)术前进行常规超声和超
Quantum dots introduce a new form of quantum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properties based purely on size and dimensionality.Whereas we traditionally think of mater
目前,生物科学界并没有明确硒是否属于人类和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硒对动植物的生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硒的缺乏会导致动物白肌病等疾病,也与人的克山
1989年全省示范推广“南薯88”92.17万亩,平均亩产291.9公斤(原粮,下同),比大面积平均每亩增产21.35%。1990年各地计划的推广面积将有突破性发展。为了再夺丰收,综合各地经验
Nanostructure-based surface-enhanced infrared absorption (SEIRA) spectroscopy has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 as an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tool that supplie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在华南地区种植大豆对改善我国当前的大豆种植、加工、消费形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大豆一根瘤菌共生固氮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华南地区酸性土壤
Phase engineering is arising as an attractive strategy to tune the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ities of nanomaterials.In particular,amorphous/crystalline heteropha
Micro RNAs(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s,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使机体维一个动态平衡。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许多miRNA可作为原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