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工具课的语文课,人们普遍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另
  一方面,即对学生德育意识上的熏陶和培养。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
  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
  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
  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
  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
  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
  一、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
  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
  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我让学生在了解爬山虎的生长历程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
  不屈、向上、永恒,进而激发自己积极向上。在学习革命题材的文章时,让学生感受到革命者的革命主义
  、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
  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学生获得真挚情
  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块
  块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
  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
  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
  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要使学生在充满父子亲情的篇章里,体会人间真
  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学习《夜莺的歌声》,要使学生理解遭受侵略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爱国主
  义情感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进一步激起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
  报效祖国的情思。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
  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
  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
  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
  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
  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
  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桂
  林山水》,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
  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情。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
  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
  。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开展形式多样的
  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
  种语文活动如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掌握了朗读、讲演的技巧的同时,又让学生能感受到
  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
  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这对学生的性格特点
  、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扶差,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
  地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我通过评语,指导学
  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
  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课教学,积极探索,积
  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進行德育渗透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其他文献
【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  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  ,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  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提高小学  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作文批改这一环节尤为重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作文讲评的依据。如果没有批改这一环节,作文讲评则无法进行下去。从  另一个角度来说,作文批改又是教师发现问题、提高和改进作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如何去改,又怎样去批  ,具体可以这样:
期刊
一、导学技能及其功能  所谓导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发现、  运用和探索恰当的学习方法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学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只有通过"学"才能体现  教师"教"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真考虑教法,更要细心研究学法,积极主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文言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但文言教学现状却极不乐观,长  期的学习时间却难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其问题并非单纯的教学方式不合理,而在于对书面语言学习  规律的忽视。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建构合理的基础文言教学体系,转变语文教材文言编写的现  状,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困境教学策略  当下语文教学问题重重,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提问"具有多重作用。  要想提问得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件容易事。  一、对待学生要遵循尊重、平等的原则  在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细节教师常常注意不到。比如:提出问题后,只让学习好的同  学回答。对其他积极回答的同学不与理睬;对回答好的同学微笑点头,对回答不好的同学神态不耐烦等等  --对学生不
期刊
【摘要】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更高层面、更高意义上的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应坚持情感交流、共生互学的教学理念;遵循和气宽容、相互欣赏、向学生学习的  教学态度;践行和谐教学内容和氛围、选择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教学方式。在师生和谐的审美关系中,高中  语文教学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师生关系和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日益发展,中国式教育正以我们能够体会到的速度快速转变着。老师在教学中所  扮演的角色也在逐渐的变化着。随着新课标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更好地以新课标为行为准则,从而用好  教材、用好身边的资源,去顺利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已经逐渐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课题。作为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中走出来,去成为一个教育教学任务的组织  者、管理者、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