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史记〉选读》“深度学习”策略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选读》教学中,以“深度学习”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学和有针对性反馈,高效落实文言知识;以有价值的主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欣赏;通过课堂的微探究与课后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史记》的文化价值,最终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者的统一。
  【关键词】《〈史记〉选读》;深度学习;文言;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史记〉选读》教材,属选修课程文化论著专题研讨系列,教学中要“言意俱得”,即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者的统一。如何实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我以为,以“深度学习”的思想指导教学,确定“深度学习”的路线,是不二法门。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使学生在深度水平上成为成功的学习者,通过积极学习文化的营造、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从而获取知识,并且能深度加工知识,形成综合加工的能力以及高水平思维能力。对于《〈史记〉选读》的学习,通过实践,我们确立了以下的有效教学路径与学习策略。
  一、文言:以自学激活文言知识
  通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并拥有了预习、整理知识等技能,养成了初步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预习时,能结合注释翻译文章,强调“字字落实”,勾画注 释重点;能整理文言知识,用活页本,按板块(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按音序排列,便于查找和增补等。在此基础上,《〈史记〉选读》的文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利用参考资料自主完成,就成为可能性。自主学习,就成为高效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比被动听讲,学生吸入的信息多,其学习就更深刻。
  《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指出:“没有反馈几乎是不可能学会抽象复杂认知技能的。只有经由精细加工,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精细加工对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而反馈则修正了精细加工。”为了提高自学的效率,课堂上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既能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又能改变文言文知识教学的“满堂灌”形式,避免“进度慢,效率低”的状态。反馈前,要让学生质疑。学生的疑问,要让学生先小组交流解决,再集中将剩余问题全班交流,实现全过程生本发展的原则。
  反馈要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反馈内容,教师应精心备课,是重点文言知识的传达和整理,帮学生落实和补足重难点。反馈形式要多样化,反馈的结果要做好记录,认真落实,通过差异性的作业,促进预习效果的提高,也能切合学情、因材施教。
  二、文学:以赏析滋养学生心灵
  《史记》是史学,也是文学,它是中国古代小说与散文的源泉之一,自其诞生起,它就滋养人们的心灵,开阔人文视野。基于自学的有效和文言知识反馈的费时不多,《〈史记〉选读》课堂教学便有了更多时间放在“文”上,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欣赏,领悟文章意蕴,感悟文学、文化内涵,从而陶冶性情,提高文化品位,提升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课堂赏析,以生为本,提升效率,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选修课程要达到以点带面,尤其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强化主问题意识,注重文本深度解读,要善于从文本细小口切入,见微知著。如《李将军列传》的教学,从“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極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导入,抓住文章首段最后一句提问,“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此句有何作用?从“善射”“不遇时”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情节梳理,分析李将军性格特点,赏析“太史公笔法”,深入讨论“李广难封”的悲剧原因。一堂课,教学内容集中,脉络清楚,深度学习活动由浅入深,使知识水到渠成地入脑。值得强调的是,主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能长久地思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效率的保障。让学生喜爱《史记》比什么都重要,课堂赏析要善于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点。《史记》首创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其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形象,性格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让学生兴趣浓厚,讨论氛围异常热烈。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又给予学生丰富的人生体验。如刘邦性格上表现出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学生觉得十分矛盾,对刘邦最终当上帝王的原因争论不休。经过深入探究,学生渐渐理解到,这些特点都可以说明刘邦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正是这非同一般的谋略,使他成为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高祖本纪》中展现刘邦“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奚落其父”“不提复丰”表现出的自私狠毒、睚眦必报的庸俗心态,也就是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学生真正感受到,这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这就是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
  三、文化:以探究拓展文化视野
  《史记》是历史,它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判断意义。史的正宗,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史记》是文化历史经典,且不说像《夏本纪》《周鲁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等就是历史文化的经典,即便是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这样的写人的“名篇”,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课堂的微探究与课后的研究性学习,能较好地让学生体验《史记》的文化价值,感受并浸泡中华文化,达到濡染的效果。
  如对课堂微探究刘邦和项羽人物形象对比,引导学生看“百家讲坛”易中天的《刘邦对手之谜》,课堂上的讨论内容更充实。刘志向远大,项鼠目寸光;刘豁达大度,项气量狭窄;刘面对挫折沉着冷静,而项狂暴浮躁;刘为人心狠手辣,杀必杀之人,项儿女情长,滥杀无辜。除全面清楚地了解两人的性格特点外,学生更是围绕“谁是英雄”展开激烈讨论,加深了对“项羽是本色英雄,刘邦是时势英雄”的理解。有时也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看名家对史记人物分析的名篇,如课堂对比项羽、李广时,先让学生看侯计先的文章《司马迁与他笔下的悲剧英雄》,从中学生更清楚了解了项、李两位“悲情英雄”的共同特质,两人都是才华卓著,创造了时代的神话;都存在性格缺陷但性情真实;都人生不幸,结局悲剧但赢得尊重。还理解了司马迁在创作中从这些悲剧英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对文本、人物的理解深入化。
  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围绕文化层面,既可以写研究性论文,也可以组织其他活动,比如编制小报,开展专题辩论或讲座等。如让学生把《鲁周公世家》与《管仲列传》进行对比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周公旦还是需要管仲?把这两个人治国的方略进行对比:周公旦是一个以自己的德行才华治国的良臣,而管仲是一个以民心为标准,重视发展经济的良臣,现代社会需要管仲来发展经济,也需要周公旦培育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举办一场专题读书报
  告会。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课堂赏析或课内外探究,学生立足于兴趣点的讨论,教师一定要有效引导。除内容上,课前要精心选择,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阻碍,也要在课前深入思考,充分预设,从而在课堂上巧妙引导,促课堂快速推进。避免讨论停留在表层的热闹,混乱而无所得。
  总之,《史记》的生本课堂,要采用各种有效手段,调动深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言”的角度读懂文意,掌握文言知识,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带领学生从“文”出发,品味探究重点文章,重点人物,从自觉到自由,浓厚的兴趣、思维的火花便在那课堂讨论探究中迸发。这样的《史记》生本课堂,怎能不给学生带来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怎能不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作者简介:艾玉红,1974年生,女,任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文言文课堂深度学习探究。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离子液体因其优良的物化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生命周期产品设计(LCPD)是实现离子液体产品和过程绿色生产的两大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和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发病6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用放免法测定患者溶栓前、后0
目的 探讨被动运动在肺心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对肺心病A、B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被动摇摆运动,在运动前、后及停机5min后记录3组SaO2及P的改变.结果 3组测试者运动后均有全身放松及头脑清醒感,健康组运动前、后及停机5min后SaO2及P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肺心病A、B两组运动后SaO2上升.A组P下降(p<0.01);B组P下降(p<0.05).运动后和停机5min后比较SaO2及P的改变均无
目的探讨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低频超声(简称低频)及高频超声(简称高频)对87例可疑阑尾病变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
对于实用文教学,大部分老师一直都承用固定化的传统方法,这种程序性的操作有章可循。殊不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学的实用化,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也悄然而变,不仅强调学生学到了什
本刊讯:寒假里,除了休息放松外,不少学生都想利用假期为自己“充电”。1月26日,沈阳市网络“公益学堂”正式上线开课,学生不出家门就能听到优秀教师的精彩讲解。
【摘要】语文课堂是学生沟通、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因此,语文课堂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自身体验激活法、陌生感激活法、朗读激活法等激活语文课堂的方式,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身体验激活法;陌生感激活法;朗读激活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
【摘要】口语交际课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要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练习说话和表达,有效提高孩子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课型,旨在通过生活情境,引
摘要:从学龄前开始解决汉语普及问题,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塔里木大学幼儿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重视关怀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获得了民汉幼儿混合编班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可行性经验。  关键词:双语教学 师资队伍 幼儿教育  推进新疆地区幼儿“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搞好各民族团结,
闲暇时,驻足小绿谷,抬头仰望晴空,惊喜地发现飘舞着许多漂亮的风筝。有的自由翱翔,徜徉天际;有的上下翻腾,动感十足;也有的伴随着观望者的呼声栽向地面。放风筝的人不同、心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