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不仅是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再就业和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教学对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一、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不仅是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再就业和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影响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的锻炼自己,为将来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资源整合的优势,为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创设更加广泛的平台。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体育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 高校体育课教学作为普通高校的基础学科,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特征来体现体育的多种功能并建立体育的课程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在教师科学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下使学生系统的获取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审美等职业核心能力,重视对学生创造性和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高校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
高校体育教学自身的教育属性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机会,营造了学生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创设了学生尽情宣泄情感的情境,构建了实时的对学生行为、语言等的评价机制。这些独有的特点,使学校体育不仅有利于调适人的心理,更能影响人的行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对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一)通过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在相关选项课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项目任务的要求下进行新的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的创编,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内容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最终将学生从单纯的“模仿者”培养成“设计师”。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了采取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教学之外,还要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视频教学。面对面教学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很直观的看到老师的动作,听从教师的讲解;而视频教学中学生更是要细心观察,清楚地将动作和节拍相对应,熟记每个运动、动作技能的起始步法名称与方向,利用简笔画或聆听音乐的方式帮助记忆,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从动作、音乐到风格体现“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一些相关的体育选项课的基本的动作要领和简单的组合,让学生对此体育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分阶段介绍这一体育运动的流行元素,如健美操运动中时尚的拉丁风格动作、妖娆的肚皮舞风格动作、魅力的街舞风格动作,等等;在理论教学方面要对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动作的结构和生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通过创设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个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灵感。例如,在健美操、跆拳道等选项课的教学中,用动感的音乐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身上的韵律细胞,产生“伴乐同舞”的兴趣;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下,学生会将废旧塑料袋结成绳索当跳绳使用,将空饮料瓶当成保龄球进行击打等等。这种轻松地教学环境不仅带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灵感,在身体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心灵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
(五)通过教学中的合理分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职业核心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时,要求每个小组都能够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例如:“鹰之舞队”,并选举出本小组的组长,以此简单的任务来促进小组成员间最基础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团队建立之后,教师将任务分配给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集体构思。此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或创意思考、或设计结构、或编排动作、或寻找音乐等等,然后通过对团队各成员间的任务整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理的教学分组,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小组成员技术水平上的互补,而且更能在小组内形成性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进步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小组间形成公平竞争的进取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团队沟通与合作的职业能力。
(六)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运动项目的选择机会,能体现课程知识的运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的体育选项课的开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体育项目的选择过程。通过对各种体育运动醒目的选择以及所选择项目的完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例如:在健美操选项课上,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为庆祝学院成立10周年编排的健美操表演项目。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项目进行构思,明确该项目的任务与主题表现,并进行动作组合的创编、队形编排、造型设计、音乐的选择与制作及表演服装的设计;其次是实施阶段,即将构思和设计理念以形成完整的配乐套路动作表达出来;最后就是项目的验证与改进阶段,最终将项目成果以“设计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来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教育只要按照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系列良好的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适应,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证明,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又能享受到学习体育运动的乐趣,最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真正做到育人才培养于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蔡丽萍.体育运动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3]霍焰.体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一、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不仅是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再就业和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影响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的锻炼自己,为将来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资源整合的优势,为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创设更加广泛的平台。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体育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 高校体育课教学作为普通高校的基础学科,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特征来体现体育的多种功能并建立体育的课程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在教师科学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下使学生系统的获取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审美等职业核心能力,重视对学生创造性和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高校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
高校体育教学自身的教育属性具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机会,营造了学生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创设了学生尽情宣泄情感的情境,构建了实时的对学生行为、语言等的评价机制。这些独有的特点,使学校体育不仅有利于调适人的心理,更能影响人的行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对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一)通过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在相关选项课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项目任务的要求下进行新的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的创编,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内容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最终将学生从单纯的“模仿者”培养成“设计师”。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了采取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教学之外,还要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视频教学。面对面教学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很直观的看到老师的动作,听从教师的讲解;而视频教学中学生更是要细心观察,清楚地将动作和节拍相对应,熟记每个运动、动作技能的起始步法名称与方向,利用简笔画或聆听音乐的方式帮助记忆,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从动作、音乐到风格体现“一体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一些相关的体育选项课的基本的动作要领和简单的组合,让学生对此体育活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分阶段介绍这一体育运动的流行元素,如健美操运动中时尚的拉丁风格动作、妖娆的肚皮舞风格动作、魅力的街舞风格动作,等等;在理论教学方面要对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动作的结构和生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通过创设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个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灵感。例如,在健美操、跆拳道等选项课的教学中,用动感的音乐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身上的韵律细胞,产生“伴乐同舞”的兴趣;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下,学生会将废旧塑料袋结成绳索当跳绳使用,将空饮料瓶当成保龄球进行击打等等。这种轻松地教学环境不仅带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灵感,在身体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心灵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
(五)通过教学中的合理分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职业核心能力
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时,要求每个小组都能够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好听且有意义的名字,例如:“鹰之舞队”,并选举出本小组的组长,以此简单的任务来促进小组成员间最基础的沟通与交流,激发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团队建立之后,教师将任务分配给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集体构思。此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或创意思考、或设计结构、或编排动作、或寻找音乐等等,然后通过对团队各成员间的任务整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理的教学分组,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小组成员技术水平上的互补,而且更能在小组内形成性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进步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小组间形成公平竞争的进取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团队沟通与合作的职业能力。
(六)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运动项目的选择机会,能体现课程知识的运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的体育选项课的开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体育项目的选择过程。通过对各种体育运动醒目的选择以及所选择项目的完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例如:在健美操选项课上,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为庆祝学院成立10周年编排的健美操表演项目。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项目进行构思,明确该项目的任务与主题表现,并进行动作组合的创编、队形编排、造型设计、音乐的选择与制作及表演服装的设计;其次是实施阶段,即将构思和设计理念以形成完整的配乐套路动作表达出来;最后就是项目的验证与改进阶段,最终将项目成果以“设计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来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
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教育只要按照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系列良好的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适应,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证明,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又能享受到学习体育运动的乐趣,最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真正做到育人才培养于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蔡丽萍.体育运动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3]霍焰.体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J].中国学校体育,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