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晖: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前,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博士研究生。2008年,她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北大百年校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2012年8月,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又全票通过了她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申请。2014年12月,她做客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讲述她学习和7-作中的故事,让人深受鼓舞——
  今年1月25日,河北工程大学年轻女教师郭晖飞往美国,她将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12年前,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博士研究生。2008年,她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北大百年校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1970年,郭晖出生在河北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的教师,母亲徐孔镕也在该校行政部门工作。1981年5月,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的膝盖。连续治疗10多天,没有疗效。后来,她被确诊为滑膜结核,而且结核已扩散到腰部。
  当年秋季,郭晖得了感冒,持续发烧,双腿发麻,渐渐没了知觉,并突然大小便失禁,“我成了废人,我不想活了!”她号啕大哭。
  女儿的遭遇,让父亲几乎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母亲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父母将女儿转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郭晖进行了第一次手术。这次手术清除了结核症状,但是,扭曲的椎骨仍然挤压着中枢神经,医院方面让她回家调养。郭晖只能在床上躺着,无法坐立,也不能行走。妈妈上班前把水、食品、收音机等准备好,让她自己取用。一天,她口渴得难受,伸手去拿杯子,结果从床上掉了下去,半天起不来。
  1985年1月,郭晖在北京结核病医院做了第二次手术,希望去除骨头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术后30天,她左脚大拇指终于可以动一点了,可没高兴多久,就又不能动了。
  从首次治疗开始,郭晖就告别了校园。此时,懂事了的她心态已平静下来。父亲摸着女儿的头,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智力是非常出众的,你如果刻苦读书,也许能改变你的命运。”郭晖点了点头。父亲找出两年前的五年级课本,让她自己学习。由于她只能躺在床上,要后背垫高一点才能看书,身体疲劳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看。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胳膊肘磨破了皮,鲜血直流,父母心疼得直掉眼泪。
  郭晖学完小学五年级的课本,父亲又将初一的课本放到了她的枕边。就这样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的课本,郭晖都是这样在床上自学完成的。
  “孩子,你想考大学吗?”父亲问女儿。“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上大学呢!可是哪个大学愿意要我呀?”郭晖这么一说,父亲也一下子犯了难。女儿想要参加高考,可是,她坐都坐不稳,坐的时间一长,腿就会抽筋,后背也会痛得受不了。而且,那时高考还需要预选,郭晖不是在校学生,没有预选资格。为了能参加高考,郭晖还特意抽出半年时间锻炼身体。但当她准备参加高考时,才发现自己用了半年时间锻炼的身体仍然很不争气,连考场上的椅子都坐不稳,怎么考试?那一刻,她真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1990年,郭晖在河北工程学院遇到一位老师,他告诉她可以去参加自考,因为这种考试可以一科一科地考,一科一科地结业。他还建议她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可以在家做翻译工作,这让郭晖看到了一丝希望。她第一次参加自考,一下子报了三科:英语语法、英美概况和英语综合技能,结果都考了全市最高分。考完试,她又自己摇着轮椅,去了邯郸市八一自控厂报到,这是她联系的第一份工作。工资是每个月60元。她很高兴,终于可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
  1993年,郭晖获得了全国英语专科自考毕业证书,随后,她开始做起了英语家教,她教的学生有20多人,每人每月25元,其中还有一位硕士生。
  1993年年末,郭晖来到河北一家学院应聘教师的职位,校方说:一是身体太差,不能走路;二是学历太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他们只要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
  这次求职,让郭晖知道了自己学历偏低,于是她又开始攻读本科学位。1997年6月,她不仅拿到了自考的本科学士学位,还顺利地通过了日语的全国统一考试。当年,河北工程学院办了一个英语硕士进修班,进入该班学习3年后,可申请硕士学位。郭晖去打听,校方说:“我们只招收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但自考生如果本科已经取得5门主科合格证者的,也可以录取。”当时,郭晖已经取得8门主科合格证,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这样,郭晖在英语本科即将毕业时,又进入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成为北大博士
  硕士班毕业后,郭晖再次来到河北一家学院求职,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没受过正规的教育,根据规定,不能录用”。残酷的现实,让她再一次感受到了找工作不容易。
  在求学的道路上,郭晖奋力前行。2003年,郭晖被山东大学录取,毕业时,山东大学授予了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她的硕士论文是《诗歌翻译的韵律问题》,她在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连她的导师也钦佩不已。
  毕业前,郭晖参加了研究生论文答辩。答辩中间,一位老教授从答辩室走出来,守在门口的郭父紧张地问:“我女儿的论文行吗?”老教授显得很激动:“你女儿是个人才,这孩子的答辩干净利落,十分精彩,日后必成大器。”在正式取得硕士学位后,郭晖又动了考取博士研究生的念头。
  北京大学,一直被郭晖视为神圣之地。但是,北京大学能向一个严重残疾、自学成才的女青年敞开大门吗?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高位截瘫的女青年,是坐在轮椅上读完研究生的。我想报考您的博士生,不知是不是可行?”
  10天后,郭晖收到了沈教授的回信。信里的话让她既惊喜又温暖:“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大重视的是学生的学识,我们会根据成绩择优录取,请你不要有顾虑。”
  读了沈弘教授的回信,郭晖十分激动。由于她选的英语诗歌翻译是个冷门专业,从事研究者寥若晨星,就连找学习资料都是件相当困难的事,父亲郭荣茂走遍省城的各大书店,也找不齐资料,只好向自己当年教过的在全国各地的学生求助,终于获得了一套完整的书籍资料。这时,距离博士生考试只剩下75天的时间了。父亲担心女儿压力过大,就安慰说:“不要有思想负担,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咱们下次再考。”女儿只是笑而不语。   2003年3月,郭晖来到北京参加博士生考试。5门考试结束。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家人相拥而泣。为支持她完成学业,邯郸市残联还向她赠送了3000元现金和一部轮椅。
  走上三尺讲台,圆梦哈佛
  到北大读书了,郭晖的学习、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郭晖的父母商议决定,由母亲到学校照料女儿的日常生活,父亲则在北京打工挣钱养家。
  北大为郭晖母女提供了单独宿舍,郭晖和母亲一起住进北大的一栋宿舍楼内。从此,郭晖每天奔波于课堂、食堂、宿舍之间,她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学习,她要用学识和能力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郭晖上课前,母亲会推着轮椅把她送到教学楼前。旧楼有台阶,需要把轮椅抬上去才行,这时,同学们会纷纷上前帮忙。由于教室门窄,轮椅推不进去,郭晖只能被母亲背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为了使身体保持平衡,她一动也不敢动,一节课下来,她苍白的脸上直冒虚汗,累得不行,有时大小便失禁。每次上课的时候,母亲就拿着女儿在厕所用的木凳,在门口等着。每到课间休息时,就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把女儿背进厕所。
  对于她的专业,郭晖笑着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但是做研究则必须下苦功才行。”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英国17世纪的一位叫琼生的诗人,这位诗人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要研究他的作品,首先得能够看懂有关他的书籍资料。所以郭晖在学会英、日、法和拉丁语之后,又学习了古希腊语。
  由于郭晖在英语诗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国内外一些出版社开始注意上她。2003年12月,南海出版公司负责人找到她,请她为《海鸥乔纳森》一书担任翻译。郭晖在学习之余,着手翻译书稿。这本书出版后,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中,郭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她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2004年度北大“挑战杯”论文比赛三等奖。翻译出版了长篇译著《尼罗河两岸》,为出版社校对了9万多字的《战争与和平》丛书分册。
  在未名湖畔,坐在轮椅上的郭晖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师生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团中央还授予了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称号。2008年8月,郭晖获得了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历和学位,成为该校百年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两次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语言论坛”和“世界诗歌研讨会”。
  扛住了命运的打击,一步一步坚强地走向未来,郭晖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社会。她先后获得中国残联的表彰和奖励,河北省政府、省残联授予她“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她“北京奥委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郭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一路攀登中,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也是天随人愿,2009年3月,郭晖受聘于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至此,她用27年时间,终于“站”上了三尺讲台。
  2012年,郭晖获悉河北省教育厅将全额资助优秀高校教师赴海外留学的消息,她勇敢地递交了申请,成为河北开展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以来第一位申请的残疾人。最终,她的申请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评审委员会专家的全票通过。
  圆梦哈佛,郭晖书写了她人生又一个传奇。展望未来,郭晖表示:学成回国,她会继续留在河北工程大学,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张宁据《妇女生活》阿凤,文整理
其他文献
1937年,34岁的梁实秋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打算翻译世界名著《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非常艰苦,不过,对于一心想做点实事的梁实秋来说,他把这项工作,看成是考验自己毅力的一个挑战。  梁实秋很清楚,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他物色了另外4个人一起来做,他们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梁实秋心里盘算,他们5个人最少用时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
期刊
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一个中美作家联谊酒会上,美国诗人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猜个谜语,并说这个谜语20年来尚未有人破解。蒋子龙则声称他自3岁以来尚未遇上猜不出的谜语。  金斯伯格的谜语是:把一枚2500克重的鸡装装进一个只能盛500克水的瓶子里,你用什么方法能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立刻答道:“你是怎么放进去的,我就怎么拿出来。你显然是仅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也只好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它
期刊
江珊的新剧《婚姻时差》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该戏中,汪珊饰演的“吴婷”与男主角(王志飞饰演)是一对高颜值、高收入、高智商情商的“三高”完美夫妻,结婚18年来他们恩爱如初,却因为一方要出国“陪读”,另一方要经历生意场上的沉浮,夫妻间感情也便大起大落且出现了鸿沟,曾经的男神和女神,18年后不得不重新为守护爱情和家庭而战。女强人和小女人之间,吴婷只能选择一个,很无奈,就像《大话西游》中的悟空,爱情和金箍
期刊
在一般人眼中,宇航员大概是个高冷的职业,不过可爱的加拿大宇航员大叔克瑞斯-哈德菲尔德却打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将这个职业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55岁的啥德菲尔德是进驻国际太空站的第35批宇航员之一,他曾三上太空,因其在推特上非常活跃,拥有逾百万粉丝,被《福布斯》评为“史上最爱社交媒体,但不在地球上的人”。在空间站工作期间,他经常回答网友的问题,还拍摄很多小视频,让大家知道在太空流泪、拧毛巾、剪指甲、
期刊
2010年4月5日,日本女宇航员山崎直子乘坐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了为期15天的太空任务。返回地球后,她成了日本万众瞩目的明星。此时,山崎直子正值40岁,大可继续挑战太空之旅。然而,她却在一年后,以怀孕为由离开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回家做起了家庭主妇。  11年与15天  日本从1985年开始培养本土宇航员,至今仅不过10人,其中有两名女宇航员。第一位日本女宇航员向井千秋,分
期刊
侯佩岑,毕业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主持过台湾无数新闻、娱乐节目,人称“台湾第一美女主播”。今年2月初,已于半年前升级当妈妈的她宣布复出,在被问及前不久刚与昆凌大婚的旧爱周杰伦时,她笑着说:“当然满怀祝福涟我妈妈都说,感谢他曾给过我那么美好的情感体验。因为,如果没有遇见周杰伦,我恐怕现在都还是单身。”  在“私生女”阴影下的不幸福童年  日前,侯佩岑来北京参加活动并接受采访,她身材高挑、笑容迷人。
期刊
不管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在哪些领域取得多么显赫的成功,女人们第一时间关注的,仍是她的外形。她美,她瘦,她辣,她引领潮流,她向我们证明了一条真理:能管理好身材的女人才能管理好人生。  管理好身材,才能管理好人生  不管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多么显赫的成功,女人们第一时间关注的,仍是她的外形。她美,她瘦,她辣,她引领潮流,她向我们证明了一条真理:能管理好身材的女人才能管理好人生。伴随着她顺风
期刊
我是在祖父去世11年后才出生的,所以没有见过祖父本人。我对他的了解和认识一开始也是比较模糊的。2004年,我从北方调回扬州,从事文化工作,才开始整理祖父的资料,看他留下的日记,寻访他走过的足迹。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我父亲朱润生,是朱自清的次子。《荷塘月色》里有一段描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民歌”,那个“闰儿”僦是我父亲。  1925年父亲出生后,祖父朱自清经胡适和俞平伯介绍,到清
期刊
1949年5月,中央调整了北平市的领导班子。当时,北平市委书记是彭真,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是张友渔,市政府秘书长是薛子正。还有一位副市长就是吴晗先生。  吴晗用餐少俩菜  北平刚解放时,市政府设在府右街南口路西的一座大院里。当时机关干部实行的是“供给制”,机关食堂分大、小灶,规定市级领导吃小灶,每餐标准“四菜一汤”。彭真在市委机关工作,一般不在市政府用餐。正常情况下,到小灶用餐的只有张友渔、吴晗
期刊
陈数是个标准的大青衣。从《暗算》里超凡脱俗的黄依依,到《倾城之恋》里柔中带刚的白流苏,从《铁梨花》里侠肝义胆的铁梨花,到去年热播剧《我爱男闺蜜》里干练泼辣的叶珊,再到北京卫视最近熟播的《剧场》中那个“不完美的女英雄”郁珠,陈数似乎更偏爱独立、刚强、洒脱的女性形象,而合作过的导演和投资商似乎也格外看重这种风格的陈数。这种创作氛围使陈数并没有成为异数,她从思想和人格上攻克了“大青衣”的类型化宿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