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切除术中三种解剖性血流阻断法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fall_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3种解剖性血流阻断法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优势。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方法,将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肝脏专业组行开腹手术的180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3组:半肝血流阻断(HHV组)、门静脉主干阻断(MPV组)、保留半肝门静脉的肝门阻断(HPP组),每组各60例比较其临床效果。

结果

3组病例一般情况及手术相关背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接受输血者术中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HV组:(5.0±1.5)U,MPV组:(3.5±1.4)U,HPP组:(2.5±0.9)U,P=0.004]。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HV组:(60±12)h,MPV组:(69±9)h,HPP组:(64±8)h,P=0.000]。术后第1天、第3天ALT及AST水平MPV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例术后总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PP控制出血较好,MPV肝损伤较轻, HHV肠道功能恢复较快,但均无绝对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肾脏嫌色细胞癌(CRCC)的磁共振(MR)表现及不同大小CRCC间的影像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嫌色细胞癌患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4~61岁,平均49岁),共35个病灶。利用GE Advantage 4.4工作站对病变动态增强扫描(3D LAVA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和ADC值进行测定,以及对T 1、T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应用价值,探讨AS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显示效果。方法对2011年3至10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6例早期AS及18例慢性腰背痛(LBP)患者进行骶髂关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量并比较双侧骶髂关节软骨下骶骨及髂骨骨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计算AS患者病灶ADC平均值。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S及LBP患者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以P<0.05
目的探讨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表现、胃镜特点、术前诊断率及病理类型。方法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共确诊食管癌602例,根据Warren诊断标准进行筛查,食管多原发癌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2±11)岁,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表现、胃镜特点、术前诊断率及病理类型。结果20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共有45个病
期刊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行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4例(43条肢体),其中Fontaine分期为Ⅱb期16例,Ⅲ期10例,Ⅳ期8例;泛大西洋协作组织2007年标准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9例,D级13例。全部患者行CT动脉成像或数字键影血管造影检查后给予腔内治疗,全部患者的病变动脉均行经皮穿刺腔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4—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6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相关生化指标、甲状腺相关激素及精氨酸刺激的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AIR)。结果按AIR水平三分位分组的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分别为(1.49±0.03)、(1.59±0.03)、(1.70±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及经验,为节约用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1996年9月至2012年3月共施行的5000例完全不用库血体外循环(CPB)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及血液稀释深度的临床经验。术中采血后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围手术期血气维持于正常范围。所有患者体外循环后将体外循环机中余血和诱导后采集病人的血液全部回输,术后6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