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与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与孝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镰仓时代以前,日本社会主要通过《孝经》《孝子传》等中国典籍接受儒家忠孝思想,并在律令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到了近世,随着《千字文》在日本教育史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逐渐被广为阅读,其注释中引用的中国孝子故事,成为近世文学成功塑造在忠孝两难境地中挣扎人物形象的原型。
  关键词:千字文 日本 近世文学 忠孝
  中国儒家思想很早就东传日本,早在近江奈良时代,日本上层统治阶级就把儒家思想观念运用于治国理政之中,圣德太子制定的《宪法十七条》就明显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侵染,这早已成为学界共识。“忠君”与“孝亲”作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体现,自然为日本统治阶级所推崇。通过流传下来的有关论述忠孝主题的科举对策文文献可知,最迟在奈良时代中期日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忠孝观。到了近世,“忠”与“孝”的话题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作品,正是通过成功塑造在面对“忠”与“孝”,“公”与“私”这对矛盾冲突中艰难选择的人物形象,使近世文学获得了空前成功。与早期主要通过《孝子传》接受中国忠孝观念不同,到了近世,文学家们主要通过《千字文》注释所引孝子故事来接受和理解儒家的忠孝观,并成功地用之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下面对《千字文》注所引孝子申明的故事与日本的近世文学中的“忠”“孝”命题进行简单梳理。
  一.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孝”命题
  虽然儒家的忠孝观念早在奈良时代就已伴随着儒家思想的东传而在东瀛广为传播,但这时候的忠孝思想还仅仅只是影响于上层统治阶级,对于一般平民而言,其影响十分有限,这是由于当时日本主要通过《孝经》《孝子传》等这些中国典籍接受中国孝子思想,而接受方式也基本以科举试策的方式,通过命制有关忠孝的论题来考察律令官人们对这些中国经籍的掌握情况。所以,儒家忠孝观只能为律令官人等上层统治阶层所接受。
  进入近世,情况开始大为改观,随着近世町人文化的兴起,新兴“士族”开始通过“说话”、军记物、净琉璃等大众文艺形式接受文化教育。忠孝命题也伴随着这些文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要分析近世文艺作品中的忠孝观念,首先不能不提《平家物语》,这是一部成书于近世以前的作品,在卷二“烽火事件”故事中,平清盛欲拘捕“鹿谷谋反”事件的幕后主使后白河法皇,此时长子平重盛向父亲谏言到:“多么悲痛啊!欲行忠君之大义,则必违背恩重如山的父恩。多么痛苦啊!若要避免陷于不孝之罪,则必将成为大逆不道之臣。进退维谷!”i
  看过《平家物语》的人想必都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此时的平重盛身陷两难境地:要对主君尽忠,则将违背父命;要遵循父命,势必陷入对法皇的大逆不道之中。頼山阳在《日本外史》中用“欲忠则不孝,欲孝则不忠”这句著名的话对重盛的这一两难境地进行了概括。
  可以说,《平家物语》开启了忠孝观进入文学领域之先河,到了近世,很多文艺作品都成功塑造了深陷“忠君”与“孝亲”这一两难境地中的人物形象。下面再举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作品《国姓爷合战》的例子进行分析。
  《国姓爷合战》是近松门左卫门最具代表性的净琉璃作品,甫一问世即获得了空前成功。第五段中,国姓爷和藤内当上了延平王,为了光复大明,率领众军准备在龙马原与吴三桂、甘辉率领的鞑靼军决一死战。面对吴三桂、甘辉等所施的飞镖、毒药战术,和藤内镇定自若:“今天一战,我决不用飞镖、毒药等诡术怪略,而要和鞑靼军正面交锋,非亲手杀了鞑靼王和奸臣李踏夫不可!”
  和藤内的母亲为使儿子抛却顾虑,完成灭掉鞑靼,光复大明的重任,自绝了性命。为母亲报仇——以非凡的意志突入敌阵的和藤内及其部下,勇往直前、奋力杀敌,眼看鞑靼军就要大势将去、弃城投降,此时意外发生了,鞑靼军把和藤内的父亲绑到了阵前,威胁道:退回日本,就可保你父亲性命,继续攻城,即刻杀掉你父親!一向勇猛果敢的和藤内此刻“眼前漆黑,动弹不得”
  此时,和藤内的父亲则冲儿子大喊:“老朽已经年迈,命不足惜,我儿尽快攻城!”父亲的喊声使和藤内恢复了镇定,欲重新杀入敌阵。但是,在李踏夫举剑刺向父亲脖子的刹那,和藤内“又泄了气”,作品如此形容道:“此刻,哪怕山崩地裂,也不能使他动弹一下吧!”在光复国家,向主君尽忠的大义感召之下,他亲眼目睹母亲自杀,这已经是大不孝,如今,要是再置父亲性命于不顾,使自己陷入双重不孝之境地,他如何承受得了。
  当然,近松门左卫门最终给读者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尾:吴三桂和甘辉转向,和藤内不仅成功地救出了父亲,还一举灭掉了鞑靼军。
  可以说,恰恰因为近松在故事发展的最高潮阶段成功塑造了在“忠”与“孝”之间游走、挣扎的和藤内形象,从而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近松把和藤内置于一个普通人,对其烦恼和弱点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也正因为这一点,使近松取得巨大成果。
  作品有一个细节,和藤内在敌阵前重复着母亲自尽后自己的无力呐喊:“忠君也好仁义也罢,(若为了这些)失去母亲则是最大的不孝。”——这也为故事的最高潮——父亲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可以说,“忠”与“孝”的问题成为了一切问题的焦点,当陷入这一两难选择时,该如何处理?这成了一切问题的关键。
  当然,类似的情节不仅在《国姓爷合战》中,在近松的其它作品以及纪海音等的净琉璃作品中也多有塑造,可以说它成了日本近世演剧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一困扰和藤内的“对主君之忠义与对父母之不孝”的纠葛,究竟是如何进入日本近世文学,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的呢?
  二.《千字文》与孝子故事在近世日本的传播
  在奈良时代,也即是律令制社会草创期,在选拔官吏所举行的科举试策中,一些对策文的命题常常涉及到儒家的忠孝问题,例如收录在《经国集》卷二十中主金兰的一篇对策文,就是阐述关于“忠”与“孝”应何者为先的问题,应试者主金兰在对策文中大量引用了中国的孝子传说进行论述。由此可知,在早期的日本,律令官人在处理“忠”与“孝”的问题时,毫无疑问这些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孝子故事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孝世界》论文中已经指出:奈良时代的律令官人主要是通过《孝子传》这部著作接触、引用中国孝子故事。ii日本学者黑田彰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考证。iii同时,在上述论文中,笔者通过对主金兰对策文所引中国孝子故事的具体分析,指出孝子申明的故事在奈良时代忠孝观形成中的巨大意义。   如果说,在镰仓时代以前日本人是直接通过《孝子传》来吸收以申明为代表的中国孝子故事,并且接受了其影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忠孝观念的话,那么,到了近松时代,情况又是如何呢?众所周知,从镰仓后期至室町时期,《二十四孝》已经完全取代了《孝子传》,而《二十四孝》版本中并没有收入申明等《孝子传》的故事,因此,近松所看到的文献,应该不是流传于镰仓时代以前的《孝子传》或者引用了《孝子传》资料的其它文献。
  那么,近松看到的文献是不是中国典籍呢,也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唐代以后的典籍里,孝子申明的故事已经失传。《韩诗外传》《说苑》等汉代文献里虽然有有关申明的记载,但近松直接从这些典籍取材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说近松引用了申明谭的话,他所参考的资料很可能是在中世室町时代已经在日本广为流传的《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正如其书名“增广”所示,这本《千字文》在“资父事君,曰严与敬”的注中“增补”了与之相关的孝子申明的传说。”
  到了近世以后,“寺子屋”在市民阶层的基础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寺子屋”所使用的识字教材中,就包含诸如《千字文》《蒙求》等中国童蒙书,而其中《千字文》又占有重要地位,在近世几百年中,经久不衰。而《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作为注释最为全面的一个《千字文》版本,自然成为这一时期“寺子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材。iv所以说,这一时期的知识人包括近松在内很有可能通过《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的古注接触到申明等中国孝子故事并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文艺创作。
  京都大学藏《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资父事君,曰严与敬”条注释
  三.孝子申明谭与日本近世文学
  前节已经指出,注释比较详尽,尤其是在“资父事君,曰严与敬”的注释中引用了孝子申明的故事,这是《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不同于同时期流行的其它版本《千字文》的重要特征之一。又鉴于《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在日本近世以来日本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近松门左卫门正是根据《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的注释,了解到孝子申明等中国孝子故事,并由此创作出了《国姓爷合战》中和藤内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一句注释所引孝子申明的故事如下:
  孝经曰:“以资事父事君,而与敬同。”又曰:“事父为孝,故忠应移君。”圣人严因以教敬。(中略)凡事父与君者,皆当尽尊严爱敬之道。若能以孝事君,则为忠臣。故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昔,楚惠王兄子白公乱,楚王伐之不得。王曰:“寡人闻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若得孝子为将军必能伐之。”左右奏曰:“臣申明者,事父极孝多闻。”(以下为申明的故事,此处略)v
  引文首先列举了“以资事父,曰严与敬”一句的出处,分别为《孝经·士章》:“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圣治章》:“圣人因严以教敬”等句。接下来进一步解释“以资事父,曰严与敬”的句意。最后列举了孝子申明的故事。正如《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的书名“增广”所示,这本《千字文》在该句的注中“增补”了与之相关的中国孝子传说,从而使普通民众通过该注了解到了孝子申明的传说故事。
  不妨再对本文第一节所引用的《国姓爷合战》第五段进行简单回顾,被和藤内追逃的敌军以其父亲作為人质要挟他说:“不停止进攻便杀掉你的父亲”,此时的主人公和藤内与孝子申明所处的境遇是如此的一致,且和藤内那句“忠君也好仁义也罢,(若为了这些)失去母亲则为最大的不孝”与申明故事中的“孝子不为忠臣,忠臣不为孝子”以及“受君之禄而避君之难非忠臣,杀其父而正君之法又非孝子”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近松门左卫门极有可能是以中国孝子申明的故事为原形来塑造和藤内这一人物形象的。
  参考文献
  [1]孙士超.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孝世界.文学教育[J],2015,(01).
  [2]金程宇编.<和刻本中国古逸丛书>卷15·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M].凤凰出版社,2012.
  [3][日]尾形裕康.我国における千字文の教育史的研究[M].大空,1998.
  [4][日]近松门左卫门.近松杰作全集三[M].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10.
  [5][日]富仓德次郎校注.日古典全书·平家物语[M].朝日新闻社,1970.
  [6][日]幼学会编.孝子传注解[M].汲古书院,2003.
  [7][日]黑田章.《孝子传》研究[M].思文阁出版,2001.
  注 释
  i[日]富仓德次郎校注:《平家物语》,《日古典全书》,东京:朝日新闻社1970年版,第324页。
  ii孙士超:《日本近世文学中的忠孝世界》,《文学教育》,2015年01期。
  iii[日]黑田章:《<孝子传>研究》,东京:思文阁出版2001年版。
  iv[日]尾形裕康:《我国における千字文の教育史的研究》,东京:大空社1998年版。
  v金程宇编:《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和刻本中国古逸丛书》卷十五,凤凰出版社
  2012年版,第257页。
  基金名称:201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批准号:2015-GH-125);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
  (作者介绍:王勤,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将素质教育放在的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并强调了教学中问题提问技巧的重要性。事实上,巧设数学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数学问题设计技巧运用的重要性、当前数学问题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数学问题 设计技巧 数学思维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标准指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深入化的来
《受戒》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先生收笔时说,写43年前的一个梦,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遥想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社会动荡、风雨飘摇,然而,在汪先生的这个梦里,却有种超脱的美,并且出现了很多寻常又不寻常的和尚。虽然汪先生曾说,他的家乡出和尚,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和尚却有一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在“健康的人性”中消解世俗的恩怨与愁苦的意味。  《受戒》里的荸荠庵有三代和尚。老和尚普照吃斋,但过年时
内容摘要:书籍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中较为复合的课程,包括了字体设计、色彩设计、版式设计等多种设计元素。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扭转了传统书籍设计课程教学中“本本主义”、“形式主义”的困境,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突出了学生主体性,满足高校教育要求,适应了市场需求。本文以笔者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了书籍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路和实践途径,旨在借助项目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探索书籍设计课程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行为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处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管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基础,保证学生课堂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行为 管理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能动、探索的学习,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这样,原本沉闷的课堂就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到教
内容摘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为了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寻找自我救赎的历程。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出发,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解读阿米尔的人格成长历程。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人格 阿米尔  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这本书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仆
旋律的符号在微夜穿戴着优雅的奇色各异、气宇轩昂、琳琅满目的星空中不繁、不安的跳动着绚丽多彩的舞步,映衬到夜空的隐隐约约,映衬出夜色的斑斓,映衬初夜韵的形形色色;森林满洋溢着一丝备光盗色的浮华。  弦律在弦弹顷刻间仿佛看到水花烟尘,仿佛是附属着的弦音在拿捏着符号的洗舞;四溅着空旷的微妙微翘、侍奉着原野的踌躇安宁。常淡静的幽吟蟋蟀,在共舞着那份后天的与生俱来,与微夜一起横架起一簇似乎光华的隧道,在尽头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网络阅读新闻的群体越来越多。网络新闻也因此普及。熟悉网络新闻,不能能够培养译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扩大其知识领域,为今后的翻译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新闻英语的特点,并阐述了网络新闻英语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  关键词:网络英语新闻 特点 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曾经的师范生,作为一名在师范学校工作了25年的教师,面对着充满活力、积极上进的00后的新生们提出几点期望: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一个守纪律的人;要做一个会学习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要做一个负责的人。   关键词:有道德 守纪律 会学习 坚强 负责   愉快的暑假,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落幕;崭新的学期,在9月的凉爽秋风中欣然走来。新学期,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征程。新生们的到
内容摘要: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约束等等都会造就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现如今全世界共融,全球交往热烈的时代,跨文化显得十分的重要,而文化差异的比较在跨文化交际上所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不容小觑。文学作品在文化差异的呈现上起着它惯有的重要作用,研读不同作家的文化比较专著所得到的文化交际的启迪对实践跨文化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化差异 文化比较  世界的互通交融使得
内容摘要:反衬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加吸引读者,适当运用这一手法,必能使文章富有色彩,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反衬 写作 特征  一.反衬的涵义  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事件或某些人,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物作为对照或映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这种写法技巧叫反称。反衬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