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扒村木结构民居现状调查

来源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ongying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岜扒村概况
  在地理位置上,岜扒村地处从江县高增乡南面,距县政府约15公里,距乡政府约9公里,处于大山深处,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这也使得岜扒村侗族传统民居和传统文化完整的保留下来,古朴的岜扒村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吊脚楼、鼓楼、掩映于丛林,把人的心灵溶入和谐的大自然中。在地势环境上,岜扒村属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地势层峦叠嶂,海拔落差较大,平坝较少,依地势建在一处山腰之上,村寨以鼓楼为中心向外辐射,这也是侗族聚落的特点,如图2.1所示。村域内海拔最高点约900m,最低点约300m,村域面积21.5平方公里,岜扒村在村域范围内适宜耕种的平坝极少,村内耕地面积约为800亩,占村域总面积的2.4%[51],其余地方几乎全是山林资源。所以,在这种特殊的地势环境下,当地居民遵循自然条件,并没有改变原来的自然生态去砍树造田,故而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林木种类多为杉木。
  黔东南地区是传统村落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当地人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建造了极具地域特征和乡土文化的木结构民居。岜扒村是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侗族村寨,村寨为一条主街+支巷的路网结构形式,各街、巷空间相互交织将村寨分成各种街坊,街坊大小不一,道路形式灵活多变,与地形有机的结合,整体布局较自由,整个村寨以东西相夹的地势而呈现非规整方形块状,如图2.4。全寨共有6个村民小组,321户1248人,除了少量外来媳妇外,其与均为侗族人民。
  侗族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之一,房屋建筑形态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产生活习惯影响着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同大多数侗族村落一样,岜扒村村内房屋围绕鼓楼而建呈放射状散开。鼓楼是侗族村寨的象征,是侗族的标志,每个侗寨至少有一个鼓楼,高大的鼓楼,底部宽阔平坦,四周设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是全村人纳凉、唱歌、商议事情的公共场所。建筑材料取自当地的杉木,不用一钉一铆,结实牢固,扣合无缝隙,楼顶多成伞状,上垒迭陶瓷制“金瓜”、“葫芦”、“千年鹤”等,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所以,当地民居以杉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材料能够满足建房的需要,也是侗族地区木结构建筑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原因。为适应当地潮湿多雨的气候,当地房屋大多为2层以上,一層不做居住,主要为堆放农具、柴火、饲养家禽的场所,二楼作为人的生活居住楼层。
  2.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现状调查概况
  为改善这种环境,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房屋的建筑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等相关资料、数据及当地住户的需求等等,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为此,以研究穿斗式木结构民居居住安全性为目标,进行了入户详细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岜扒村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建造年代、围护墙体类型等情况了解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安全现状,找出该地区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存在的危险点和灾害情况,为研究该类建筑的安全性提升技术提供依据。
  对每栋房屋都进行了详细的勘查测量。课题组根据调研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村级问卷和调查记录表,并获得住建部村镇司的认可,农户问卷为每栋房屋一张,调查时要求必须现场对房屋数据进行采集,以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村级问卷主要调查村镇的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村落整体规划以及当地的保障措施和相关法规政策。
  在调研过程中,先对房屋进行外部检查,再对房屋内部做出检查。在外部检查过程中,重点检查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房屋的结构体系及其高度、宽度和层数等;(2)木构架的整体倾斜和变形;(3)承重受力构件的局部変形;(4)主要连接部位的工作状态;(5)检查非承重墙和容易倒塌的附属构件。同时对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防灾意识及建房过程进行走访调查,深刻了解了当地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原因。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对木构架的整体性进行检查与评定,分整体倾斜、局部倾斜、构架间的连系等,并对木构件残损情况记录整理。
  2.1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村内传统建筑风貌保持较为完整,所调研的全村335户房屋的结构形式主要采用木构架承重的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房屋,极少量新建房屋采用砖混结构,为响应保护传统村落的政策,政府提倡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故当地村民对少量承重结构为砖混结构的房屋在建筑外立面挂一层木板墙作为装饰,如图2.8所示。但总体的承重形式为两种,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和少量砖混结构房屋,根据调研结果得知分别为327户和8户,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97.62%和2.38%。
  岜扒村的木结构房屋多为建造在在同一高度上的普通穿斗式房屋,也称为平地楼,如图2.9所示,也有一部分因地势原因,建成“半边楼”形式,建筑物建在两个高度约两米左右高差的平台上,也称吊脚楼,在苗族民居中较常见,但半边楼形式所占比例较小,占村内总木结构房屋比例的5.6%。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木构架承重,主要受力特点为柱直接承受檩条自重及其传来的屋面重量,建筑物结构形式多为“五檩五柱二穿”,少数为“三檩三柱一穿”,一般为2到3层,具体结果见表2.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所调研的327户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房屋中,2和3层房屋占了95%以上。
  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围护墙体类型,既有房屋在建造时基本上均为木板围护,即全木的房屋,后来经过厨房改造,一层房屋墙体改为砖砌体结构,二层及以上部分仍为木板墙体,对墙体改造有两类,一是一层全部改造为砖墙,一是因经济条件限制只改造其中一面或者厨房部分的砖木混合墙。对调查的335户房屋中327户木构架承重房屋墙体类型分类和统计,目前在建房屋已经没有全木结构形式了,都是采用一层砖墙围护,二层以上采用传统的木板墙。
  岜扒村村内因为都是木结构房屋,所以火灾是威胁其安全性能的一大隐患,根据调查结果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岜扒村房屋95%以上都是木结构建筑,木材耐火等级低,易于燃烧;(2)当地穿斗式木结构民居为通风防潮房屋顶层一般不封闭,且木板之间缝隙较多这为火灾燃烧提供了氧气;(3)室内火灾荷载大,可燃物多,家具多为木质材料、柴草、木质隔墙等;(4)岜扒村侗族人民在屋内建造火塘取暖和使用柴火做饭的生活习惯,都给发生火灾制造了很大的安全隐患;(5)村内电气使用不规范,电路电线私搭乱接现象严重,电路老化,绝缘层暴露;(6)村内人口基数大,房屋密集,消防基础设施落后,传统消防管理机制薄弱,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差,村内电路老化,村镇整体抗火、救火能力差;(7)村内房屋前后左右之间距离紧密,最小只有20公分,一旦发生火灾,很快火烧联营,一旦发生火灾损失非常严重。
  3.本文小结
  本章通过对岜扒村三百多户民居的走访调研、入户测量和拍照填表记录,充分了解了穿斗式木结构民居的安全现状,并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如下:
  (1)岜扒村村内房屋的结构类型主要是传统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所占比例为97.62%,少量新建的砖混结构;所用建筑材料主要是当地杉木木材;围护墙体二层及以上部分为木板墙围护墙体,59%的房屋一层经过改造为砖墙或者部分改为砖墙;屋顶形式多为悬山屋顶和歇山屋顶,屋面做法多为冷摊式瓦屋面;节点连接多采用直榫连接,在端部设有木销;基础形式采用柱脚直接搁与柱脚石上的做法;村内房屋建造年代比较久远,村内90%以上的房屋都是10年前的房屋,存在较严重的老化问题。
  (2)岜扒村房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房屋的整体倾斜、构件的老化和变形、木柱开裂、柱脚腐蚀、主要连接和节点的损坏、屋面漏雨、围护墙体与木构架之间连接较弱等问题,严重影响房屋的结构质量。
  (3)火灾危害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易燃、村内建筑物密集、用电不规范易发生电气火灾、起火原因多、村民防火意识薄弱、消防设施严重缺乏,救援困难等。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输电线路施工作业活动的开展实施,是电网工程施工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持续性发展的情形下,重视输电线路施工作业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具备较为重要的现实性价值。基于此,在电网工程施工建设期间,掌握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在保障提升输电线路施工作业质量的基础上,有助于强化整个电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对工程行业的长远化发展也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10kV配电网已经成为了城市用电的主要来源,当前配电网的整体运行状况较好,但依然存在着风险,影响着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本文基于10kV配网线路常见的施工故障及运维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10kV;配网线路;常见的施工故障;运维分析  引言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电力企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需求则更加,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相关人员需要依照输电线路的技术要求予以合理施工,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别从线路基础、杆塔、架线以及检修四个方面解析了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此提升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 
期刊
【摘 要】在电气开关设备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内部绝缘故障,对供电系统运行安全和运行稳定性造成威胁,需要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及时解决故障问题。本文首先对GIS设备的内部绝缘故障进行分析,包括绝缘构件缺陷、表面污染、紧固构件松动、设备内部受潮等。在此基础上,探讨GIS设备的内部绝缘故障处理方法,以期提高GIS设备故障检修效率。  【关键词】电气开关设备;内部绝缘故障;处理方法  随着城市供电压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摘要】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包括电源控制柜、工控机、DPU柜、I/O接口柜、继电器柜和各种终端传感器等,是电厂自动化生产的核心设备,它与相应的软件程序一起构建成工厂的中枢指挥系统,肩负着全厂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协调、监控和信息记录等功能,相当于火电厂的“大脑”。为了确保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热工自动化设备一般设有独立的接地网,确保其可靠接地。  【关键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接地不良  1自动化设备
期刊
【摘要】液压操动机构在现今高压断路器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以一起断路器因液压机构内漏闭锁开关分合闸的事件为引子,结合相关材料介绍了分析内漏缺陷的技术方法,并通过后台数据收集及测算介绍了挖掘液压机构潜在内漏隐患的方法。研究结果对于提前预防类似的内漏隐患,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液压操动机构;工作缸内漏;液压机构信号监测;后台大数据分析  0前言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输
期刊
【摘 要】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重点针对化工企业中,10kV配电线路故障展开分析,控制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处理方法,进而对故障展开全面有效的处理。并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整个10kV配电线路故障排除处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今后故障排除处理的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故障排除;处理措施  化工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线路运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生产也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能源。这对电力工程建设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电力工程施工数量越来越多,电力工程的施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的优良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能否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分析电力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质量控
期刊
【摘 要】在水电站的运行过程中,水轮机调节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会对水电站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为了能够确保水电站的稳定运行,就需要对水轮机调试系统提高重视度,加强对其的管理,由专业人员定期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的调试、维护,不仅能够及时地发现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措施有效解决,而且还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性能,满足水电站的发展需求,为水电站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
【摘 要】电网建设项目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其项目档案真实、完整的记录工程建设的过程以及工程项目成果。工程项目档案是评价工程质量的根据,是项目完成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也是项目投入使用后解决所有可能涉及的问题的依据。因此,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者应加强档案管理力度,针对不同工程档案合理分析并实施有效地档案管理方法。  【关键词】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  1存在问题  近年来,电网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