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根留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把生命放到事业中去,让课堂成为演绎生命精彩的五彩池。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课堂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生命”既要有厚实的历练,又要有悟而获之。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的“生命”演绎得精彩纷呈呢?至关重要的是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根留下。
  一、“真实”是演绎课堂教学生命的基石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教师期待着实现自身的突破,而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太多地注重了课堂的外在形式,尽力追求或模仿他人近似程式化的模式,更有甚者依葫芦画瓢而忽视了自我本真的存在,四不像的课堂成为一种无奈的沿袭,大有执教者苦心,学习者苦恼,听课者苦痛的局面。造成这种教学尴尬境况的缘由是丢掉了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支撑要素——真实。课堂教学的“真实”即尊重教材与学生,从实际出发,实现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语文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来。”靳家彦老师说。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与准确把握,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都不是靠花里胡哨、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来实现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学知和训练落到实处。一些课堂太“郑重”,太“庄严”,像是演绎舞台剧,甚至所有开头、过渡语、结束语都要预先设计好,课堂上“朗读”出来的语气是很精彩,但都是书面语,孩子们只有惊异而并不感到亲切,缺乏必要的平等沟通与对话交流,不能实现教材、教师、学生之间走向共识,达成心灵共振。老子的《道德经》中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意为讲求悟道,悟教学之道,悟自然之道。其本质就是课堂教学应尊重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思想、理念、意识和方法,以求实现“理念决定方法”的自然衔接,不留痕迹,即“大道无痕”。基于此,语文课堂的“真实”尤其重要。真实首先表现在字、词、句训练要到位。字要认得,该默的要默;词要理解,该会用的要运用;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背熟,这也是课标规定的重要目标。不能实现这些最基本的目标,何谈课堂教学的优劣。其次,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享受尊重与民主的学习状态,真正体会到领会文义的快乐。教师如果只从“术”的方面去研究教学,而不是从“学”的方面去积淀自己,就是舍本逐末之策,难以悟道。
  二、“朴实”是课堂教学灵动的根本
  教学宜法,但教无定法,法尚自然。语文课堂教学的朴实就是遵循规律,运用朴素的手段完成教学任务,达成目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学习语文,不但要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要学习课文的语言,就得要学生“意文兼得”。“得文”借用必要的手段是很容易实现的,而“得意”则不然,需要教师对教材作大量精准的处理,作扣人心弦的朗读示范、指导。自然而生成的极富描述性的教学语言会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使学生激情投入,怦然心动,产生共鸣,从而唤起心底最质朴的心灵感应,在熏染中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情意之浓淡,最终获得语文学习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任何人、任何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只有朴实的课堂才可铺排给予,生成感染。教师对文本的深刻把握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的感情流露必须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交流,这种心心相印,情感相通的教学效应只有,也只能在朴实自然的语文课堂中生成,才能变得鲜活而多彩。以教案为蓝本,借助冗繁的手段演绎,浮光掠影的得“文意”,只会使课堂刻板而无生机。
  三、“扎实”是课堂教学目标放飞的翅膀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很多,在此征途上探求,悟法者甚多。历经课改之春的躁动之后,教学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冷静思考和睿智的抉择,这就是小语课堂教学理应追求扎实自然的“本色语文”。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简简单单教语文,一心一意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其精辟的话语解答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理性地回答了接受现代与传承传统的关系,即语文课堂教学在追求多元形式中应立足文本的规定性,提醒我们切忌花里胡哨的形式、刻板的结构、繁多的课件展演和叠加的资源开发等排挤了语文的本质特征。“扎实”首要源于为师者用心去读,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以及实现掌握知识到能力培养的逻辑关系,领悟文本的智慧与情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备课不是翻教参、资料,而是静下心来认真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课本再去思考,琢磨,让文本打动自己而后实现感染,带动学生的情感。其次,让语文的根深扎于课堂之中。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必须落到实处,最终要以学生课堂、课后的反馈程度来检验评判。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的“字理教学”就是主导课堂教学中的识字、析字为教学之本,在识字中学文,在学文中识字,最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最后,“扎实”要体现语感教学必须落到实处。语感是学生体会、领悟文意,触摸情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捕捉,并不是教者所能替代的,要靠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量的积累而实现。学生不能停留在说出文中的感情,而要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和体验文字的神韵,置身于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境之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感知语言信息的能力,才会醉心于学习、运用语言的快乐之中。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敢于质疑 小学生正处于敏感、害羞和胆小的年龄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营造出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我对创新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用活教材  1.挖掘教学的创新因素  教材是一座储存创新因素的宝库,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阶段的三百篇左右的课文,都是有创造性的“文”,都具有鲜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小学生学习语文也好苦啊!苦在哪里呢?平时过多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让我们的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此外,语文课堂的学习亦在诸多的情形下让我们的小学生感到苦闷。如何让我们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真正乐起来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 让学生真正快乐的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正确处理好学生、教材、教师三者之间的
本文介绍了用BASIC快速生成冶化专业常用的上下角标、上下角标的上下角标、分数、标准化学位等图形符号并存入汉字库中,以及其它改装汉字库的技巧。
本文介绍了粘度计量的仪器、测定方法、粘度计量仪器的校正,粘度计量在锌湿法冶金中应用的意义,以及粘度计量在“锌系统浸出溶液脱硅实验”项目应用情况。就应用过程出现的问
以钨丝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冰晶石基熔融盐中SiO<sub>2</sub>的电化学还原。根据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的测定结果,硅的沉积机理为包含前置均相化学反应的4电子可逆传递过程。
[摘 要]教师的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无私奉献、适度严厉,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关键词]师爱 尊重 奉献 严厉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92  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
[摘 要]作为教师,难免不了要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工作,应该从爱、信任、尊重和点燃希望等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9  记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
本文研制了一种含稀土的硬质合金凿岩钎片,探讨了稀土添加剂在硬质合金中的作用机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写字教学,要求每一学段教师都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指导学生写汉字,做到天天练。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我们理解任何东西,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而是用活动的意识去积极地参与,去创造性地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思考,欣然入门?作为学生写字的启蒙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慧心不断丰富写字教学之法,帮助学生叩开写字这扇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