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探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跨越,值得人们进行挖掘和学习。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特点,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继续发展。本文以党史为节点,发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包括三个特点,即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向着传播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转变、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072-03
  以时间为结点,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1840 —1919年的前期和1919 —1949年的后期两个部分,这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更是一部先进分子勇于反抗的斗争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努力寻求真理的探究史。在这期间,中国先后爆发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数次重大事件,都将学习西方作为主要方向,力图挽救中国当时的悲惨现状。在历史年轮的滚动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也轮番成为变革的主角,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也逐渐从科学技术转向了政治制度,继而又转变为思想文化。最终,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走入中国,并且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播,既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最终走向了光明的道路。
  一、从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转向以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直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比如翻译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共产主义先驱的著作等;第二个阶段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此时的马克思主义不再完全是舶来品,而是已经具备了中国味道。
  第一个阶段的具体时间为20世纪初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的胜利召开,时间跨度为25年左右。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如果对其细分,又可以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小的发展阶段。尽管时间节点定格在五四运动前后,但是前后两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特点却迥然不同。五四运动前的传播即马克思主义最早期的传播,以梁启超、胡汉民、刘师培和朱执信等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的传播工作并不系統,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篇章、个别论述进行了翻译和介绍,缺乏整体性和广泛性,并且,上述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立场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并没有建立起群众基础,没有公正且客观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种种原因都导致当时的传播存在着范围狭窄、效果微弱的问题和缺陷。而当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吹响,李大钊将目光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刚刚进行的革命与反抗,先后撰写出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数篇文章,通过犀利的文笔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后来,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的丑陋行径激怒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并由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结束后,马克思主义被先进知识分子选为改造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最有力武器。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为后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
  第二个阶段的具体时间是从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一直到今天,通过前期几十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追求、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并将其逐渐中国化,使其能真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富强的康庄大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理论学说,特别是在第二阶段的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本土进行融合,逐渐向着毛泽东思想的方向进行转变。通过这样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算真正扎下了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因此而不同。从这个角度出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渗透进入中国人民的内心、与中国化的本土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如此才使得我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的本土化之后,中国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传播,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奠定了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了积极发展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曾积极开展毛泽东思想的海外翻译工作,目的就是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向世界范围进行传播,在宣传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去。当时中国共产党翻译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为《毛泽东选集》,通过寄往海外各国的形式,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开花、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作者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也均被翻译成为多种外国语言,以向世界各国介绍马克思主义,介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需要说明的是,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推动和助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传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不断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而且从未间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同频共振
  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的翻译,并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开始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流亡海外期间,就曾接触和阅读过马克思主义著作,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在那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国外已经广泛传播,孙中山还曾专门到大英图书馆借阅相关文章,并且努力倡导大家学习和阅读共产主义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上,《共产党宣言》这一著作占据着弥足重要的地位。在五四运动开始前,部分译者和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翻译和宣传,但是当时的翻译并不全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也是当时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的原因之一。而在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一年,《共产党宣言》就已经在国内进行了翻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翻译和研究工作。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还专门对其进行翻译。在学院中,中国共产党员充分体现了“好学”“善学”的优良品质,纷纷积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区别之一。为此,当时还曾专门成立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使得全党上下马克思主义学习成风。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传播[3]。
  关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中国共产党始终未曾停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当时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主要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了重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之外,关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方向也有所变化,范围有所拓展,开始向着青少年群体的方向传播和发展。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翻译、研究和传播工作也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出版了大量的专题文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著作以及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4]。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边学习边传播、边翻译边传播、边研究边传播的鲜明特点,呈现出彼此之间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在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強的今天,人们仍要做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
  中国之所以积极弘扬马克思主义,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中国人民解决了现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实现了融合,这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关键性问题。由此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本土互动的结果,本研究将从“在传播中实现中国化”“在中国化中进一步广泛椽笔”两方面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第一,传播中的中国化。这一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中国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中国化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中国化。在第一个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已经意识到其与我国实际国情之间的差距,并开始思考如何对其进行有机融合。陈独秀曾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蓝本,恰当地适应中国的实际环境。”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必须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基础,这也成为当时大多数先进分子的基本共识。而在第二个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内容已经逐渐完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以及列宁关于革命阶段的划分和民族殖民地学说、新经济政策等也逐渐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为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极具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5]。
  第二,中国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按照传播的具体内容,这一阶段也被划分为了三部分,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的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层面的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层面的传播。所谓政策和策略方面的传播,指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所包括的共产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方针的传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涌现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而我国在这些极具先进性的理论的带领下,成功跨越一个个障碍,解决一道道难题,帮助中国真正走过了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清贫时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了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现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政策和策略上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坚持实事求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重视调查研究、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等,并在这些理论的带领下成功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实现了中国进一步的富强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近百年的历史中,从未停止或中断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尝试中,将传播内容由马克思主义转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都印证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与复兴,中国共产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应继续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传播,并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带领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王刚,徐晓光.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J]. 思想理论教育,2021(04):20-26.
  [2] 牛凤燕.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20.
  [3] 杨佳阔. 传播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路径研究[D]. 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4] 王海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5] 邱辰禧. 新媒体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特点和历史贡献解析[J]. 新闻传播,2018(19):15-17.
  [6] 项久雨.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规律[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4):5-15+167.
  (荐稿人:赵雁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本研究结合实践经验,通过探索“AutoCAD二维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五融三化四阶段”项目式课程教学实施路径,以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理论研究思路。  关键词:AutoCAD;项目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004-04  一、
期刊
摘 要:现今,融媒体的发展愈发迅猛,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融媒体发展颇为迅速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必须与融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结合,唯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合理发展,引领融媒体获得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本文基于融媒体视角,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覆盖的基本含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侧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策略,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人们带
摘 要: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各级地方武装紧贴严峻斗争形势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规军队的大力帮助下,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党领导地方武装的组织制度,对新时代党领导民兵的组织制度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归纳新时代党领导民兵的组织制度建设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姓军为战、坚持党管武装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组织制度;地方武装;赣西南革命
摘 要: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重要特性,两者既紧密联系又辩证统一。本文梳理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即历史性是本质属性,承载着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性,現实性是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文章探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主体多样性原则和法治原则,是正确处理民族区域自治历史性与现实性的重要依据,以期为
摘 要:民国时期,薛暮桥与董时进二人都是农业经济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但其思想内核与理论实践却有很大的差距。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作为马克思农业经济学代表的薛暮桥和现代农业经济学代表的董时进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落后原因的思考和应对方法;分析了两人关于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运动及“合作社”的观点。总的来看,因受到不同农业经济理论与方法的影响,薛暮桥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分析
摘 要:政治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东方式和西方式的政治文化。不同的政治文化,民主化进程也千差万别,即使是相同的政治文化圈,因为具体的经济、自然条件制约,各个地区之间的民主化进程也不一样,所实行的民主方式也各不相同,地理环境在地区民主化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尝试以历史对比的方式,浅谈地理环境对亚平宁半岛早期民主进程的影响,以期为分析我国民主进程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主进程;政体  中
摘 要:本文以珠海南湾外籍人士聚居区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量化的角度调查各种语言标牌的分布情况,基于SPEAKING模型理论对所采样本的交际功能进行描述分析。研究表明,该区的私人语言标牌呈现国际化发展态势,双语标牌比例较高,多语标牌开始萌芽;私人语言标牌设计能考虑到受众者的交际需求,基本能完成信息传递功能;官方语言标牌建设相对滞后,双语比例低,信息传递不完整,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本研究对珠海市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