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11日下午,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曹晓风、王洁、王红艳、杨丹、姬秋梅、刘冰冰、胡建英、朱美芳、支丽红、吴骊珠10名女科学家获奖。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者李方华,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等出席了颁奖典礼,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和来自妇女界、科技界的代表也出席了颁奖典礼,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出席并主持了颁奖典礼。
  韦钰院士介绍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推荐与评选情况。自本届开始,获奖名额由6名增加至10人,港澳地区的女科学家首次纳入评选范围。本届共有77个单位推荐了163名有效候选人。由31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数理科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一组、生命科学二组、医药卫生、技术科学7个学科组对候选人进行分组审议,每组推荐2至3名候选人,评审委员会对各组推荐的候选人进行充分评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了10名入选者。经过推荐、评审、公示,产生了10名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分别来自北京、吉林、上海、西藏、香港,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44.1岁。
  本届颁奖活动增加了“获奖女科学家论坛”环节,十位获奖者分别以“构建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创造随心所欲的智能生活”、“优化细致完善的健康体系”为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科研成果。現场部分学生在论坛上与获奖者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中国科协办公厅主任吴海鹰,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森,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部长张建生,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王慧梅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中国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及有关全国学会8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其他文献
针对支持向量机(SVM)求解过程计算量非常大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往复式压缩机故障诊断方法。将压缩机振动信号作为LSSVM学习器的输入、训练模型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局部软组织坏死.在骨科病房中约有60%~70%患者均需卧床休息,褥疮预防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难题
我科血液净化中心1996年来有78例尿毒症患者死亡,其中年龄≥65岁者48例,占61.5%,分析死亡原因与年轻组略有不同.报道如下.
为了提高电信局的通信服务质量,S1240交换机会给用户提供相应的录间通知服务项目,比如升位、用户改号以及免打扰录音等等,这些功能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辅助和方便。本文就针对S12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人体天然屏障,其功能越来越受重视,我们检测了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现报道如下.
2010年度中華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评审工作日前在京圆满结束。学会奖励办公室在专家库中遴选了17位评选专家,组成了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教授为主任委员的评审委员会,并分为基础、临床、中药三个组对参评著作进行了评审。经过评审和投票,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2010年学会对各单位推荐名额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又因评选间隔已达五年之久,故对授奖著作数量进行了适当的增加。中华中医
我国德育课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叙事,从叙事的模式分析这些叙事呈现出故事发生情境极端化、故事结构高度结构化、故事人物功能定型化、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化等特点。叙事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广播电台的发展,广播电台节目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强化农业节目播出效果,广播电台树立新媒体理念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探究新媒体环
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宣布在抗击疟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疟疾是肆虐全球的顽症。每年全球超过两亿人感染疟疾,近100万非洲儿童死于疟疾。十年前,科学家宣称他们能改变蚊子的基因,使其不能传播疟疾病毒,但仅限于实验室。问题是,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蚊子都带到实验室去改变基因;而如若把基因变异的蚊子放入大自然后,不出几代,变异基因特征便不再明显。   所以,变异蚊子的后代继承抗疟疾基因
复印机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如今使用它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办公室的文职人员,还是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街头营业性复印设备的操作者,都是经常要与复印机打交道的人,是复印机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所谓复印机综合征是指经常接触和使用复印机的人易发生的一种职业性损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复印机的静电作用,使空气中产生一定数量的臭氧,并氧化生成氮氧化物。这种物质可损伤机体的细胞膜,对眼睛、口腔、呼吸道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