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方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所以,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实验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其中蕴含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以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几种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我们逐一研究它们分别可以传声时,就必须控制其他两个因素。如果在进行该实验时就给学生恰当地点拨,提出:“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到的敲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接着的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等因素的实验中,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在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使他们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他们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他器材不变,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测出未知电阻,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了。
  三、转换法
  转换法是由于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譬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他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既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都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
  五、图象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熔化特点了。又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中,把各点作为横轴、电流为纵轴,作出的图象为水平直线,很直观表示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的规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图象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杠杆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理想化的处理,认为它无形变,视为一个硬棒,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顺利的得出杠杆平衡原理。
  理想化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方法。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比如,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空气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又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理想化实验得出的一条重要物理规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很好地渗透这一方法,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蕴含着许多科学方法,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忽视它,又不能唯方法讲方法,要时时做有心人,把握时机,把科学方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并加以恰当点拨,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408421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由于目前农村初级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数学在初中各科中的地位,昔日“吃香”的语文课已不像过去那样“吃香”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不如以前那么浓厚了,上语文课时,有的学生恹恹欲睡,有的学生赶做英语或数学作业,有的学生干脆躲进宿舍睡觉。当然,造成这种状况与个别语文教师的教法不当也有关系,不是“满堂灌”就是为赶进度实行“高压政策”,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这样的课堂自然无吸引力可言,索
期刊
【摘要】小学生作文往往受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支配和影响。因此,从事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写作的心理研究。   【关键词】兴趣 能力 方法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仍出现以下几种现象:初看觉得中心明确,文理通顺;细读则感到毫无新意,味同嚼蜡。有的甚至语句都不通顺,假话、空话和套话连篇,令人啼笑皆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与小学生作文的心理因素有关:    一、害怕
期刊
听力是在听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教师务必要从根本上重视听力训练,让学生多听英语。“多听”就是教师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无论是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让学生生活在英语氛围中。例如在上每节英语课前,教师可以找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听,然后针对听力材料提几个问题。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英语,让英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一、培养良好的心态    在练习听力时,有些学生非常紧张,唯恐漏
期刊
新教材要求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具体到数学教学,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在此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好数学的第一步,是要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一是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中
期刊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学习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许多因素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成败,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者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任务的信心。教师常常在强调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难度的同时无意挫伤学生的信心,这种挫伤常常表现为教师过于热心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例如,学生开始学习一门外语时,有时须用一种全新的外国语言来拼读某一个单词,有时他们得把舌位调整到一个新的位置,这样做时学生就会显得不自然,结果
期刊
【摘要】数控车是数控机床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一种车,它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撞刀是数控车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之一,为了能更进一步减少撞刀现象的发生和提高学生的数控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撞刀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一些防止发生撞刀事故的方法与措施,这对数控车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控车 撞刀 分析 意义    数控是一门技术密集型的专业,系统种类多,它包
期刊
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课业心理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战场,要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就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何为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作用;设计形式多变的课外作业。  【关键词】学习兴趣 氛围 歌曲 课外作业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
期刊
学科素质教育的主旨是要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下面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提问设计要把握好时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课堂 提问设计 目的性 针对性 启发性 层次性    宋代朱熹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