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尖底水桶”说起——以南戏《白兔记》“李三娘”人物故事原型为例谈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形象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戏《白兔记》中的“尖底水桶”作为重要道具和文化符号有英历史渊源.本文采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克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山东、四川、福建、山西四则“孝妇”、“贞妇”民间传说的考证,大致绘出“尖底水桶”物象流变脉络和故事原型图景,井由此生发,浅谈中国古代农村妇女悲剧命运.
其他文献
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牧)业厅、财政(务)厅(局):为进一步完善退牧还草政策,巩固和扩大退牧还草成果,
九幽凿温泉,一池轻烟起。曲中曳霓裳,无复歌下里。骊山太真愁,未睹秀峰美。胡儿垢尘多,莫炫躯干伟。气豪与情柔,尽消神奇水。贪嗔与痴慢,到此应全洗。转思穷乡间,寸心如焚矣。披襟自
粘天丰草散清新,顾主卡车频叩门。好客村姑何用酒,捧出绿色醉来人。
红烛无言销永夜,镜前独个梳妆。幽情冷照小纱窗。凄风催泪落,泪落在他乡。雪底梅花浑似我,孤身一样彷徨。相思换得满身伤。蕊寒香乏力,寂寞满罗裳。
西去卧佛古道盘,望京楼上起苍烟。崖松五六亭亭立,山雀二三娓娓言。雾锁白川云岭暖,霜凝碧树玉泉寒。冰天莫谓无风景,一洗红尘暮霭妍。
夜览白翎满眼飞,晨观千树万枝梅。雪花不是无情物,化作甘霖入酒杯。
爱上桃花娇艳色,只为容颜慑。浮世避喧嚣,一点清纯,都在胭脂萼。鹅黄嫩绿香飞雪,有觅春之客。何处寄幽思,曼妙轻纱,独醉家乡月。
将一首诗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排列,每位同学都能做到.但若将一首诗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写一个字),然后叠成一叠,隔几张取一张卡片,使卡片上的字组成一首诗.你能做到吗?
萧红是作为继鲁迅、蹇先艾、王鲁彦、彭家煌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登上文坛的.由于没接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萧红作品完全发于内心、感于生活.作为女性作家,萧红在创作中自然将这
顾城被称作当代的“童话诗人”,他创作的诗篇许多都具有童话色彩,并且经常用一些与动植物、天气、儿童有关的意象.他的寓言诗也具备“童话性”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区别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