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地铁车站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铁道标准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精度高、建设成本低等优势,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地铁车站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提升装配式结构设计效率以及加快装配式结构推广应用,针对装配式地铁车站特点,将参数化引入到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确定车站结构的参数化特征,通过智能算法建立车站结构分块内部及分块之间的联动机制,采用基于VBA的CATIA二次开发技术和基于Python的ABAQUS二次开发技术,将参数化设计与智能有限元计算相结合,开发了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智能设计程序,创新了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从方案设计、参数优化到结构计算的一体化设计工作.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将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建模及结构计算效率提高30%以上,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冗余人力与时间成本.
其他文献
盾构隧道穿越富水泥岩地层时,受盾尾注浆压力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其衬砌管片会出现上浮现象.为研究盾构管片上浮时的位移与力学特性,分析速凝型浆液与管片堆载的抗浮效果.依托南宁地铁5号线下穿邕江段区间,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考虑流固耦合及管片的纵向拼装效应,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盾尾同步注浆压力是导致管片上浮的重要因素,浆液不完全填充时管片上浮量可达2.70 cm,与浆液完全填充的工况相比增加了37.05%;(2)上浮病害对管片内力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管片结构拱底轴力降低,拱腰与拱
列车在通过电分段时,由于绝缘锚段关节与受电弓之间存在很大的电压差而产生电弧,受绝缘锚段关节特殊位置的影响,列车行驶很慢,造成电弧难以熄灭,电弧的长期维持会对弓网系统造成严重的烧蚀,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难以通过相关实验复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物理场仿真模拟真实情况,针对列车受电弓通过绝缘锚段关节时产生电弧后电弧的极限拉断距离展开研究,评估当前绝缘锚段关节设置的合理性.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列车以18、108、144、180 km/h等不同的车速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情况,分析了不同强
站台雨棚在旅客乘降空间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有柱雨棚结构形式固定、形态单一、运维成本较高,为提高旅客感官体验、满足日益增加的设备排布需求、降低维护难度,需对有柱雨棚设计的诸多关键点进行创新;通过对以往车站雨棚的优缺点剖析,突破限制雨棚形态、功能、感官的各个因素,形成了多专业一体的有柱雨棚.对京张清水混凝土雨棚的形成过程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优势,梳理得出清水混凝土雨棚的设计要点,即以“槽”梳理管线与末端设备,以“缝”表达清水混凝土情愫,以“细节”增强感官体验,多专业条件协同考虑、一体化设计,构建出一种能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