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参照组39例、研究組39例。前组患者行全身麻醉,后组患者行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整合两组与麻醉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应激反应变化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治疗,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25-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7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2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6岁、29岁,平均年龄(48.24±5.01)岁;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4岁、30岁,平均年龄(51.75±6.30)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全身麻醉方法如下:术前8小时禁止患者进食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患者饮用300毫升清水后禁止再次饮用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的一侧,静脉滴入500毫升林格乳酸溶液。常规监测心电图、HR(心率)、BP(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面罩吸入氧气进行氧脱氮(氧气浓度100%,氧气流量10L/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1-2.5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舒芬太尼0.6 ug/kg用于麻醉诱导。麻醉成功后,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深度,潮气量8-12毫升/千克,呼吸频率12-16次/分钟,呼吸比1:1.5,etco2维持在35-40 mmHg数值之间,静脉注射异丙酚4-12毫克/千克/小时,罗库溴铵0.15-0.3毫克/千克/小时,瑞芬太尼0.05-2 ug/kg/min,间歇注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1】。研究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见讨论部分。
1.3评价指标
(1)对比组间应激反应变化;(2)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x±s)、 (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组间应激反应变化
研究组39例患者,麻醉前,血糖(5.47±0.48)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88.21±63.01)pg /ml,肾上腺素(176.35±30.21)pg /ml,多巴胺(34.67±12.31)pg /ml;
参照组39例患者,麻醉前,血糖(5.53±0.47)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89.45±63.75)pg /ml,肾上腺素(177.25±28.47)pg /ml,多巴胺(35.04±12.28)pg /ml,P>0.05。
研究组39例患者,拔管时,血糖(5.72±1.03)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56.32±20.40)pg /ml,肾上腺素(68.11±24.61)pg /ml,多巴胺(62.19±12.98)pg /ml;
参照组39例患者,拔管时,血糖(6.56±1.07)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37.21±21.94)pg /ml,肾上腺素(54.29±22.65)pg /ml,多巴胺(55.66±14.08)pg /ml,P<0.05。
研究组39例患者,术后24h,血糖(7.33±0.51)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325.28±40.21)pg /ml,肾上腺素(165.21±40.84)pg /ml,多巴胺(57.27±10.99)pg /ml;
参照组39例患者,术后24h,血糖(8.69±0.51)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482.97±40.61)pg /ml,肾上腺素(217.83±38.21)pg /ml,多巴胺(92.55±15.21)pg /ml,P<0.05。
2.2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研究组39例患者,不良反应,手术后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头晕1例,嗜睡3例,总发生率为15.38%;
参照组39例患者,不良反应,手术后呕吐5例,皮肤瘙痒4例,头晕6例,嗜睡4例,总发生率为48.71%,P<0.05。
3 讨论
手术损伤、使用麻醉剂、术后疼痛和不良情绪可触发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并可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表现。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如下:局部麻醉后,将探针置于横突平面并移向中线,超声检查横突、顶叶胸膜及肋骨,胸椎旁神经位于此三角形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技术插入针头,神经阻滞采用16g硬膜外穿刺针,无血液或气体排出,然后向该区域注射1-2毫升生理盐水,以确认针尖的位置,确认后,注射0.5%罗哌卡因20ml,注射后经穿刺针插入导管3cm,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后固定,确认导管位置。拔管后,患者被送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2】。
综上,研究组应激反应变化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针对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可有效减轻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皓,江文杰,马铁梁,韩超,葛志军,赵彦平.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0):776-779.
[2] 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张华,王忠义,王福朝,吕东海,姚长青.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8,13(07):1059-1062.
【关键词】超声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25-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7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2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6岁、29岁,平均年龄(48.24±5.01)岁;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4岁、30岁,平均年龄(51.75±6.30)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全身麻醉方法如下:术前8小时禁止患者进食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患者饮用300毫升清水后禁止再次饮用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的一侧,静脉滴入500毫升林格乳酸溶液。常规监测心电图、HR(心率)、BP(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面罩吸入氧气进行氧脱氮(氧气浓度100%,氧气流量10L/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异丙酚1-2.5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舒芬太尼0.6 ug/kg用于麻醉诱导。麻醉成功后,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深度,潮气量8-12毫升/千克,呼吸频率12-16次/分钟,呼吸比1:1.5,etco2维持在35-40 mmHg数值之间,静脉注射异丙酚4-12毫克/千克/小时,罗库溴铵0.15-0.3毫克/千克/小时,瑞芬太尼0.05-2 ug/kg/min,间歇注射舒芬太尼维持麻醉【1】。研究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见讨论部分。
1.3评价指标
(1)对比组间应激反应变化;(2)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x±s)、 (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组间应激反应变化
研究组39例患者,麻醉前,血糖(5.47±0.48)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88.21±63.01)pg /ml,肾上腺素(176.35±30.21)pg /ml,多巴胺(34.67±12.31)pg /ml;
参照组39例患者,麻醉前,血糖(5.53±0.47)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89.45±63.75)pg /ml,肾上腺素(177.25±28.47)pg /ml,多巴胺(35.04±12.28)pg /ml,P>0.05。
研究组39例患者,拔管时,血糖(5.72±1.03)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56.32±20.40)pg /ml,肾上腺素(68.11±24.61)pg /ml,多巴胺(62.19±12.98)pg /ml;
参照组39例患者,拔管时,血糖(6.56±1.07)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137.21±21.94)pg /ml,肾上腺素(54.29±22.65)pg /ml,多巴胺(55.66±14.08)pg /ml,P<0.05。
研究组39例患者,术后24h,血糖(7.33±0.51)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325.28±40.21)pg /ml,肾上腺素(165.21±40.84)pg /ml,多巴胺(57.27±10.99)pg /ml;
参照组39例患者,术后24h,血糖(8.69±0.51)mmol /ml,去甲肾上腺素(482.97±40.61)pg /ml,肾上腺素(217.83±38.21)pg /ml,多巴胺(92.55±15.21)pg /ml,P<0.05。
2.2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研究组39例患者,不良反应,手术后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头晕1例,嗜睡3例,总发生率为15.38%;
参照组39例患者,不良反应,手术后呕吐5例,皮肤瘙痒4例,头晕6例,嗜睡4例,总发生率为48.71%,P<0.05。
3 讨论
手术损伤、使用麻醉剂、术后疼痛和不良情绪可触发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并可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表现。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方法如下:局部麻醉后,将探针置于横突平面并移向中线,超声检查横突、顶叶胸膜及肋骨,胸椎旁神经位于此三角形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技术插入针头,神经阻滞采用16g硬膜外穿刺针,无血液或气体排出,然后向该区域注射1-2毫升生理盐水,以确认针尖的位置,确认后,注射0.5%罗哌卡因20ml,注射后经穿刺针插入导管3cm,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后固定,确认导管位置。拔管后,患者被送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2】。
综上,研究组应激反应变化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针对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后,可有效减轻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皓,江文杰,马铁梁,韩超,葛志军,赵彦平.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0):776-779.
[2] 靳红绪,张同军,孙学飞,张华,王忠义,王福朝,吕东海,姚长青.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8,13(07):1059-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