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的新使命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党的对外工作;新型政党关系;党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OI】10.19422/j.cnki.ddsj.2021.03.001
  习近平总书记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鲜明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战略思想,深刻论述了党的对外工作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严峻挑战,党的对外工作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将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篇章。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大党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使命。如今,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不仅体现在体量上,更体现在责任与担当上。“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提出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指出,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的真诚表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推动本国发展同人类进步事业联系在一起、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连接的國际视野和人类情怀。
  中国不仅是倡议者,也是积极践行者。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3]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场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更广区域、更多领域延伸,从上合组织到金砖国家,从周边友好国家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从海洋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为丰满而具体,日益深入人心,不断被联合国决议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文件引用,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疫情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外国领导人通话时以及在多个国际视频会议上强调,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我们都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走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之路。”[4]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形势,及时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等一系列新的倡议,不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在实处,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政党政要所认同。经过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益闪耀出真理光芒,为各国超越冷战思维和丛林法则、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擘画了正确蓝图。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通过政党交往渠道,毫无保留地向400多个外国政党分享中国防控疫情和救治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病人的经验及诊疗方案,协调国内民间组织同相关国家开展抗疫合作项目。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政客污名化中共形象和中国抗疫行动的行为,党的对外工作通过向各国政党领导人致信、举办云端会议等方式,全面介绍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务实成果,宣示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应对疫情,推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现了一个大国大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严峻挑战,党的对外工作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主动作为,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党际交往在国家总体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近年来,党的对外工作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党际渠道在同相关国家双边关系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引领作用,亲邻睦邻友邻,谋求合作、实现共赢,积极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2019年,中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正是党的对外工作推动构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成果。

以构建新型政党关系为旗帜拓展全球政党伙伴关系网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党的对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有许多新的论述。在2017年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大国大党领导人的气度,明确提出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构想,认为“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主张,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逻辑延伸,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为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党际渠道推动构建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夯实国家间关系的政治基础,有利于促进国家间关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秉持“亲仁善邻”和“和合”文化理念同外部世界交往。中国共产党是有百年历史的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愿广交天下朋友,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平与进步力量之间的友好关系,以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支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各国共产党及其他政党开展交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按照新型党际关系原则,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政党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新时代,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同时,坚决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不会也不可能搞零和游戏和丛林法则那一套做法。坚持
其他文献
“良知即是易”作为王阳明“良知”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命题,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但以往的学者基本上是从王阳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对此命题进行阐发,较少从体用范畴进行探讨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家庭也出现了各类电器设备。这些电器设备的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消防火灾事故发生的几率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个伟大胜利和伟大光
国家通用语言广播节目与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相比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语言沟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区特色。鉴于此,文章对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传
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重要部分及“最后一公里”,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工作的基础
改革开放至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间自发性文化活动频繁开展,最为常见的就是广场舞、集体观影以及全面阅读等。但此类文化活动有些只局限于城市社区之中,尚未在广大农
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是党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以及榜样作用的先决条件,并且也是不断提升党员个人能力以及思想高度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开展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过程
在我国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跃升的现下,曾经的满足于温饱的餐饮观念被打破,餐饮与营养挂钩、营养与养生挂钩的观念越来越鲜明;曾经的限于居家饮食模式的固有状态被打破,越
现阶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呈现飞速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唯有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对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形势,在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的对外工作以为人民谋幸福为逻辑起点,服务于为民族谋复兴,争取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