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及其功能刍议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高效、激励、创造、教化和心理保健的功能。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和谐师生关系 功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大学教育,和谐大学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高效、激励、创造、教化和心理保健的功能。
  一、现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唤醒学生对老师的爱,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有了这种情感和动力,师生的目标才能一致,才会有师生和谐的基础。师爱是使学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无论师生关系包含怎样的内容,它最终要表现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完成育人任务,就得让学生喜欢自己、亲近自己,愿意听自己的话,也愿意向自己倾诉思想和感情。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这样,“师爱”和学生的“爱师”才能融合起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起点和牢固基础。
  二、现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功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高效、激励、创造、教化和心理保健五种功能。
  (一)高效功能
  和谐师生关系的高效功能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与学都能收到良好效果。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千方百计想把学生教好。每节课精益求精,并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和增补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
  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最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老师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又增强了学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
  (二)激励功能
  和谐师生关系的激励功能是指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人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每一个都具有诸如对爱、感情、受人尊重、自尊及好奇心等心理方面的追求,通常就称为需要。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影响着学生动机的选择性。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老师的课,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爱屋及乌地喜欢老师别的东西,如语言、仪表行为或所教的课程等。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向。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激发学生的附属动机。良好师生关系中,学生与老师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老师是学生所追随和效法的人物。而当学生认为他所效法和追随的老师能给予他赞许和关心,则是莫大的宠爱和鼓舞。因此,他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老师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老师的赞许和关心。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为博取老师的关怀和赞赏,因而会努力学习。
  (三)创造功能
  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运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它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对人的充分尊重。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学生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代的青年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他们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不避嫌疑,少盲目服从,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地讨论问题、民主地解决问题。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清新浓郁的民主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从而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者必须摈弃以往习惯的家长式作风,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就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在促进和培养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和创造,但这需要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会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实施一堂生动活泼、严而不死和民主愉快的课,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深入钻研教材,把内容静止、干瘪的变得生动、丰富的,把繁杂的变为易懂的,把艰涩难解的变为言简意赅的……这些都是创造。凡是热爱学生的、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教师,都会把教育、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但是,如果师生双方总是存在抵触情绪,教师创新的灵感和火花也不会被激发。
  (四)教化功能
  和谐师生关系的教化功能指的是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观念的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身教示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影响教学的智育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教学中德育的效果。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习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总是从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的学生视老师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在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使他们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等道德经验。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怀疑,他们就会以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得到仇恨、势利、自私等道德经验。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与培养。在和谐的氛围中,因为相互信任和尊重,学生视老师为知己,则可消除顾虑,打开心灵的窗扉,把自己的困难与问题在一个轻松和讲理的环境中说出来,从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宽慰和松弛,然后教师就可以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师生关系融洽亲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在感情上才具有相容性;而在不融洽不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容易形成对老师的“逆反心理”,与老师的教导背道而驰。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灵深处的了解和洞察,及时矫正学生不良动机和行为。
  (五)心理保健功能
  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心理健康”功能指的是师生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周围生活环境、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心理状态。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
  就教师来说,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是一种精细的、刻苦的精神劳动;教师的任务又是艰巨的,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需要教师的长期的、紧张的劳动,并且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呕心沥血、冥思苦想地去追求。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其职业感到厌恶,就会认为教师工作是毫无乐趣、难以忍受的苦差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予以积极的配合,教师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赖,就会增强自尊、自信和荣誉感。尽管工作很忙很累,报酬很低,但精神上很充实,心理上很愉悦。
  就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具有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师生间保持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相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老是受到老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师生人际关系极度紧张,就会产生自卑、恐惧、屈辱、焦虑等不适心理,导致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可见,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导致在校青少年出现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总之,充分认识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及其功能,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体外和体内方法研究淫羊藿苷(IC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 PDLSCs)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酶消化组织块法培养h PDLSCs,有限稀释克隆法分离纯化,检测细胞表面标
摘 要: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在市场引导下大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功利性、操作性和技术性,导致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差、道德情操败坏等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内专家,以及学者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通识教育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赞同,但是作为学校的教育,通识教育要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呈现,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通识课程任课教师来增强通识课程的效果,这也就对通识课
摘 要: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有着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已掌握了自己母语的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内容简单,被很多人称为“小儿科”。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旨在找出帮助成年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成人小教化” 内容 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外国人说中国话。而且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曾被看作是“教‘人手足刀尺’的小
学界对阎连科小说的研究由宁静到喧哗,渐趋成熟、完善。本文以文体研究为述评对象,描述研究现状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有待发掘、完善的学术空间。具体从文体篇幅、文体结构、
就航天工程用耐蚀高强卫星动力弹簧合金3YC42进行了产品材料质量工程研究.确证了计算成份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和库尔纳阔夫状态强化的优化组合是从产品质量要求出发的最佳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光二极管(LED)用R2-xEux(MoO4)3(R=Gd,YLa;0≤x≤2)系列高亮度红色荧光粉,并对其结构与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测量了不同温度下合成的
目的观察载银纳米羟磷灰石/二氧化钛/聚酰胺66(Ag-nHA-nTiO2/PA66)纳米抗菌复合膜的物理结构及对成骨样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g-nHA-n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优化教学环境,以生活为突破口;丰富的课外活动。只有突破语文学习的“小框框”,才能进入语文教学的“大天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网络购物方便实惠,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异地投诉量逐年高速递增。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网络消费异地投诉的难点、热点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舆”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苟子》中“舆”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