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一的听众》例谈小学散文教学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体式千姿百态,体现了一种情景、事物交融的特质。散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拟从抒情散文的角度,以《唯一的听众》为例,从言语的独特美、意境的形象美、审美意蕴诸方面谈小学散文教学。
  【关键词】抒情散文;言语;意境;意蕴
  关于何以是散文,定义向来是个难题,文学理论界争论颇多。在语文教育界,散文范围大致“包括故事、寓言、特写、传记、游记、杂文、(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议论文、科学小品等”。用王荣生教授的话说,散文是属于“边缘、杂交”的,在课程内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散文教学。散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样式的阅读对应着有区别的阅读能力。下面就以《唯一的听众》为例,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问题。
  《唯一的听众》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从课文描述看,“我”曾拥有家人、老人以及舞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而这位“耳聋”老妇人平静的眼神,暖人的话语,默默传递着一种关爱与鼓励,“我”找回了自信,并最终使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这些都源于老人宽厚仁爱的人格魅力。
  一、透视言语的独特美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语言的精美与句式的和谐。“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样的句子虽是偶尔出现在文中,也不强调声音韵律,但是读起来却极富韵味,由表及里的打动心灵,把人带入美感氛围中。而这种环境氛围的描写,也同时在反映作者不同的心境。
  试举一例:(薛法根)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让人感到?
  生:应该是一种慢慢的,令人很舒适的感觉。
  生:应该是使人感到有点悠远的。
  生:我认为应该是使人有一种陶醉感。
  生:我认为是让人感到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美妙的音乐。
  师:带着体会读这个词。把这个词放到句子当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声音,犹如悠悠的小令。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师: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它先说林子里是静极了,然后是沙沙的声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听起来有点矛盾。
  师:要写静,但课文却写了沙沙的足音,这叫反衬,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我们说教室里很静,静到?
  生:连针掉下的声音都能听到。
  师:还有什么特别吗?你看,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
  生:这里用了叠词,听起来比较舒服。
  师:如果这么写,沙沙沙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他沙沙沙的声音,说明他人很多,而这里是说林子里静极了。
  师:沙沙沙,也可以说是脚步非常的快。
  师:快速的脚步,能说是悠悠的小令吗?所以说是沙沙对悠悠,足音对小令,语言对称之美,如果说把沙沙改成蹬蹬。蹬蹬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如果用蹬蹬,感觉这个人脚步很沉重,就没有用沙沙让人觉得舒适。没有了这个人心里很轻松的感觉了。
  生:我觉得用“蹬蹬”,说明这人人的脚步声不美,后面说是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小令的话,让人很美妙的音乐。这里用沙沙比较好。
  师:你看,多一个字就不美了,少一个词也不美了。这里用沙沙最恰当。我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个优美的句子。自己读啊,不要齐读,齐读不好听。(生读)。
  师:好,读到心里去了。
  (生2读) 你的朗读听起来,也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3读)多美妙啊。
  (生齐读)
  师:这一句啊,写的是“景”(板书),但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在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走到这个林子里,会像悠悠的小令吗?
  生:是不会的。因为在家里如果不高兴的话,你的心情也十分不好。听起来也不好听了。如果你的心情很好的话,那声音也起来也会很愉快的。
  师:不同的心境,听到的声音,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读一读这句话所在的这个段落,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生:这是在作者备受家人奚落,来到小树林,听到沙沙的足音,沮丧的心情暂时得到放松。
  生:如果作者始终沉浸在灰心失望之中,听到沙沙的足音,就不会有“悠悠的小令”这样的感觉。说明作者来到小树林时心情的确放松了。
  课文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写景的句子,作者内心的情感就藏在其中。读这些描写环境的言语,我们要用心去品味和体会,进入情景读到作者的心里,体会作者的感情,课文就读得深刻了。
  二、体味意境的形象美
  散文中的形象,是在作者话语的渲染下,经读者的阅读、思索、联想形成的文学形象。其形象,主要从散文意境描写中深入挖掘。读者依据文本的言语刺激,在脑海中逐渐产生一系列具体表象,由这些具体表象连缀而成丰富的艺术形象。   文章中对老人的描写主要是外貌、语言以及动作神态描写。而其显著一点,即她总是“静静的”,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我”……老人的平静的眼神饱含鼓励与期待,是作者获得自信与勇气所在,也是老人坚持不懈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鼓励作者的美好品格的最好见证。老人以诗一般的眼神传达给作者信心。还有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老人的话语句句真诚,善意谎言保护着作者自尊心、自信心,老人的语言是她人格魅力的体现,是她美好心灵、诗一般心灵的体现。对话文本,细读品味,整体感知,一个和蔼、慈祥、仁爱的老人形象跃然心头。以其中神态描写为例,引领学生阅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作者描写这位老人,重点突出了什么?
  生:老人的眼神。在三句话中都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
  师:阅读三处描写所在的段落,看你能不能读懂老人平静的眼神。
  生:开始,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可能是第一次在树林里遇到我在练琴,所以不想打扰我,只是平静的望着我。
  生:虽然在树林里,我练琴仍像是在锯床腿,但是老人并没有像我的家人一样打击我,也没有走开,只是静静的坐着,平静的望着我。她是不想打扰我。
  生:以后,在我练琴的时候,老人一直平静的望着我。老人可能是想让我坚持练下去,不管拉出来的是什么声音。我能从老人的眼神中感觉到一种鼓励。
  师:对。在家人面前得不到鼓励,但是老人平静的眼神却是我最大的鼓励。老人的眼神似乎一直在说“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学生朗读)
  生:再后来,我看着老人慈祥地望着我,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以前我演奏的时候没有自信,而现在演奏的时候,更自信了。
  师:他三次写到了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前两次有没有写到到他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到他平静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没有,因为他自信了。
  师:平静的眼神,深深的潭水。你能读懂老人的心吗?后面的省略号包含着什么?你能读出点什么?
  生:我觉得老人的眼神是在鼓励我,让我更加自信。
  生:老人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饱含了老人对我的无私的关爱,真诚的帮助。……
  三、感悟审美意蕴
  一个文本,总有着许多“空白”和未定性,形成文本解读的张力,期待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逐渐消除或减弱。例如,本文中三处省略号的出现,为师生留下了广阔的与文本对话的空间。教师可以借助三处省略号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悟审美意蕴。
  如第二次省略号的出现是在作者知晓老人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教授,且是一位首席小提琴手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作者得知老人身份后,再一次来到小树林,面对老人平静的眼神,他会怎么做呢?文末“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清晨唯一的听众”以及后面的省略号,都给人以广阔的遐想空间,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对话,从而领略老人人格魅力对我的才成长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兴趣的培养、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而三岁到六岁的学龄前期又是人类学习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因此,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幼儿;语言;语言教学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语言教
期刊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
期刊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体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乃至于学生的整个人生。而人生的发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一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人生行为习惯的好还影响到人的一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重大,提高民族素质,关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成为重中之
期刊
【摘要】新颖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哪怕是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也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展示一个新的天地。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电教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想,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在语文
期刊
今年在参与我们重庆市南川中学初中数学组“325模式”质量汇报课的教研活动时,代仕乔主任在对张金容老师执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提到了要加强325模式中的智商和情商教育,尤其是情商教育,才能突显高效课堂。他说到:“我们分部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差异大,家庭教育的差异也大,总之,层次多样。我们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智商的同时,特别应该重视情商的塑造。”是的,数学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数学教育专家
期刊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于11月初开始进行专项督导,11月15日前结束。督导范围包括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18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小学校。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的天气日渐变冷,冬季取暖便成为北方农村中小学的重大难题。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北方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方式不一,所要面对安全问题也更为复杂。尤其是地处偏远山
期刊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在练习写作时,依托课文的学习。  在我曾经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因此,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只重视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而到了作文指导课,则只注重指导写作方法、谋篇布局等。可是,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愁眉苦脸,感到十分困难。  为此,我查找资料,多方
期刊
语文科是学校教学的基础科目。说它基础,是因为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和传授语言知识及人类文化知识的依据。人们生活在一个互动的网络环境中,需要用语文知识描述事实、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感情等等,离开了语文知识就难以实现。从学生角度来说。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其感悟和接受能力就难以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各类知识的掌握和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