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本索源,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200512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科是学校教学的基础科目。说它基础,是因为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和传授语言知识及人类文化知识的依据。人们生活在一个互动的网络环境中,需要用语文知识描述事实、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感情等等,离开了语文知识就难以实现。从学生角度来说。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其感悟和接受能力就难以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各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提高思想和心理素质,需要语文作基础;学习历史、地理,提高人文素养和自然意识,需要语文作基础;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提高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技巧,也需要语文作基础;学习美术、音乐、体育,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是需要语文作基础。一句话,在生活中,无处不需要语文,语文就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传递信息的工具。从这一点来说,学好语文十分重要。
  学习语文最有集中性的就数语文课了。因为有统一教材,所以其内容集中而且规范化,有专业的老师上课指导,学起来就直接简便,少走弯路。可是这种良好的学习途径却偏偏令人头痛起来,语文课本把语文知识集中在一起,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不少方便,但它毕竟是抽象了的语文。与生活中的语文相比,它变得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难把语文课的内容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语文课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成了一本难念的经书。你看,上语文课时,有不少学生因为觉得没趣而开小差,老师讲到有情节的地方就认真听,过后又玩自己的,始终不能进入状态;老师叫读书,他们就照字读经,是喃?是唱?没有丝毫表情,但求完成任务,没有进入情境,读现代诗文如此,读古诗文更是如此;考试时,老师发下试卷,基础题不会做,阅读题的文章读不明白,问题自然答不上来,作文不会写。这样下来,语文成绩当然是不理想。
  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对语文的隔膜呢?于我看,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离开了生活实际去看语文,把语文课的内容跟生活实际对立起来了。因此,语文书摆在面前就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索然无味的符号,而不是色彩斑斓的生活。他们不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学生的这种困惑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狭义的语文毕竟是经过抽象的知识范畴,表面上看来跟现实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让学生把抽象化的语文跟形象化的生活对上号来,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如何带领学生走出困惑呢?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广义的语文是指语言工具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顾名思义,语文是用来反映社会、记录人生的。我们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使他们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人生。也只有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人生的人才会去关注社会,才能够为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了盲聋哑人,生活不能接纳她,残酷的现实让她绝望。后来,是安妮·莎利文老师引领她认识生活,重新走进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忠实于生活的作家。她一生写出十几部作品。想当时,如果没有安妮·莎利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她就会背离生活自暴自弃,就不能成就她的美好人生。可见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是很重要的。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之所以弃医从文,也跟他的救国救民的正确人生观有关,他能够认识到文学能反映人生更能改造人生。也只有树立起正确人生观的人,才会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更好的语文基础。
  2、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人这样来形容语文:语文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遍布了全世界,也钻进了你的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个说法很恰当,你看,生活中哪里没有语文呢?早上起来问个好,晚上请个安,是语文;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知了拉琴,秋天遍地金黄,冬天白雪莽莽也是语文;高山巍峨是语文,海浪滔滔也是语文;小草发芽是语文,大树参天也是语文......你说哪些地方跟语文无关的呢?人生在世不可能彼此孤立地存在,而要互相沟通。那么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思想、陈述事件等等所用的工具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就是语文。所以说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我们问候亲人朋友时要用到语文;病人看医生时陈述病历和感受需要用语文;工作中恰谈业务也要用到语文......可见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所以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任何脱离生活实际去谈语文或学语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既然说生活是语文的源泉,那么,我们要学习好语文首先就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把语文知识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生活中学到语文。亲近大自然,你就能读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亲情,你就能读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珍惜友情,你就能读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关心历史文化的发展,你就能读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展望成功的喜悦,你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验挫折的沮丧,你会“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亲友别离你能想起“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久别家乡亲人你就会体会到“断肠人在天涯”。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文,只要我们稍加留意,都可以领会到。此外,常常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语文知识也不少。2003年非典横行,我记得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卷就有这样一道考题:要求用三个成语拟写一条抗击非典的横幅标语。考题的答案在哪里呢?正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想不到看电视也能学到语文。其实,语文课本所编的课文就是反映生活现实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为岳阳楼作记,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王安石的《伤仲永》写方仲永先天聪明过人,后来因为缺乏后天的教育而“泯然众人”的教训;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在私塾读书的乏味和百草园的乐趣,表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胡适的《我的母亲》写母亲的言传身教培养我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的好性格;杨绛的《老王》写知恩图报的老王,临死前一天还把香油和鸡蛋送给我;都德的《最后一课》写小弗郎士从不认真学习国语的懊悔到认真听好最后一节国语课的成长过程等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只要我们把语文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把它读懂。在日常生活中也包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家里买来的商品,有说明书;出门,有指路牌,有公益广告牌和商业广告牌,都能让我们学到语文。你看,“前方施工,请你慢行通过”多么温馨得体;“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不要酒后驾车”多么体贴动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逻辑严密,句句在理……所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课堂,处处都能学到语文。   4、学以致用,让语文水平在服务生活中得到提高
  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要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巩固。平时我们抽空听听广播、看看电视,能检验我们的听说能力;静下心来读读书报,能检验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提高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表达内心世界。首先要会说,在说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几个方面: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尽量避免语病的出现;二、说话要得体。说话的时候注意场合、对象、语气等等;三、注意表情达意的准确性,避免歧义,更不能言不达意。在把握好这几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多讲话,多练习,多运用语言工具描述生活现象、表达体验感受、阐述观点看法。这样练多了就能让我们有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要会写。写可以理解为写字和作文。写字和作文都十分重要:我们先谈写字。有位老师这样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面孔,一手好字,时时受益,终生受益”。我先不管这位老师说话的分量如何,最起码我能理解到这位老师所强调的是写好一手字的重要性。义务教育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也附目有书法欣赏、临摹。说明书法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写好字不是难事,关键要有兴趣、多练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常常要签字、记事吗?做学生的不是要写作业吗?在写的过程中按照字体的笔画结构认真书写,写多了,功到自然成。同时,我们中华民族有贴对联的习惯,到时候我们不妨自己动手写一写,练多了就能提高。至于作文更是语文服务于生活的更高形式。生活最常用的作文形式有日记和其他应用文。写日记就是把当天自己所亲历或者亲眼看见、亲耳闻到的事情记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或体验感受。常写日记一方面能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能提高作文水平。写应用文即是表达自己的某种需要,更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比如写请假条,要写清楚请假的原因和请假的时间;写申请书则要写清楚申请的事项和申请的理由。不管是写日记还是写应用文,都可以当作中小学生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再从此扩展到其他文体的写作。关键是要多练笔,练习多了,作文就不难了。其实语文水平不仅是在读语文课本时提高,更多的是在生活实践中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肩负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语文这个抽象概念,再把语文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从听、说、读、写方面启发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在生活大讲堂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教学媒体中,网络教学的综合运用功能最好,它能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并采用了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它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迅速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教学;生活;合作;交流;数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会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兴趣的培养、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而三岁到六岁的学龄前期又是人类学习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因此,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幼儿;语言;语言教学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语言教
期刊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
期刊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体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乃至于学生的整个人生。而人生的发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一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人生行为习惯的好还影响到人的一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重大,提高民族素质,关注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成为重中之
期刊
【摘要】新颖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哪怕是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也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展示一个新的天地。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电教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想,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在语文
期刊
今年在参与我们重庆市南川中学初中数学组“325模式”质量汇报课的教研活动时,代仕乔主任在对张金容老师执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提到了要加强325模式中的智商和情商教育,尤其是情商教育,才能突显高效课堂。他说到:“我们分部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差异大,家庭教育的差异也大,总之,层次多样。我们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智商的同时,特别应该重视情商的塑造。”是的,数学教学的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数学教育专家
期刊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于11月初开始进行专项督导,11月15日前结束。督导范围包括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18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小学校。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的天气日渐变冷,冬季取暖便成为北方农村中小学的重大难题。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别,北方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方式不一,所要面对安全问题也更为复杂。尤其是地处偏远山
期刊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在练习写作时,依托课文的学习。  在我曾经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因此,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只重视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而到了作文指导课,则只注重指导写作方法、谋篇布局等。可是,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愁眉苦脸,感到十分困难。  为此,我查找资料,多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