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细琢 “磨”出好课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現,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关键词〕心理课;磨课;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3-0030-04
  心理教师在上心理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什么是“磨课”呢?“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反复琢磨及反复改进。在“磨课”过程中,心理教师通过集中观摩学习、讨论评价、研究反思、调整实践等多种形式,从而使某个课例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
  在2020年10月,我上了一节心理公开录像课“我也要‘乘风破浪’——谈我理想的高中生活”。再回溯到2013年12月,我上了一节校级开放日公开课“我就是我”,尚有录像留存。在这两节心理公开课的打磨过程中,通过备课组集中研讨、反复修改调整等过程,我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的组织实施、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素材的选用等方面有了深入的领会。这两节课也是我自认为在磨课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节课。现将磨课历程与反思与大家共享。
  一、“我也要‘乘风破浪’——谈我理想的高中生活”磨课历程
  (一)学习借鉴
  2020年暑假即将结束前,我就在思考:新学期给高一新生上点什么好呢?如果要上生涯规划主题心理课,又怎样创新呢?虽然主题已经确定,但旧有的内容上多了,自己也会感到倦怠。这时我恰好在“心理教师成长联盟”公众号上看到何园竹老师发的一篇题为“如何成功‘抄袭’一堂心理课”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她是怎样参考山东师大附中卢敏老师的心理课教案“你所渴望的高中生活”,并按照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心理课的构思、不断打磨的过程的。我觉得她提到的这个主题非常切合我的实际需求,于是我也借鉴了她在文章里提到的两个环节,一个是“我的高中生活关键词”,另一个是“生涯发展四度”理论。但因为各校学生情况不同,教师风格也不同,所以教学效果也因人而异。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还专门学习了生涯发展四度理论。在2020年9月初,我先在本地生班上过四次,由于疫情,新疆学生于9月22日才返校,在国庆后我抽取了一个新疆班上心理公开课。
  (二)磨课历程
  本节课主要打磨了以下几方面。
  1.磨教学环节
  首先,关注社会动态,挖掘网络流行用语背后的深层意蕴。
  在导入环节,我用上半年热门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导入课堂,自然过渡到本主题。
  教师:“乘风破浪”俨然成为今年的网络流行用语。老师更关注的是综艺节目背后传递的正能量。你认为“乘风破浪”这个关键词,它蕴含着哪些涵义呢?
  学生自由回答:是一种不畏艰难的斗志,一种冲劲……
  教师分享:我认为,乘风破浪是一种信念;乘风破浪是一种志趣;乘风破浪是一种勇气;乘风破浪是一种意志力;乘风破浪更是一种发展。在这里,它蕴含着很多积极的心理因素。
  教师:我特别喜欢这个词,因为乘风破浪代表着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学们,面临高中新的起点,你是否有很多期待,是否也做好了乘风破浪的准备呢?
  接下来心理教师通过分享自我成长经验引发学生共鸣。
  在主题活动“我的高中生活关键词”环节,我增加了对高中生活关键词的自我分享和自我暴露,引发学生共鸣,给接下来的学生小组互动环节做了良好的示范。
  2.磨教学语言
  调整转换阶段过渡语,让其更自然,在总结中体现小方法。
  转换阶段的主题为“觉察与发现”,最后设置的引导过渡语为: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会发现,校园环境及氛围、宿舍环境、食堂就餐、教师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学习节奏、人际交往等都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相信同学们已经在逐步适应当中,如果有同学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也是正常的,也请给自己时间,学会觉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断积累,就会发现积极情绪的小瓶子越来越满,我们的状态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本环节为转换阶段,后呈现积极情绪小瓶子图)
  3.磨教学用具
  自制丰富多元小卡片,轻松过渡,实现“预设”与“生成”完美统一。
  借鉴了何园竹老师提到的自制“我的高中生活关键词”小卡片。我将想到的关键词分为情绪类、人际类、学业类、生活类、发展类等几个维度,用不同色彩的油笔用楷书写上,并自制了200张小卡片。进入课堂时,我用一个精美的茶叶盒将这些卡片包装起来,引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好奇。精美细致的教具为主题活动环节加分不少。我观察到,在这个环节中,每个班的学生都非常活跃。而且在分享环节,学生发言踊跃。因为我对关键词的预设丰富而且多元,学生的分享在无形中衍生到了高中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环节让我可以轻松自然地过渡到“生涯四度”理论。我学习借鉴的课,在我自己的课堂中也完美地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
  本节课整体架构虽然以学习借鉴为主,但从教学细节和教学效果来看,仍是具备我个人教学风格的一节课。很多学生在感悟留言中反馈:这一堂心理课上得很好,很有意义,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节课,他们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期待;通过同学们的互动分享,学生感悟到在高中应合理分配时间,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人际交往和自己的心理健康等,对高中学习生活有了一个更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二、“我就是我”磨课历程
  这节课是在2013年12月上的,尽管现在看现场录像,当时的我稍显稚嫩,但那时磨课的历程还历历在目。备课组几位老师在试听课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都一一抄录下来,几经打磨,最后呈现出的课堂效果相对比较完美。   (一)试听课阶段
  在试听课阶段,备课组老师听课后,主要建议在以下两个方面打磨。
  1.磨教学目标
  所有的教学活动内容一定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课题关键字眼是“自我”,建议活动程序为“我”—共性—对比—个性—接纳—开始喜欢自己。顺着这个思路去设计每个环节,才会自然顺畅。
  2.磨教学环节
  在导入阶段,原环节我设计为开放式问答,让学生填写五个以上“我是……” 在试听课后,备课组老师建议: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式问答反映的情况是,学生写的内容参差不齐,有的很多,有的很少。而本环节重在引出“个体的独特性”,建议改为结构化设计,心理老师可以自行精选项目,让学生填写。项目内容围绕共性和特性展开,有利于围绕主题并顺利切换转入至下一环节。后来我将本环节改成“我的独特印记”,设置了我的星座、我的血型、我的偶像、我的特长、我喜欢的动物、我的格言、我的内心独白、我的优缺点等项目,并将开放式题目放在最后让学生继续补充。我把这些项目作为转换阶段的内容印成小卡片,让学生在课前填写好后带到课堂现场进行分享。同时,在导入阶段增加活跃气氛、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
  (二)细节打磨阶段
  1.磨教学语言——引导过渡自然流畅
  在第二次试听课的时候,备课组老师提出,我的转换阶段到工作阶段的语言比较跳跃,不够自然。在后来的调整中,我通过多次实践,将转换阶段的引导过渡语设置为如下。
  通过大家填写和分享的卡片,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自己都比较了解,通过分享,我们会发现在座的同学在某些方面有许多共性,例如血型、星座,喜欢的动物,偶像等,但是在很多方面又不一样,可以说,我们找不到与自己完全一样的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另外,我们再仔细审视一下,对于优点,有多少同学没有填或只填了一项?对于缺点,有多少同学没有填?为什么没有填呢?(学生自由回答)
  有的同学没有填写自己的优点或只写了一项,也许是他还没有发现自己具备足够多的优点;有的同学没有填缺点,也许是他目前还不想正视自己的缺点。这说明这些同学可能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充分,自我接纳程度还不够。那怎样更好地接纳自我呢?——首先就是要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那么,如果从他人的角度,我们是否能看到自己更多未知的优点呢?
  调整过渡语,不光是为了从宏观上引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优点和缺点”填写的情况做分析,由此引出下一个环节——“U点座椅”主题活动,即怎样从他人的视角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2.磨活动环节——主题活动示范后增加三人小组体验
  本环节原先推荐一名同学坐在前面的椅子上,老师先询问学生自己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然后让其他同学真诚地对坐在椅子上的同学表达欣赏与赞美。被赞美的同学认真听即可,不用出声,不用解释,也不要谦虚地否认。活动结束后询问被赞美的学生的感受,并解释优点涵盖的范围包括特长、品德、品格、才华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在公开课最后增加了每三人一小组同时进行本轮游戏的体验活动,每个同学轮流对小组另外两名同学进行优点轰炸,对同学说的优点至少在五条以上,最后选取两名学生询问感受。虽然这个环节只有五分钟,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被别人欣賞的愉悦感。
  3.磨“典型案例”——案例分享深入热门人物和典型代表
  在活动工作阶段我设置了一个环节:介绍通过悦纳自我并取得成功的社会名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对自我成长的作用。我选择了当时比较火的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歌手华晨宇,一个是航天员王亚平。后来在公开课时增加了一个小环节——“选一名同学分享自己认识的同学中接纳自己后不断进步的例子”。学生发言踊跃。这样调整后,个案类型就丰富了,接地气了,学生易产生共鸣,而且能深化主题。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悟到: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会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成功。
  4.磨视频剪辑——视频选取点题即可,精确控制时间
  在分享案例时,我原先设计播放华晨宇《我》演唱视频两分钟左右,后来发现学生容易被前期广告和其他嘉宾干扰,于是我重新剪辑,让学生只专注华晨宇演唱的歌词内容和舞台状态。最后截片段1分13秒,刚刚好,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也更关注歌曲的内涵和歌手的个人魅力。
  在团体结束阶段,我引出问题:怎样看待自己的不完美呢?我原先播放《寻找缺失的一角》视频,需要4分钟,最后剪辑成3分12秒,并增加一张个人自制幻灯片合成到视频里。自制幻灯片内容如下: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充分享受自己的优势,坚信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挖掘自身潜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美好人生旅程。看完这个合成小视频后,我不用再重复总结,学生就已领会了课堂主题。
  本节心理公开课总体评价如下:活动选题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明确,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素材、个案、视频等内容的选取准确新颖,易深化主题。活动设计层层深入,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活动过程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学生能主动分享,气氛热烈。各环节衔接自然恰当。教师话语精简得当,转入自然。活动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磨课反思
  要上好一节心理课,首先要注重平日的理论和基础学习,学什么呢?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其次是汲取和整合。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汲取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和对自己教学设计有用的东西。再次是整合,将了解和学习到的所有资源和素材重新整合到自己的思维框架里。最后是创新。一节好的心理课,一定是有所创新的,也许是形式的创新,也许是工具的创新,也可能是素材的创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背后都需要在平日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发现和总结。
  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以上两节心理公开课的最大特点都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辅导理念。例如,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注重使用开放式问答,层层递进。教师不是自己马上总结,给出答案,而是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给学生讲,启迪学生感悟思考,把课堂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
  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所有的活动、环节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无论是新颖流行的综艺节目,还是自制精美的小卡片,都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背后传递的深层意蕴。每一个素材、案例、工具、视频以及过渡语都是为核心教学目标服务的。
  心理课的磨课,应不断调整,以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心理老师在上课时,对于主题活动环节的分享和探讨,一般会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和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这就是“预设”。在实际上课中,由于活动氛围、课堂组织管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存在“现场生成”达不到“预设”的现象。而在两节心理公开课中,我关注到,学生踊跃发言的内容中,课堂不仅达到了预设的目标,甚至比预设的更丰富、更精彩。加上心理老师上课的激情,对学生及时的回应和鼓励,现场好似有一种无形的情感在流淌。也许,这节课在其他班上了无数次,但经过不断的打磨和调整,对于公开课现场的学生而言,却是唯一的一次。
  心理课的磨课,凡是涉及课堂教学的内容都可以纳入磨课的范围,比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器材、教学语言、教学细节等。当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心理老师也可以借助校际学习共同体开展心理磨课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和平台进行自我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同行的交流研讨,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上的自我成长。
  注:本文为江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校际学习共同体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江门市区为例”(编号:2018JMXLJK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文革.磨课的形式与实践样态[J].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2017(29):56-58.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关键词〕隐喻技术;异性交往;个案辅导  一、个案情况  小陈,女,高中三年级学生,身体状况不好,高二的时候莫名晕倒,去医院没检查出生理问题,医生建议看心理医生;最近肠胃不好,早晨想呕吐,不想吃饭,去医院检查过,也没检查出什么问题。自述受情绪影响,不太理智,难以控制情绪。  与男生A是同班同学,初中就认识,高一时关系很好,高二下学期确立男女朋友关系。高三最近两次考试,A的成绩下降了比较多。小陈能明
摘要: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其自我同一性容易受到冲击,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表达性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性沟通、安全轻松、操作便捷、趣味性强等特点,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切,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以心理课“我的小黑点”为例,阐释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上的实际应用,从教学效果上看,较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了在自我接纳方面情绪和认知的转化
提 要:中世纪民族认同研究是跨学科整合性研究。创造历史的特定人物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焦点,解析记载这类人物的历史文献话语,能够集中地获得特定时代的精神归旨。关于威廉一世的历史文献话语,就反映了英格兰民族认同之萌发的历史状态。诺曼征服后,以威廉一世国王为人格符号、融合诺曼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新的英格兰民族认同萌发,作为征服者的诺曼底人逐渐在地化,认同于英格兰,英格兰的原住民也认同威廉一世为国王,并
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堪称划时代的事件,美洲第一次与世界融为一体,有人将此称为全球化1.0时代。二十世纪之后才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没有涉及美洲,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实际上美洲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一般认为,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殖民主义的出现、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才是其最重要的影响,改变了整个世界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9名高中生的课堂环境知觉、学业情绪与学业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情绪在学校类型、性别上差异显著。(2)学业卷入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苛刻等级评定、评价焦点分别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3)学业效能在课堂环境知觉与学业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课堂环境知觉
前日清晨时分,四川成都黉门街一高档小区院内,百元大钞一扎扎、一张张往下落……“天上掉钱啦!”路过此处的人无不惊呼,争相弯腰捡钱。估计总数在10万元左右,其中6名小学生将捡到的4万余元交给了校方,随后由校方上交到武侯公安分局玉林派出所。而其余的钱财被人捡走后,杳无音讯。(3月26日《成都晚报》)  10万元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从居民小区上空掉下的这笔钱很可能事出有因,据为己有,难逃不当得利的嫌疑。一
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市区沿着图拉河布局,呈狭长形。主要街区坐落在河北岸。  城市面积4704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乌兰巴托在历史上曾先后几次更名。它始建于清朝崇德四年即1639年,是蒙古喀尔喀部的政治中心,当时称为“鄂尔固”。后来又称为库伦,意为栅栏围起来的草场。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清
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的《废墟中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出版于一九九六年,是二十世纪末对于大学人文精神消解的一部重要著作。尽管此书主要讨论的是全球性资本扩张对于高等教育哲学的解构、对于人文学科的威胁,但是从这一逻辑来反观大学通识教育遭遇的时代命运,对于正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大学具有更多的启示意义。  雷丁斯发现,在全球
2020中超联赛苏州赛区开幕式上,现场为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举行默哀仪式。险象环生新赛季苏州赛区揭幕战,武汉卓尔对阵青岛黄海,青岛队门前险情不断。空中较量新赛季大连赛区揭幕战,广州恒大淘宝对阵上海绿地申花,双方争抢头球。入場仪式新赛季大连赛区揭幕战,广州恒大淘宝对阵上海绿地申花,入场仪式上队员唱国歌。五五开新赛季大连赛区揭幕战,广州恒大淘宝对阵上海绿地申花,杨旭与梅方争球。红蓝斗新赛
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充分诠释了永不停歇的意义,刚刚过世的凯尔特人名宿约翰·哈弗利切克用同样的方式写下属于自己的阿甘传奇。世纪神偷2019年4月25日,凯尔特人名宿约翰·哈弗利切克罹患帕金森症,在佛罗里达州不幸辞世,享年79岁。哈弗利切克的昵称叫“Hondo”,起因是一个发小念他的名字很拗口,又觉得他坚强、沉默,很容易让人想起约翰·韦恩在1953年主演的电影《Hondo》。韦恩以出演西部片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