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美国行政改革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里根政府的小政府、分权和私营化的改革,还是克林顿政府的重塑政府改革,都对压缩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产生了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美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主要理论、主要内容及原则等方面,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 行政改革 新公共管理
  
  在建国以来的两百多年间,美国的行政改革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大都在推动美国的社会进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把美国的行政组织改革划分为:建国时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博弈(1775-1783年)、人事改革使美国从腐败中重生(1883-1911年)、科学管理改革(1911-1933年)、“罗斯福新政”改革(1933-1950年)、伟大社会运动(20世纪60-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的改革(20世纪80-90年代)、小布什改革(2000-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是西方所谓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在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过程中,美国政府同样进行了新一轮的政府职能改革。这场改革在美国的现代政府改革中,浓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篇章。
  
  美国行政改革的背景
  
  首先,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中起决定的作用。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社会福利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其次,经济全球化是美国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全球化趋势加强了美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必须具有跟踪、理解和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经济资源的稀缺和为避免不稳定而保持经济竞争力,是推动现有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因素。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美国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数字化生存”方式要求政府对迅速变化着的经济作出反应;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新通讯技术以及接触政府信息的便利使公民和社会团体更容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这要求对政府组织及其运作过程做出变革与调整。因此,改革政府、压缩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体系成为公众的普遍要求和呼声。
  
  美国政府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
  
  (一)小政府理论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的消极影响导致了政府管理方面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机构臃肿、效益低下、政府失灵等,促使政府改革成为必然,这也是“小政府”理论再次兴起的背景。早期“小政府”理念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一部分。亚当·斯密认为“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因为自由放任的市场本身是有效率的,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财富增长。以弗理德曼、哈耶克为代表主张市场经济有可能失败,但政府干预一定失败。因此,政府的功能必须是有限的。市场经济能承担的功能,政府权威就不要承担;市场经济实在不能承担的任务才由政府权威来承担。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是有限度的。当代“小政府”理论除了继续强调民主、法治、宪政的价值外,也认可政府的作用,主张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并举。
  (二)放松规制理论
  过度规制根源于美国民主制度设计和注重法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根据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将经费、生产要素和政府机构目标的控制权完全赋予立法机构、利益集团等外部实体,使政府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外部机构对行政部门规制过度,对其行为符合程序与否的监督超越了对“效率”的关注,致使行政组织逐渐形成一种对规则负责而不对结果负责的公共管理哲学。官员担心程序胜于结果,结果往往难以预侧,事后才能看到且富有争议性;而程序则是立竿见影,广为人知,而且由法律或规章明确规定。
  
  美国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改革前景
  
  在罗斯福新政近四十年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开始了小政府、分权和私营化的改革。里根改革是对四十年大政府运动的反思,目的是削减政府官僚,提高政府效率。但由于里根政权很快陷入了与苏俄的军备竞赛,债台高筑,留下巨额国债,改革的成效被大大抵消。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挟中青年政治家的改革雄风,进行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这场改革注重基层平民、创造就业机会、开展信息技术革命、与保守的政治势力斗争,在美国的现代政府改革中,浓重地写下了自己的篇章。
  (一)政府某些职能市场化,重塑政府角色,精简撤消了一些政府机构
  1、将某些公营的公共服务部门私有化,政府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的责任是确定这些公共服务部门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标准,使私营企业无法利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政府公营的公共服务部门私有化减少了管理公营企业的职能和政府机构。同时,公共服务部门因私有化,引入了竞争机制,也增加了顾客选择的机会,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2、将政府部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或个人去办,从而减少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及其相应的机构及人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压缩社会福利项目,把一些社会福利项目交给私人机构办理,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二是放松了对私营工商企业的管制,收缩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相应的机构。
  (二)放松了政府自我管理的规制,实行放权
  1、削减陈旧规制。通过实施严格的法律审查制度,规定每项规章的生效期间,到了规定的日期,须对其进行审查,除非得到再次批准,否则宣布此项规章失效。建立审查委员会,检查政府组织的规章或活动,剔除过时的内容。
  2、改革预算制度。一是改革年度预算制度为两年期预算制度,增加了预算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二是在核定预算的基础上,鼓励各组织部门以最小的成本办最多的事,将以控制审批项目为主的预算管理办法转为以注重结果为主。
  (三)裁减冗余机构和人员
  1、合并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美国也给自己定出了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在2000年前,联邦政府公务员要减少25%,机构也要大幅度减少。
  2、设立创新基金。对机构和职位设置并贯穿“以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原则,对减少了机构数目或改变了机构设计模式的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创新基金由政府财政拨款,也可接收社会捐款。
  
  美国行政改革的启示与评价
  
  (一)遵循市场法则,服务经济建设
  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被普遍认同,并取得了合法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行政职能的定位、行政机构的调整以及行政方式的转换,都必须遵循市场法则,体现市场化取向。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便捷、优良的服务,促进经济的增长;否则,再详尽、再完善的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也是不可取的。
  (二)明确改革目标,兼顾效率与公正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目标的设定和调整,是由于该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决定的。目标的设定和调整决定着制度改革的方向,也决定着制度设计所蕴涵的价值。一般而言,美国改革行政制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革除官缭主义和衙门作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但是,这种目标的设定和努力,应当与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相契合、相统一。这是因为,作为权威性公共服务部门的政府机关,如果其行为仅仅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而不讲究社会公正,那就势必失去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其所推行的行政制度改革也势必失去公众的支持。
  (三)注重专家咨询意见,整合不同利益
  美国在进行行政制度改革时,大都重视专家的咨询意见。为使专家的意见具有权威性,美国成立了专司行政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和规划的临时性机构或常设性机构,同时美国在研究和制订改革方案的过程中还注重吸纳和整合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种利益集团的要求,从而使行政制度的改革建立在较为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可以看到,美国的发展靠的是历史的机遇、优秀的领导群体、开放的思维、相关的制度保障和能动的适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美国的的领导人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不断推行改革,调整社会的发展方向,使政体内充满了变革和创新的活力。在这场改革的实践中,尽管出于操作上的需要它仍表现出政府继续承担运动主体的角色,但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它无疑包含着对近代以来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进行全面检讨的意蕴。尽管这场美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尚处在艰辛的探索之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统一的模式,还存在着不少批评和毋庸置疑的问题,但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引发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必将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世香.新公共管理运动期间美国政府规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2005(6).
  [2]汤惠琴.高科技与当代美国行政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2000(2).
  [3]弥尔顿·弗里德受.资本主义与自由[M].商务印书馆,1986.
其他文献
I ntroduction   At present, the remote control as a "household ap-pliances" control accessories, to bring great convenience.But these remote prevailing question is: it is powered bythe batteries, an
期刊
摘要: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安全及有效运行离不开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基本金融法律法规,但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面临的法律风险仍不容忽视,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对我国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加强风险管理,规避法律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法律风险 银行信贷业务 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信贷业务,随着我国各项金融法律法规
期刊
摘要:税收流失是制约、困扰中国财政经济的一个现实问题,它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扭曲了收入分配,损害了国家税法的权威性。文章认为,逃税是因制度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隐瞒偏好的“搭便车”行为和寻租与抽租的结果,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法制不完善、财税体制不规范、纳税环境恶化、征管不严和处罚不力,则是导致税收流失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只有多管齐下,全面出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税收流失愈演愈烈的趋势。  
期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的复杂程度也不断上升,从而出现了准则超载问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准则超载尤为突出。    美国会计准则超载的原因及影响    (一)美国会计准则超载的原因  1、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繁多。目前,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甚至美国国会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拥有话语权。如此繁多的制定机构,对同一个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纠纷不断发生,但是我国的相关立法尚不健全。文章分析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同时具备物权和债权的属性,并呼吁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急需立法保护。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 民法 法律属性    网络虚拟财产(netvirtualproperty),是网络游戏中的账号、货号、装备、级别、段位、宠物等网上物资的总称。从广义上讲,网络虚拟财产包括网络游戏中的分
期刊
摘要:我国的行政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人们对行政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逻辑起点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文章阐述了国内一些学者对行政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逻辑起点的的见解和看法,综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行政哲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逻辑起点    我国的行政哲学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欧阳雄飞(1987年)首次使用了“行政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加强公私部门的绩效管理尤为重要,而这就需要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但是,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无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公共部门,达到高效准确的绩效考核水平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障碍。为探求有益于公私部门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文章主要从一种现存的障碍视角对公私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绩效考核 公共部门 企业 障碍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绩效考核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但思想上、文化上的匮乏却令人深思,大学生本应成为文明社会的探索者和民族精神的积蕴者,现在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正确的立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态特征是“技能化”、“实用化”,其根源就在于我国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着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  刘伟辉副教授所著的《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一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对这些重大的理论问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企业必须依托相应的支撑能力,通过员工与顾客的互动、顾客与顾客的互动、有形设施与顾客的互动、企业与顾客互动的界面,准确把握顾客需求动态与改变顾客认知,以更好地为顾客创造价值。  关键词:顾客关系管理 互动关系 沟通    顾客关系管理起源于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首先在美国产生并获得发展。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企业关注成本
期刊
摘要:保安处分制度作为一种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有效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基于我国目前法制现代化的需要,人权的法律保障以及社会安全防卫的需要,我们有设立保安处分的必要性。该制度的西法中用,能有效地实现犯罪预防,符合现代刑法的发展潮流。文章着重于对保安处分在我国设立的必要性而做粗浅探究。  关键词:保安处分 设立 必要性    所谓保安处分是国家为了维护法律秩序及社会安全,根据法律的明文规定,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