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绣花鞋的财富密码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北漂”夫妇,放弃年赚百万的公司,从头创业,历经艰辛,在古老的布鞋世界寻找创业机会。他们成功了,在独创的绣花布鞋里,传承文化,乐赚财富。
  
  古老布舞,初试锋芒
  杨攀峰土生土长于内蒙古包头市。1997年夏天,他和漂亮的高俊清相识相恋,女友在包头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结婚后,夫妻俩开始第一次创业,开了家广告装饰公司,杨攀峰谙熟市场,高俊清设计出色,两人很快将公司做到行业前列。
  十年后,杨攀峰夫妇却做了一件令同行大跌眼镜的事情,放着赚钱的公司不做,却和妻子一起去“北漂”。到北京后,杨攀峰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项目,高俊清则去学习她喜爱的服装设计。
  高俊清喜欢手工,经常在北京的一些情调小店里,淘来令人眼睛一亮的包包、衣服、耳环等物品。自从学了服饰设计后,她尝试着将刺绣、盘扣等民间工艺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一双绣花布鞋,亲自设计,一针一线手缝,穿着舒服而优雅。
  2007年6月的一个傍晚,杨攀峰夫妇吃过晚饭,去楼下散步,无意间,杨攀峰看到妻子脚上的花布鞋,不由眼前一亮, “我们就做你脚上穿的那种布鞋吧!”高俊清笑着说好啊。
  杨攀峰不懂得设计,但凭着多年来的市场嗅觉,他能感知到其中的市场潜力。经过一番调查得知,绣花布鞋虽是夕阳产业,但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大多粗制滥造,连基本的质量都保证不了,更谈不上精致和和文化。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双绣花鞋,有亲切的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这样的鞋子不是工艺品,姑娘们完全可以穿进工作和生活中。
  那段时间,杨攀峰走路、吃饭甚至睡觉都在想这个问题。一天下午,躺在床上,突然一道灵光在他脑中乍现,他激动地从床上蹦起来,赤脚跑到书房,取笔和纸写下两个字:汉舞。
  丝路两千年,大汉仪天下。汉舞鞋从此得来,杨攀峰梦想用时尚的设计语言,演绎汉民族曾经的灿烂文化,小小绣花鞋是表现的载体。
  然而,要把一个充满个性和情感的物品,放在市场上流通,除了标新立异的设计之外,制作工艺和生产要素十分重要。
  杨攀峰带着妻子设计好的样稿,奔波于北京、河北的一些布鞋加工作坊寻求打样加工。一家小作坊愿意生产,杨攀峰兴高采烈地送去图样,等他又兴高采烈去提货时,顿时傻眼了。线头瑕疵不说,厂家为减少成本,还将图样肆意篡改。拿回家高俊清一看,急得直跺脚。即使这些产品没有小瑕疵,也没有突出手工的质感和品位,因为市面所有的布鞋绣花,都是流水线机器加工而成,这有悖于杨攀峰夫妇的初衷。数千元的投资就这样打水漂了。
  经此一役,杨攀峰有点灰心丧气。
  一波三折找销路
  又经历了大半年的奔波,杨攀峰夫妇虽没有敲定生产方,但他们对布鞋的生产流程了然于心,渐渐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做与众不同的理想中的鞋,就必须建自己的工厂。
  随即,杨攀峰夫妇四处找厂房,奔波一个月,相中北京大兴区的一个农家小院。签约租下,从布鞋之乡请来几个好手艺的制鞋工,购置了几台制鞋机器,算是建立起了工厂。
  设计师高俊清也没有像样的办公室,同工人们一起工作,不断和他们沟通,怎么把设计稿变成完美的实物,经过两个月的试验,第一批产品终于面世了。
  汉舞鞋在工艺上采用皮鞋的成型合成技术,保证每双鞋规范一致,鞋底既沿袭了北京布鞋的千层底,又增加了胶底,使鞋子耐磨、防水。每双鞋的帮面都按照服装的生产工艺来制作,运用了刺绣、盘扣等传统元素。
  终于看到自己设计的鞋子变成实物,高俊清和丈夫激动不已,夫妻俩开始讨论如何将鞋子卖出去。
  第二天,杨攀峰兴致勃勃地带着二十多双鞋子去了市中心,他们找了好几家店铺推销鞋子,有的说老板不在,有的说价格高,还有的说那些绣花布鞋“根本就是唱戏人穿的”。没人愿意销售他们的绣花鞋。
  杨攀峰没有气馁,日复一日,顶着烈烈夏日,扛一口袋鞋子,到处推销。有一天,他转到三里屯的一家情调小店,老板很有味道,一身土布花裙,她饶有兴趣地反复打量杨攀峰的绣花鞋,忍不住赞叹,“哎呀,我从来没见过如此时尚的布鞋!”
  像遇到知音似的,这位女老板迫不及待换上一双刺绣着牡丹的平底鞋,与她穿着的棉麻长裙十分搭配。见到有人欣赏他们的布鞋,杨攀峰感到一阵欣慰,懂得它的人,根本不费口舌。
  “刺绣、盘扣、琵琶襟都是传统元素,运用得很时尚,一点儿都不显得土气,设计师挺棒的!”一番赞叹后,女老板决定订购一批布鞋。
  签完订单,杨攀峰赶紧给妻子打电话报喜讯,总量并不多的订单,却比他们后来赚了几百万还高兴。经过这次事件,杨攀峰的销售策略有所改变,专注于那些有品位有情调的个性店铺,他带着汉舞有的放矢,销售量迅速增加。
  同时,杨攀峰不失时机地组建网络部,当时,公司有人都不赞成,说创业关键时期,网络很分散精力,何况在网上鞋子无法试穿,很难产生实际的销售。但杨攀峰坚持要做,他觉得网络至少是一个展示的窗口,即使最初的网店每个星期才卖一两双鞋。
  网络宣传的效果立竿见影,配合实体渠道销售,仅2008年一年,汉舞的销售额做到了450万元。有了资金和稳定销售渠道,杨攀峰和妻子大刀阔斧,开始积极着手扩大生产规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008年6月,杨攀峰决定在北京开商店,他想赶在奥运会来临之前找到合适的店铺,结果一直没有找着,而外地的加盟者络绎不绝。
  刘明朋就是其中一员,1983年出生的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商人。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先到广东一家公司上班,积攒了一点钱,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偶然,在网上发现古朴精致的汉舞绣花鞋,他心中一亮,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
  “绣花鞋目前在一线城市已经开始流行,我开店就要选择二三线城市,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刘明朋说。除此之外,他考虑到自己的积蓄并不多,开店需要选择经济发达、经营费用相对较少的城市。最终,他选择了烟台。
  刘明朋的绣花鞋店开张一个星期,生意异常火爆。“特别受年轻女孩的喜爱,有一位来烟旅游的外国人一次就买了5双鞋子。绣花鞋如此受欢迎,源于它不仅具有古色古香的风格,还添加了很多时尚元素。爱美女士们掀起一股追逐绣花鞋的热潮。”
  有市场就会有山寨盗版,对这个令所有原创品牌纠结的问题,杨攀峰夫妇起先也是企图以申请专利、不停变化款式去应对。然而,这些并不能杜绝被模仿,“后来我们想通了,那些人追逐利益,等他看到另一个赚钱项目,就会转向另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而我坚持自己的想法,一直做这个,所以就不怕模仿者。”2009年,汉舞布鞋的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万元。
  2010年,陆续有风险投资公司和杨攀峰接触,然而和一个风投公司的老总成为朋友后,这位老总却坦诚地告诉他,你要想做大做强,并不适合接受风投,你需要的其实不是钱,而是战略合作伙伴。
  要想形成一个能够倡导汉文化的产业,杨攀峰深刻认识到,仅凭自己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放眼整个鞋业、服装业,发现大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和合作伙伴。
  然而,对于合作伙伴,就像找对象一样,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需要慢慢去接触,在经历了商海的起起伏伏之后,杨攀峰已历练出几份笃定。
  2011年春,汉舞广州新厂投入使用,杨攀峰夫妇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建一个田园形象店,顾客可以在里面远离喧嚣、拥堵,享受汉舞营造出的自然气息和充满文化情调的时光。
  责编/宿淇
  
其他文献
我国的外语教学始自京师同文馆以来已近二百年了。无论在哪个时期 ,哪级教育中 ,外语教学一直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尤其在二十一世纪来到之际 ,世界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
据说,《周易》源于八卦,八褂创于伏羲。 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有一次他的母亲在沼泽地里看见一行很大很大的脚印,起了好奇心,于是踏着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从此怀孕,生下了他
高挑匀称的身材,大大的眼睛,不施粉黛、清丽脱俗,宛若从水影画中走出的仙子。“我不需要用长相来证明自己。”最近很多人都在寻找郑歆韵,法国时尚杂志《FTYUHGN》、日本NHK、
中国形成了高度开放的外贸体制过去10年,中国在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各项承诺的同时,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对货物进出口法律体系进行清理,形成了新修订的《对外
所谓习语,就广义而论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它们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含蓄深刻,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的翻译既有它的困难性,也有它的灵活性。根据英汉语言中习语的相似性和
背景本刊记者在最近一段时期的连锁加盟展中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类“自助式微水洗车”的项目,颇受投资者的追捧,那么这类项目真能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回报吗?本刊记者进行了追
土库曼斯坦边防人员在土-乌边镜设卡查缴出境公民携带的食品,包括土库曼馕和饼干。这一举措始于2008年秋天,引起了老百姓的抱怨。自古以来,土库曼人和乌兹别克人每当出远门时
看起来这真是一群败家的妈妈,她们讨论着哪款LV的包包更适合作为妈咪包,1万元以上的童车哪款性能最好。谁家的孩子缺个什么,另一家的妈妈直接开车送过去。她们都聚集在一家网站,这家网站叫爱败妈妈。  “我们是一群爱败家的妈妈。”郭晓丹说。她是这家网站的创始人之一,不觉得“爱败”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妥,至少这些妈妈有一个可以“败”的家。当然,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从成立之初,爱败聚集的就是一群有消费能力的妈妈。
文化保守主义在当下浮出水面,其意义在于,它或许有助于实现观念市场上的均衡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conservatism in the moment is that it may help to achieve a
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又有哪些项目适合小投资者介入呢?本刊为您推荐一个项目——外卖茶饮。  起源台湾,南方地区发展迅猛  据“续杯”(台湾地区知名茶饮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卖茶饮于2005年起源于中国台湾地区,主要以乌龙茶和红茶为原料,然后配以其他辅料制成,是一款时尚饮品。  其销售方式与曾经火爆一时的珍珠奶茶十分相似,采取街边饮品店的形式销售,只不过产品变成了茶饮。同时这类茶饮的口感适中,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