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田播下红色种子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k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兰小学(以下简称新兰小学),一座高达9.99米的纪念碑映入眼帘,碑身正面刻有“新丁抗日英雄纪念碑”九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这是新兰村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该校“红色志愿者讲解员”陈家运自豪地说。
  传承红色基因,培养良好品德,是新兰小学近年来提出的办学方向。该校位于良庆区良庆镇新兰村,村民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2016年,新兰村在该校校门前修建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十个一”传承红色基因
  “我最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义的书,书名叫《抗日历史进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度过的艰苦岁月,以及他们面对敌人无情进攻时无所畏惧的精神。看完这本书,我感到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新兰小学学生陈子皓说。
  陈子皓告诉记者,在阅读《抗日历史进程》一书时,他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读完后设计了一份精美的手抄报、写了一篇读后感,还参加了班级举办的阅读交流会,让他对《抗日历史进程》一书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熟记了许多扣人心弦的抗日故事。
  阅读红色经典是新兰小学近年来大力开展“十个一”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校长周成介绍,2016年之前,该校党建工作比较散乱,未能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村里建起纪念碑后,该校着手整理当地红色资源,制定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十个一”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所谓“十个一”,就是读一本红色书籍,组织全体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红色书籍,深入推进“明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制一份红色手抄报,学生完成红色书籍阅读后,自主设计一份红色手抄报,并由学校进行评比;出一期红色黑板报,每班以革命故事、历史名人、党史小知识等为内容出黑板报,营造鲜活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上一节红色党课,通过主题队课、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党史课等,邀请老党员、革命后代走进学校为师生讲红色故事;看一场红色电影,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播放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组织师生交流观后感,感受红色经典的魅力;办一次红色征文,组织“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比赛,让师生描绘党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采……
  “学生们非常喜欢‘十个一’活动,现在常常能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学唱红歌、分享红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我觉得整个学校变得更有活力了,师生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了。”新兰小学教师李志立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新兰小学的“十个一”活动已经升级为2.0版本,加入了红军操、“弘扬红色文化”国旗下讲话、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等内容,育人内涵越来越丰富。
  课程渗透红色文化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吗?
  生:知道。
  师:那你们知道红军长征走了多远的路吗?
  生:走了二万五千里。
  师:红军为什么要走这么长的路呢?
  这是新兰小学教师陈乃正执教《数学中的大数》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学中,陈乃正通过简单的师生问答创设了活泼的学习情境,既有效引出了“大数”这个知识点,又很好地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引导学生认识“二万五千”以及相关的“大数”的过程中,陈乃正适时穿插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
  陈乃正说:“通过各学科教师的不断重复、反复深化,学生不仅牢记了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还理解了其中的精神内涵,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为了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新兰小学提出了“融进课堂”举措,要求各学科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积极探寻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例如:语文学科,教师可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与红色故事相关的生字词,鼓励中高年级学生续写红色故事;数学学科,教师可结合相关事件引导学生认识数字,或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年份、时间;音乐学科,教师可以教学生唱红色歌曲……如今,红色文化已與该校各学科教学实现了有机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开设专门党课,组织学生学习党史、英雄人物故事,组织学生外出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引导学生在看中学、在看中体验和感悟……近年来,新兰小学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课堂教学和研学旅行,该校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该校还倡导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可以是诗文朗诵,可以是情景剧表演,也可以是小型辩论会、谈话沙龙等。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广西革命纪念馆参观。听着讲解员详细生动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红军战士们英勇善战的图片,还有一些老电影,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新兰小学学生陈慧芳在研学日记里动情地写道。
  共建基地播下红色种子
  2020年7月10日上午,初升的太阳照在新兰小学校门前的“新丁抗日英雄纪念碑”上,也照在了新兰小学“红色志愿者讲解员”陈利娜的身上。此时,她身着红军服,佩戴红领巾,脸上露出兴奋又略显紧张的笑容。虽然经过了一周的训练,但这是她第一次进行讲解,心中难免忐忑。
  “叔叔阿姨好,欢迎你们在这阳光明媚的上午,来到我们学校参观纪念碑。”陈利娜开始讲解道,“这座纪念碑建于2016年,是为了纪念81年前新丁村的抗日先辈们而建的。81年前,为了抗击日军,新丁村村民组建了一支抗日自卫队……”
  整个讲解过程虽然不算顺畅,但对陈利娜而言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她告诉记者,在进行讲解之前,学校组织他们到广西革命纪念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和学习,广西革命纪念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讲解语言、表情、手势和讲解程序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这次实践,不仅让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讲解技巧,还锻炼了我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陈利娜说。
  自2016年建起纪念碑后,常有人到新兰小学参观学习,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向客人进行讲解。以前承担讲解任务的主要是村里的老人和学校教师。“这样做,虽然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但老人年纪渐长,学生未能参与其中。”周成说。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经多方沟通和协商,新兰小学与广西革命纪念馆合作共建“兰小红色志愿者讲解员”实践基地。2020年7月2日,该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双方协议规定:一方面由学校组织学生讲解员到广西革命纪念馆学习讲解技巧;一方面由广西革命纪念馆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到学校组织开展共建活动。目前,该校已培养了8名学生讲解员。
  此外,新兰小学还经常邀请新兰村的革命后代到校为师生讲述革命故事。目前,该校已累计邀请陈学平、陈应锦、李国年等18名革命后代进校做报告。“他们用丰富的阅历和动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革命先辈们的抗战故事。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该校教师刘秀英如是说。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新兰小学在学生们的心田撒下了红色的种子。“我们相信,只要不忘初心,不断传承,红色文化的火种必将持续燃烧下去。”周成说。
  (责编 欧金昌)
其他文献
开设幼儿冒险性游戏活动的三个策略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珂在《学前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幼儿园开设冒险性游戏活动要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安全防护措施,教师要具备组织和指导冒险性游戏活动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冒险性游戏活动提供必要的安全环境,包括运用专业知识准确评估游戏环境的安全系数,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尽量降低冒险性因素给幼儿带来伤害的可能性。其次,教师应当在相对安全的环境
期刊
“我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太早步入社会,应该学一门技术,未来才好就业。”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融水民族职校)2016级学生蒙品荣说。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选择读中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尽快为家里减轻负担。  蒙品荣所就读的职校位于柳州融水,是一所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该校遵循“立足本土,特色发展”的思路,按照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重点打造
期刊
玉林博白:护校队守护校园平安  本刊讯(通讯员 柳华峰 王静萍)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保、构建平安校园,玉林市博白县号召各校(园)成立护校队。该县提出,县域内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自4月底起,均应成立本校的两支护校队——教师护校队和家长志愿者护校队,每队各6人,由老师、家长、保安组成“防护墙”。两支队伍分工协作,分别在日常上课和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手持护盾、防爆钢叉等安保器械,进行巡逻和站岗执勤,切实保护
期刊
2018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自治区党委编办、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每个设区市至少安排一个县(市、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争取用5年左
期刊
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德育“实施途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协同育人”的教育主张,倡导“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我校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创新校校联动、校馆联动、校研联动、家校联动的“四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整合校内外的德育资源,对家庭教育加强指导,积极推进我校与关联学校、九大爱国主
期刊
在2020年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中,来自区内的14名高中语文教师参加了展示观摩和评选。在此次活动中,信息技术赋能高中语文教学,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语用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言语经验,做到了立足文本,结合学情,开展有效教学。作为评委,笔者认为高中语文组的14节课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呈现的特点  (一)参与活动
期刊
过去,柳州市民韦超恩有一件烦心事:女儿在柳州市柳江区壮语文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柳江壮校附小)上学,他与妻子都是上班族,要下午6点后才下班,孩子还小,让孩子自己回家不放心,只能让家里老人去接,但老人身体又不好,接孩子放学成为难题。  现在,韦超恩的烦心事解决了:柳州市大力开展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柳江壮校附小就是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之一。“孩子下午放学后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等到我们下班后再去接,真
期刊
近年来,地域文化教育实践以研学旅行方式,成为各地中小学校的热门实践活动之一。其常规操作是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本地自然和文化的情感联结。然而,多数学校在研学旅行中存在着“只旅不学”的问题,这些学校的组织者往往只是将活动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当作“研学”,偶有现场教学,亦与传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既是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将德育内容融入
期刊
黄海珍,一位年轻的“80后”女教师,现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丹江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丹江中学)副校长,同时是融水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领导、本土名师,黄海珍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任教以来,她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奋斗者姿态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旋律。  在挑战中成长  2012年,黄海珍从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捧着一份“自治区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