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光明的选择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sdc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太早步入社会,应该学一门技术,未来才好就业。”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融水民族职校)2016级学生蒙品荣说。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选择读中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尽快为家里减轻负担。
  蒙品荣所就读的职校位于柳州融水,是一所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该校遵循“立足本土,特色发展”的思路,按照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重点打造农村医学、护理康复、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当地培养技能型人才。
  2019年,蒙品荣从融水民族职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在柳州一家军人康复医院工作,月薪5 000元左右。“现在能给家里寄一点钱,感到很自豪。”蒙品荣说。2020年,他的妹妹考上了大学,妹妹的学费、生活费他都可以帮忙负担一点,家里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了。
  在我区,有很多像蒙品荣这样的家庭贫困学生,通过选择职业教育,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帮助家里摆脱了贫困。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区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帮助贫困人口学习和就业,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大力扶持县级中职校发展
  贾刚是融水红水乡芝东村人,家里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到融水民族职校就读护理专业。
  “当时的想法就是学一门技术,尽快就业,改变家里贫穷的面貌。”贾刚告诉记者。融水民族职校的老师教得好、学校管理很规范,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当地一家民营医院工作,月薪4 000元左右。
  “现在工作比较稳定,重要的是能帮助家里脱贫了。”贾刚说。如今,他经常给正在上中专的弟弟一些生活费,父亲的负担因此减轻了不少。2018年,他家已实现脱贫。
  “目前县级职校能坚持办学的已经不多了,我们就是其中一所。”融水民族职校校长杨升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杨升这么说,当然是有底气的。融水属柳州管辖,而柳州是“工业重镇”,职业教育是全区的翘楚,市区里职校林立。能在柳州职业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融水民族职校的“秘诀”就是特色发展。
  “我校毕业生到各用人单位求职,还是得到认可的。”杨升告诉记者。该校毕业生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就业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仅2019年一年,该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就达到96%,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1.25%,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就业率达100%,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据介绍,融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我区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近年来,该县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投入1 400万元为职校建设了综合实训大楼,添置了价值500万元的康复和护理专业实训设备。2019年秋季学期,融水民族职校加挂“柳州市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校”牌子,进一步提升了该县职校的办学吸引力。
  2014—2017年,自治区每年下达2亿元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累计投入8亿元奖补资金,基本覆盖区内所有贫困县,帮助贫困县县级中专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我区建立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优质职业院校以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方式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全面提高县級中等职业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这是上级重视和支持县级职业教育的体现,这样我更有信心把职校办好,为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杨升说。
  职业院校引领脱贫致富
  “有苏书记在,他准有办法!”这是南宁市上林县乔贤镇横岭村村干部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口中的“苏书记”,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到横岭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苏金强。
  盘活盛唐壮乡民俗文化,创办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是苏金强的“绝招”。他灵活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专业资源,为该村完成了具有壮文化渊源的葡萄酒品牌的商标注册及包装设计工作,并授权给该村致富带头人创办的酒业公司免费使用。2019年,这家公司增加种植山葡萄近30万平方米,每年产酒达100 000千克,通过品牌效应消费,带动本村21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
  近年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产业扶贫与优质专业集群相融,开创了“高职院校+公司+农户(贫困户)+N”“高职院校+公司+村民合作社+入股农户+贫困户”等多种职教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指导打造了2项民族文化品牌,确定富硒香瓜、富硒大米、富硒黄金百香果和富硒葡萄酒等6个富硒农业特色种植产业,探索出“互联网+”传统产业、企业订单式农业产业等职教扶贫产业新路子。目前,该学院共促成30个农村产业合作社、28个传统产业项目,实现产值6 390多万元,吸纳960多户贫困户就业,带动1 960户贫困户脱贫。
  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进,成功帮助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例子在全区还有很多。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派驻百色平果市太平镇吉林村的第一书记刘启强积极培育“爬山羊”特色品牌,带领当地群众养殖山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吉林村“爬山羊”终于走出大山,发展规模已达1 000多只,年出栏量在300只左右,每年给每户带来近5 000元的收入。在刘启强的带领下,吉林村2018年顺利脱贫。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驻崇左市宁明县东安乡六丈村的第一书记赵宇琦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村民与企业合作打造“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种植澳洲坚果。目前,该村有24户农户共种植820亩澳洲坚果,预计丰果期亩产1 250千克。龙头企业签协议收购底价每千克3元,每亩预计可为农户增收1 500元。
  近年来,我区的职业院校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教育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驻村帮扶、结对援助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区14个设区市共200所中高职学校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项目覆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教育等20多个行业,培训内容涵盖岗前基础培训、理论知识培训、技术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方面,培训人数近60万人次。五年来,全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超过1 000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贫困家庭的技能脱贫能力。   精准资助与产教融合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学生杨尊书,2018年10月到隆林商务局见习,担任办公室文员。两年多的工作经历,她有了很大进步,能奔波于大小会务做好协调接待,并成为自媒体主播能手。
  要知道,几年前的杨尊书还是一个外出打工的“打工妹”,这段经历让她切身体会到“一无学历、二无技术”的无助与辛酸,于是她下决心回来读职校,立志学一门技术。如今,当地找她“带货”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乡里的农产品通过她的直播销售,卖得越来越火。而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扶贫政策的支持,已经在百色市区安了家,还把弟弟接到了百色市里上學。
  杨尊书告诉记者,她在职业学校期间的学费、书费、水电费全免,还得到“雨露计划”和家庭贫困生的各项生活补助,读职校几乎不花钱,还能学到技术。“是职业学校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我区在现行国家和自治区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免学费实施范围,对具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县、民族自治县(含享受待遇县)户籍并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使贫困地区学生“学得起技能”。
  职业教育是“造血式”扶贫的主体,帮助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为了让职校的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毕业就有工作”,我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现“订单培养”。
  百色职业学院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广州中软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等40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办了吉利“成蝶计划”订单班、中软科技班等多个订单班,拥有10多个规模大、质量高的校外实训基地,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招生连连攀升。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开启校企办这样的“造血式”产教融合职教扶贫办学模式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就业更加多元化,进一步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从仅留在百色周边进一步扩展到现在的广东等发达地区。2018年以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向广东宝娜集团输送毕业生7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生20人;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成功招收50名辍学学生,深圳市职教集团为这些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就业保障,毕业后他们的月工资预计达到8 000元以上,实现了“开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工匠,脱贫一批家庭”的目标。
  周秀条来自百色市那坡县,自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境贫困,曾打算外出打工。后来,她在县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到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免费学习护士专业。如今,周秀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美容行业,成了一名专业美容师康疗师,每个月能拿到3 000多元工资。除了自己的日常开支外,她还能寄些钱给爷爷奶奶改善生活了。
  “如果当时不是来卫校读书,真不敢相信自己会有今天。”谈起职业教育,周秀条感触很深,“是职业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
  近年来,我区积极为深度贫困地区学生开辟招生和就业绿色通道,组建职业教育“圆梦班”,对招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以学校为单位进行虚拟编班,并给予百分之百的帮扶,做到从招生到就业全过程跟踪,确保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四年来,我区共组建职业教育“圆梦班”1 800多个,安排中职全日制贫困毕业生就业超5万人,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全部就业。
  (责编 蒋海兰)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苏东、博士研究生刘增泽在《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生活视域下设计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学”,是促使学生从表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生活视域下设计物理学科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策略如下:第一,在生活视域下创设问题情境,以知识为目标、生活为问题载体,提出情境性问题。第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工具,不仅要提供实
期刊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县域薄弱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生源特点,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规划自己的学业、职业和人生。  一、县域薄弱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学生不会规划、没有目标  我校是一所县域薄弱普通高中,大多数学生的入学成绩都不好,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缺乏积极性,自信心不足
期刊
《剃头大师》是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幽默,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趣味。在这节课中,执教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文本内涵,有效开展语用训练,给予我们许多教学启示。  一、回顾前文读词语,连词成句巧激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剃头大师》。老师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课件出示:老掉牙、咬住、吃尽苦头、受刑一样、架势、熟练、嚓嚓、纷纷
期刊
凭祥:学校教职工全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本刊讯(通讯员 陈正斌) 根据凭祥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该市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含民办学校、临时工作人员)均可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截至2月19日,该市首批2 500多名教职员工已完成接种,第二批约1 000人即将接种,届时覆盖率可达100%。凭祥市教育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也是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凭祥市
期刊
“可回收垃圾有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树枝树叶、剩菜剩饭、茶渣这些是厨余垃圾,杀虫剂、消毒剂、废弃药品等是有害垃圾……”在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良庆中心校)采访时,该校学生张智耕向记者介绍垃圾分类知识。  2020年秋季学期,良庆中心校将培养学生垃圾分类习惯作为提升校园形象的重要举措。如今,该校师生普遍养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校园处处都十分干净整洁。  实施垃圾分类教
期刊
33年前,她在机缘巧合之下,由一名文工团演员转行成为一名音乐教师,随后又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政教处主任、团支部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不管身份如何转变,她始终不忘教育的初心,尽职职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信任。  她,就是南宁市北湖北路学校(以下简称北湖北路学校)副校长黄燕玲。  从舞台到讲台  1996年前,黄燕玲是河池市歌舞团的一名演员。199
期刊
2020年12月21日,一份喜讯传至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沙田中心幼儿园)——该园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  这份殊荣的获得,既是上级部门对沙田中心幼儿园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该园大力构建园本课程体系、发展园本特色文化的成果。自2012年9月正式开园以来,该园积极挖掘本地资源推进园本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办园成绩,先后获评为贺州市示范幼儿园、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普惠
期刊
“灵慧美”生态课堂教学注重呈现自然和谐、精彩绽放的课堂生态,拒绝封闭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由浅表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在“灵慧美”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慧心巧思,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快速熟悉学习内容,勤学善思,在课堂学习中绽放“灵气”,实现高效课堂、和美课堂。“灵慧美”生态课堂教学通过“导读预学—探新思慧—融练于趣—学中悟美”四个教学环节实现课
期刊
“共享教师”仅是临时举措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于2011年9月开始探索“共享教师”模式,将城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的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定期派往偏远、薄弱学校和乡村少年宫,开设艺术、体育类课程,组建特色兴趣社团,以此破解师资不足问题。如今,合肥市包河区已有“共享教师”近500人,分布在辖区内超半数的中小学校。(1月5日 工人日报)  【点评】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紧缺、一时无法补齐的
期刊
开设幼儿冒险性游戏活动的三个策略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珂在《学前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幼儿园开设冒险性游戏活动要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安全防护措施,教师要具备组织和指导冒险性游戏活动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冒险性游戏活动提供必要的安全环境,包括运用专业知识准确评估游戏环境的安全系数,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尽量降低冒险性因素给幼儿带来伤害的可能性。其次,教师应当在相对安全的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