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学校开设网络安全课程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网络黑客入侵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四大威胁之一,英格兰学校计划为青少年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培养在网络安全方面有特殊才华的年轻人。英格兰政府表示,目前网络安全是增长较快的行业,从业专家人数约5.8万,但招聘有相关技能的人才难度还是比较大。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将投资2000萬欧元开办网络安全课程。目前政府已为有相关资质的大学生提供基金。此外,政府还发布一项实习计划,旨在帮助雇主招聘对技术有特殊热情的年轻人。
其他文献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这两位大家的名言和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刘煜二十余年的校长生涯。他经历了当地四所规模均在五千师生左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看到了大量年轻教师课堂教学中结构的无序,目睹了老教师们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老师们成长中的困境让他深思。为提升教学质量,他近乎
两年前,田静来到丰都县融智学校担任校长。这是一所2017年秋刚建成投入使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含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三个学段。建校一年,刚到融智的田静面对的不仅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更恼火的是学校的發展“无任何模式可借鉴,无任何制度可套用,无任何文化可传承”,怎么办?一切只好从头开始。  田静笃定“一切美好,从融智开始”,坚持“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初到融智,他给自己列了任务清单,定了
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日益增重,适时让学生放下手中的笔,走出门,透透气,寻找心中自然的颜色。让学生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嬉戏、聆听的同时,不仅能体验到接触自然的乐趣,同时也起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作用。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大自然所蕴含的信息,是丰富且生动的,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充分利用,就会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使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感性生动起来,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河北省
张鹏老师,1998年毕业于兖州师范幼教班。这一年,原本已分配到乡镇小学的她,几经辗转,最终被调到刚组建不久的县聋哑学校(后更名为县特殊教育学校),做了一名专职律动课教师。  特教学校的律动课,教学内容包括音乐感受、唱歌、舞蹈、体操、简单游戏等,旨在借助特殊学生的触觉、振动觉以及残存的听觉等,来培养他们对于韵律的初步感受、欣赏与表现能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一门与美相伴的课程,深受特殊学生
西北的春寒向来料峭,硬生生吹得我脸颊生泪。黑色的纸钱灰烬,打着旋冲上阴沉沉的天际,忽而却又如断了线的风筝般落下。十几岁的我无数次好奇生与死的界限,却从未想过生命竟真的如此脆弱。我已经了解这个世界总会有太多的不尽如意,却仍旧固执地不愿去相信你已经离我远去的事实。我翻开泛黄廉价相簿,如同你身上的廉价连衣裙,找到了自己小小的身影,青涩还有点婴儿肥的面庞,穿着一身好久都没再见过的校服。泪“吧嗒吧嗒”地往下
入职初,她接受挑战,带好粉班,深受家长信赖;再从粉班到蓝班,她已是孩子心中最爱的“蔚妈妈”;她将埃里克森绘本教学在工作中予以践行,同时充分发挥“语言角”的作用,让绘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她是90后蔚洁,是在工作中不断成长、蜕变的班长老师。  蔚洁:当“妈”不是容易事  关键时刻要顶得住  新人新气象,蔚洁刚到红黄蓝颐东苑幼儿园,便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担起照顾新一届粉三班的任务。  起初,家长们
她是一位“90后”女孩,坚守在偏远山村的教学点,克服生活困难,为孩子们倾尽所能。任教期间,她的学生连续两年成绩学区最优,获得学区两次嘉奖。她的教学水平获得学生、家长、学区的一致认可。她是张军燕,被村民誉为当地 “有史以来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得  露天课堂下的“女汉子”  在通往文县天池的必经之路,有个叫桥头镇的地方,那里有位远近闻名的美女老师。之所以称她为美女老师,是她对孩子们的爱心和对教育的
说到爱好,其实我现在不是一个会对什么东西特别疯狂的人,但是生活中少了摄影,少了主持,少了篮球,总是感觉人生太寡淡,没有立体感。我从8年前读大二时开始接触摄影,经历过狂热期,也有过一段瓶颈期,甚至在瓶颈期时完全没有碰过相机。但是相机在,我就心安,没有相机,总觉得过得不踏实。刚开始对摄影很疯狂的时候,我也去影楼待过,学习美姿造型、服饰搭配,还有用光等等,拍的照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这几年来总是感觉
2013年8月,我走进襄阳市晨光小学,开启我人生的新篇章——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教育生涯拉开序幕。然而我的内心是复杂的——忐忑、失落、迷茫。忐忑的是自己严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失落的是自己作为北师大的学生,内心最低预期是教初中,却分到了小学,带着一帮心智不那么成熟的小孩;迷茫的是我今后的人生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是做一个专业型研究性教师,还是走上教育管理之路。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踏入了校园,只是这次我的身
他是人大附中的高考“功臣”,连续9年将500余名考生送进清华、北大,使人大附中高考语文成绩连年超越120分大关,让该校语文高考成绩在北京市遥遥领先;他是首都教育界的“金牌教师”,多次被央视等媒体相邀讲课;他是能与孩子心弦对准音调的知音老师,许多学生因他而改变。他叫于树泉,一个“为自己职业的神圣而自豪”的老师。  人的力量在心上  今天已经身为名师的于树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四十年前考学的那奋力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