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更注意学生的参与过程。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是我们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理念 氛围 情境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把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结合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1 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
  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他们才能尽情地思考、探究。而要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敢于探索,乐于勃勃,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探索。其次,要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最怕说错、做错,这时,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尤其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素材,创造适宜于学生领悟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一节时,我这样设计:小红到商店买糖果,这种糖果每千克9.7元,小红共买了这种糖果10.3千克,小红需付多少钱?正当售货员忙着用计算器计算时,小红脱口而出应付99.91元。售货员在半信半疑中算出的结果和小红的一致。大家认为小红聪明吗?接着教师说明在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们也能象小红一样聪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迫切想知道原因,当然听起课来也格外认真,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在ΔABC与ΔDEF中,AB=DE,BC=EF,CA=FD,∠A=∠D、∠B=∠E、∠C=∠F,则可知ΔABC≌ΔDEF,如果六个条件中只有一部分满足,是否也能说明ΔABC与ΔDEF全等呢?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几个条件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给出一个条件,把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给前三个组的同学,三角形的三个角给后三个组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画一个满足所给的已知条件。(让每个学生经历画图过程),画完后,剪下来并互相比较,看能否重合,结果不能重合。让学生自己总结:只满足一个条件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得出只满足两个条件也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得出满足三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证明方法。并让同学通过表格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学生亲自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而达到获得新知的目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活动,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应变的。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属于知识结构的,一方面是属于能力范畴的。如几何中的公理、原始概念等,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动手画画、量量、看看实物等。这样既可以降低知识难度,又符合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应选择讲解法。对于与已知知识关系密切的概念,应选择谈话法、问题探究法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独立研究,像数与式的计算,解方法与解不等式的方法等。
  可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区别对待。如果是新知识或是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较少的,可选择讲解法;如果是与前面已有的知识技巧联系密切,则可选用谈话、讨论、探究法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分析。定理的教学可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选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算、观察、要件、类比、归纳、作图等步骤,让学生发现命题,引入命题,并切实分清命题条件与结论,理解定理意义、内容,为证明打下
  基础。
  诚然,初中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不只是这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真正把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永远充满新意、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动力,这才是成功的教育。悉心讲究创新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传授知識、发展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互动,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杜文平.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科学研究.
  [3] 闫承利.课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研究 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血清穿透素3(PTX-3)与结直肠癌(CR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CRC患者542例,行根治术后随访5年,复发68例(观察组)、未复发474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智能搜索引擎可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和语义理解技术来实现.
一、变"灌"为"导"语文教学由于长期沿用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和巴赫尔巴特以教师注入式为主的"五段教学法"的影响,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切教学活动都
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佛手瓜果实的鲜重,干重和体积的增长过程,得出了果实生长的规律,并推导出果实采收的最佳时期。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低聚异麦芽糖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得优化条件为氯乙酸:低聚糖=4:1,NaOH含量为40%,反应温度选择25℃常温,反应时间选择6h,含水量选择5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成为必然.本文简要指出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必须对现代化的图书馆进行
大棚芹菜密度试验黄晓梅,杨巧红,李小为,刘占平,尚国兰(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医院)第一作者简介:黄晓梅,1966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佳木斯农校并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教学和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CAI技术为教学改革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化学药剂对牡丹(Paeo-niasufruticosa)切花乙烯释放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牡丹切花乙烯合成的重要因素;切花经1mMSTS+100(10-6)HQL+1mMDCCD预处理20分钟后,分别置于20℃、25℃和30℃下保温5h,乙烯释放量随温
对比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而要做好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关键,这就使得实验增加了难度,因此在进行对比实验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