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衰老的作用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抗细胞衰老的作用.方法 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CD34+细胞,分别接种在含或不含MSC及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取培养10d后的造血干细胞,分别用于细胞计数,集落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并对培养后的细胞进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INK4amRNA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10d后,MSC组、细胞因子组及MSC+细胞因子组对脐血总有核细胞(TNC)、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支持作用,以MSC+细胞因子组最为明显(P<0.05),其扩增倍数分别达到(45.3±6.8)倍、(38.4±5.8)倍及(50.2±4.2)倍,但衰老细胞比例及p16INK4amRNA表达倍数则以MSC组最低,MSC+细胞因子组次之,细胞因子组两项指标均为最高(P<0.05).结论 MSC能更好保护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减少细胞衰老的发生,MSC+细胞因子是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保持细胞干性的更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适应状态(accommodation)是指移植受者体内虽然存在抗移植物抗体,但移植物功能仍然正常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移植肾适应状态被狭义地定义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移植肾存活.随后,将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对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抵抗状态也归为适应状态.近年来,其定义扩大为对各种抗移植物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的抵抗状态.研究发现,适应状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移植器官获得了一定的抵抗急性
期刊
对于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来说,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意味着移植存在高风险,既往甚至认为患者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是移植的禁忌证,处理方法有配对交换亲属活体肾移植和等待合适配型的尸体肾移植等.近年来,随着抗体清除技术的进步,对这部分患者采取综合脱敏措施后再行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高危患者的移植成功率.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较成熟的脱敏治疗方案,我院分别在2010年7月和2012年3月
期刊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早期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依照标准的大鼠CAN模型进行大鼠左肾原位肾移植,供鼠为F344大鼠,受鼠为Lewis大鼠,术后10d切除受鼠自体右肾.供、受鼠对照组分别为单纯右肾切除的F344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时,获取各组大鼠的尿液、外周血和肾组织样本,检测24 h尿蛋白、尿肌酐及血肌酐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 探讨用Luminex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结果差异及其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 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的34例受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集受者血清,同时应用Luminex技术与ELISA方法进行抗HLA-Ⅰ类、Ⅱ类抗体检测,并且记录术后早期AR发生情况.结果 用Luminex技术检测抗HLA-Ⅰ类抗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用于潜在心脏死亡供者院间转运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8例脑外伤后中枢性循环衰竭的潜在心脏死亡供者在ECMO的支持下通过救护车进行院间转运,选择一侧使用美敦力整体股动、静脉插管,在直视下置管,超声确定静脉前端位于下腔静脉入心房处,动脉前端位于肾动脉开口下方,置管前给予肝素100 IU/kg静脉注射,流量维持在2.0~3.0 L/min,纯氧通气2~3 L/min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供者供肝在超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SF)标准肝癌且术前血清HBsAg均为阳性者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20例乙型肝炎合并超UCSF标准肝癌患者接受了HBsAg阳性供肝移植.回顾性分析受者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情况、移植物功能、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等.结果 20例中,1例失随访,其他19例随访至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出现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出现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可转化为白血病.临床表现常以贫血为主,可伴有发热和(或)出血,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肝移植后并发MDS十分罕见.2011年12月,我所收治肝移植后并发MDS 1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2011年10月21-23日,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等8家学术团体及单位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2011年两岸三地移植免疫论坛”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德国的海内外器官移植领域知名专家,共同就移植与免疫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
期刊
目的 总结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残留疾病两例的经验.方法 例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非血缘HSCT后半年出现骨髓病态造血和不完全嵌合状态,停用免疫抑制剂3周,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例2为B淋巴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后30d检测到分子水平的残留疾病.两例均皮下注射GM-CSF 300 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