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科学的基本知识,而是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探索和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是学生科学探究快乐的源泉。
  
  一、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
  
  科学课需要科学的探究方法,但科学探究的方法也需要在探究中才能发现,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主动地去发现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那么势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以发现者的角度去享受发现的快乐。如在教学《纸》时,学生在探究“一张长12厘米,宽4厘米的书写纸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拉力”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把纸叠成小纸条,一头拴在测力计上,另一头用手拉,观察纸条断时测力计的读数。有的学生把这张纸叠成小纸条,在小纸条的中间穿了个用绳子结的环,再往环上不停地挂钩码,计下小纸条断时钩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小纸条能承受多大的拉力了,观察效果十分明显。当学生看到这么一张小纸能承受近3千克的拉力时,那种兴奋之情,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科学探究
  
  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探究,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探究者,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学会观察开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新现象。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现象也各不相同。因而,每一个学生只要通过自己认真地观察,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如《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在教学一开始,我用事先准备好的三个物体,石块、木块、泡木塑料分别放入三杯同样的水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发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紧接着我把“三个鸡蛋”放人三杯“同样的水中”(一个空蛋,一杯是盐水),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学生惊奇地发现,“同样的鸡蛋”放入“同样的水”中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现象。一下子点燃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可是当自己把鸡蛋放入三杯水中后,却怎么也出现不了三种不同的现象,于是不得不思考“水”和“鸡蛋”的问题,最终发现了老师实验的秘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还同时发现把鸡蛋放入水中后,不仅出现了沉浮现象,而且还发现了新的现象。把鸡蛋放入水中,是生活中学生最常见、最普通的事,可是由于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探究、观察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了许多自己平时不注意的现象,充分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只要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意想不到的快乐。
  
  三、失败也是探究成功的基石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哪一项的发现和发明不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而获得成功的。因此,在科学探究教学中,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失败的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只有让学生从自己失败的探究中,去学会思考,才会促使他们努力去寻找,去发现新的方法。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我要求学生把导线绕在铁钉上,再把导线的两端分别接到电池的两端(电池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再用铁钉的一端去吸引小铁钉。有的学生做这个实验很成功,可有几个小组做这个实验失败了。于是,便纷纷向我发问:“我们的为什么吸不起来呀?”“电没有产生磁呀?”面对这一新情况,我一时也措手不及,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检查,都没有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呢?”这时,我突然想起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呀!既然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遇到了挫折,那何不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新发现呢?”于是,我便激励学生:“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谁能想出办法,让电转变成磁,比一比哪一组能先吸起小铁钉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内,我就发现学生动用了好多独特的方法:有的将导线重新缠在铁钉上,有的把导线接长后再继续缠在铁钉上,有的换电池,有的增加电池的节数。经过改进,学生们惊奇地发现电磁铁的磁性明显增强了许多,而且还发现导线绕的圈数越多,电池不变,磁性也会增强,导线绕的圈数不变电池电量越强,电磁铁性磁也会增强。
  通过上述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蕴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创造潜力是多么的惊人。我们姑且不去看实验的结果如何,就单单看学生实验失败之后所设计的新方法,就可以发现闪烁在学生思维中的创造性火花是多么的耀眼。学生自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想象力是我们教师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约束,去要求学生,那么学生的想象又如何得到发挥,又如何使他们在挑战失败的探究中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最终,学生能成为一个快乐者吗?
  总之,在科学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精神的切入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善于把握契机,设计和组织好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索和创新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从中获得快乐。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施用不同量(0、15、30、45、60 t/hm^2)猪粪对辣椒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和辣椒各器官(根、茎、叶和果实)重金属Cd和Pb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
一年级的应用题虽然简单,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应用题的类型,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低年级应用题类型有:图画应用题、图文应用题、一步加减应用题、图表应用题、文字叙述应用题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应用题的特点注意不同方法的教学。  一、图画应用题要做到“问”“答”有序  图画应用题
研究了地图数据生产时可能出现的数据误差 ,通过各种比例尺地图数据的比较 ,分析了地图数据误差的来源 ,并探讨了有关地图数据误差校正的几种方法。
本文结合大学物理内容,将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归纳为一套系统学习过程,以提供通用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瘤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贴近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1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素材,以学生生活为背景,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学习,
目的建立敏感的SARS小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编码SARS-CoV细胞受体的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hACE2)基因导人小鼠的基因组中制备了hACE2转基因小鼠,在小鼠ACE2(mACE2)启动
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发展主流的现代社会,学历文凭随之成为就业、晋升的重要参考,并多数与福利、待遇相挂钩,再入学再深造也自然而然受到众多职员的追捧。但是,当前国内再教育
中年男士赵先生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已十余年,饮食不慎或过度劳累后常感上腹饱胀隐痛,服些猴菇茵片并注意休息,症状就能缓解,故未当回事。近半个月来,上腹持续胀痛,胃口减退,服药不见效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处于各种生产现场,工作环境条件各异,因此干扰比较频繁,计算机与被控对象之间信息传送渠道的I/O通道,也会因这些干扰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通常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