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综合 在综合中提升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m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研活动中,“言”必称实践,同义语“言语运用”“言语交流”“言语训练”等等,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然而,教学现状是讲“实践性”多,讲“综合性”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综合性,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近几年来,特别是在乡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悄然离开了课堂。究其原因是对语文教学综合性的认识不足:
  一是把语文教学等同于阅读教学。在教学中,阅读取代了一切。通过阅读,主要让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读懂课文,提取信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至于在阅读中让学生进行听、说、写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基本上被忽略了。这不仅窄化了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也窄化了阅读教学自身的功能,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述现象在乡镇小学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内容组成单元,老师误以为阅读就是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语文教学指向表达。这个观点曾经占据许多刊物的头条,认为习作既然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志,语文教学就应指向表达。仅凭每周两节的习作课,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从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误以为“言语运用”就是说和写,就是表达。过去,我们曾提出“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认为听、读是吸收、理解,说、写是表达和运用。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可见,言语运用是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不仅仅是表达。经由综合达到新的综合,指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将语文教学指向表达,有其合理之处,也有矫枉过正之嫌,窄化了语文教学,不符合“综合性”的要求,原本想尽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却可能事与愿违。
  三是以一般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取代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在西方国家和我国大多数学校已专设。但我们所指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特点、指向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从我们现在看到的语文教材中单设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看,有的信息量很大,语文味却不够浓,和语文教学的特性、目标不甚相符。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是以综合性为基本特征的语文学习活动,较之一般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更具综合特色,更能体现在综合中进行语言实践,又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新的综合。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新的课程形态,是语文教学中绕不开的话题。在一定意义上说,“综合性”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策略。它是一种以语文课程内部的综合为基础,逐渐拓展到语文课程外部的综合。前者是语文知识中的字、词、句、篇的综合,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以及语文课程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还有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综合,等等,这些主要体现在课内学习之中。课外的综合包括语文和儿童生活的综合,和社会实践的综合,和儿童学习语文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综合。特别是当前网络活动已进入了学生的视野。在综合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性,又强化“综合性”呢?
  一、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读,是师生和文本最直接和有效的对话。通过读,读出文意,读出感情,从而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还要通过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中生疑,读中释疑,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读中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本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倾听的课堂。师生读书、言说,彼此都应认真倾听。倾听之后还要即时评论:读得怎样,说得怎样,优缺点是什么,如何改进等等。倾听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还关系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是对别人的尊重,真正听懂了别人的讲话,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关键词语、精彩句子。为了补充作者在文本中的“留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可进行“小练笔”,或续写,或改写,或缩写。这样既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舒缓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静下心来,思索课文背后藏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留给读者的余味。
  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训练,不仅是学生言语能力的操练,而且是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操练。在自主言语实践的综合中,听、说、读、写协同活动,互补互促,相得益彰,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从单一的言语实践能力向综合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二、 改进语文活动中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有时需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专题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地取材,易于转化成优质课程资源。例如,综合性学习“走进春天”,当学生学习课文后,开展主题活动,延伸、拓展、丰富主题内容,扩大综合性学习空间,自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学生学习、朗读描写春天的诗文,认识和春天有关的事物,交流着在春风春雨中,或者在春天和煦的阳光下自己的感受,同学们在平时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了春天的秘密。有的学生用彩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有的学生用悦耳的歌声唱响了春天,有的学生用童诗描绘了春天,有的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春天……让童心一任自然,伴随春風飞扬。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语言,还培养了审美情趣,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通过活动的开展,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就可以设计几个活动:“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让学生做一回记者,采访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今天我当家”,可以让学生做一天“临时家长”,体验父母的辛劳;“妈妈的唠叨”,模拟生活场景,进行对话交流;“家庭联欢会”,充当主持人,体验家的温馨与幸福。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情景,搭建了展示语言实践能力的平台,从而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开辟了一条在儿童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康庄大道。综合性学习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也要注重学科外部的综合,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注重优质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和协调能力等等。在言语实践中进行综合,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黄光辉,特级教师,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
其他文献
儿童与故事密不可分,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继而深入,将故事习作的教与学,作为习作教学的“第二条路”。中年级写故事,高年级还是写故事,将故事进行到底。在实践中区别、形成不同学段故事的达成目标与细化目标。  事实上,抓住写好故事这个原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很显然,写好故事的绝大多数精力,会聚焦在“记叙文体”上,由此伸展出来的应用文、说明文,乃至议论文练习,都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汲取精华,只需依据不同的文
期刊
一、 做一位能说会道的小导游  旅游时,面对一块石头、一棵树,我们一般不以为奇,但在那些能说会道的导游面前,它们却能吸引许多游客。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导游能把握景物的特征,用美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中年级学生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常常有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训练学生不仅能把画面上的内容看出来,还要能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并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人。如在一次看图训练时,教师在黑板上画
期刊
随文识字是老师教学生识字的一种常见方式。所谓随文识字,就是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然而,有些老师在听低年级语文课时,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认真读课文的状态,执教者突然拎出课文中的生字要求学生认读,说结构、找朋友、练习说话
期刊
课间的“兴奋点”  这一个月以来,风靡班级的课间活动绝不是“拍手、跺脚”一类的游戏,而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人手一本书,读得哈哈大笑。当然,也有女生愁眉紧锁,甚至还不停地抹眼泪。因为,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鲁滨逊漂流记》。自从学习了苏教版六上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杨红缨阿姨向同学们大力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后,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插图,深深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期刊
【编者按】2016年9月27日,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南京汉口路小学为现场,举办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成果展示研讨活动,董艳老师代表子课题组上了这节研讨课——  一、 拉近距离,导入新课  师:老师初次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这首诗描绘了你们的家乡——南京一年四季
期刊
自然的课是清晰的,心存敬畏的,这样的语文课是适度的、精度的、深度的。没有适度的课是忙碌的,没有精度的课是贫瘠的,没有深度的课是狭隘的。我们今天要说的语文课堂的新常态是自信的、流畅的、丰润的,它有着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 文本读得透  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但不是一般的读者,上课前需要把文本读厚、读透、读穿,读出属于小学语文的精髓,整理出属于学生的认知,设计出符合学生积累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不
期刊
“言”是话、说;  “语”是演说、谈论、议论,是论争辩驳;  “说”是讲话,口头表达;  “讲”是纵横论述,详细解说;  “道”是讲解、说明、表达;  “云”是不确切地言说;  “曰”是说、叫做,正式表达;  “议”是论辩是非,商议、意见、言论;  “论”是商讨准则,评说是非;  “谈”是中和、平淡的对话;  “聊”是闲谈、漫谈,且听且说;  “侃”是闲聊、说话滔滔不绝;  “囔”是小声地说话; 
期刊
一、 诗词对比,感悟特点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提到春天,你的脑海里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或者诗句?  生:桃红柳绿、万紫千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评析】通过复习,唤醒已经积累的知识,为下文诗词的对比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运用做好准备。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可见,课
期刊
低年级学生虽然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面对着意在言外、言简义丰的古诗,却常常不解字义,因此,教师常尽力解释字词。笔者认为,低年级古诗教学的关键不在于解字解词,而在于诵读、想象体验。  一、 吟之诵之,感受韵律  古代诗歌历来的传统是“诗言志”,古诗是作者内心情感外化的结果。《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其中的嗟叹咏歌,便是以吟诵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