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呈恺/周昊东:第一次,有遗憾有收获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参加世锦赛,韩呈恺/周昊东差一点就掀翻头号种子苏卡姆约/吉迪恩,决胜局11比7之后的几分钟成为了他们最深刻的记忆。通过这次比赛,他们收获了对自身的肯定和信心,也发现了心态上的处理不当。
  准备充分迎接头号种子
  在世锦赛第一批资格名单公布时,韩呈恺和周昊东没有拿到参赛资格,但却在替补名单的前列。由于有排名靠前的组合退出,这对年仅20岁的组合拿到了他们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名额。“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自己很想打好,很想往前冲。”韩呈恺这样形容当时两个人的心情。
  开心、激动、期待,这些都是他们得知获得参赛资格时的心情,但抽完签,全变了。根据签表,韩呈恺/周昊东很可能第二轮就要面对头号种子苏卡姆约/吉迪恩,一时间,难受、郁闷、甚至生气的情绪都出来了。韩呈恺和周昊东没有打过这对印尼组合,加上即使是男双组其他大队员打苏卡这对组合也占据不了上风,因此这样的签表让两个人挺难受的。
  心里不愿意是一回事,回到现实中,积极备战、迎接困難才是王道。虽然对方强大,还没交手过,但韩呈恺坦言其实很熟悉:“我们一直都在研究和学习他们,平时看了很多他们的录像,对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很熟悉。”赛前,男双主管教练陈其遒还开玩笑地对他们说:“不用看录像了吧,反正你们平时天天都在看他们!”
  11比7是个转折点
  带着这样充分的准备,在闯过首轮、正式来到和印尼组合对决的赛场上时,韩呈恺/周昊东打得气势如虹,明确的战术和开始时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拿下了首局。“说实话,那场本来是打算去拼的,想赢,但没太多想胜负。”周昊东点出了他们能压制对方的关键。比赛被对方拖入到决胜局,韩呈恺回想当时称,最后交换场地时他都还没觉得能取胜,所以在第三局的前半局,他们依然能够尽情地释放。
  “想赢怕输”在赛场上是一个很可怕且很难处理的心态,11比7领先交换场地时,韩呈恺和周昊东就陷入这个问题里面,从领先到被逆转,可谓是成败皆于心态。不足两分钟内,他们连续丢了5分,辛苦积累的优势瞬间没有了。虽然在这之后他们努力咬住了比分,但最后还是以18比21不敌印尼组合。
  回顾当时,11比7时发生的变化无疑是整场球的转折点。韩呈恺说:“对于我们来说,领先4分其实已经很多。交换场地时,觉得有机会了,整个人的心态跟之前完全不同了。” 周昊东补充道:“心态上出现波动,想快点去赢下来。有想法后,整个人慢了下来,出手保守且犹豫,想去求稳。” 看得出来,回来后他们已经反复研究了那场比赛,给自己做了非常深入的剖析,这几分钟发生的一切都是他们未来道路宝贵的经验。
  虽然输了,但是两人都表示收获了心态和信心的提升。以前还没跟世界高手过招时,他们总幻想着与对方的差距,但现在他们这样觉得:“交手过才知道,我们和顶尖组合间的差距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不管对谁,我们都有机会取胜。”
  性格不同互促成长
  2017年,他们最好的成绩只是黄金赛的八强。2018年,他们数次战胜了像鲍伊/摩根森这样的强档,不但闯入了印度超级500赛和新加坡超级500赛的半决赛,还在陵水收获了他们首个成人公开赛冠军。 这样的提升,来自于他们对自身短板的弥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以前,他们一贯的特色是以韩呈恺创造机会和封网,周昊东在后场进攻,分工比较明确。这样的打法有特色,但很容易被对手针对性地破解。这届世锦赛,我们可以看到周昊东经常在网前连续高质量地处理来球,也能看到韩呈恺进攻端的提升,从去年开始的自我完善和全面提升已经在今年给他们带来场面上和成绩上的进步。
  他们这对组合的性格特色很明显:韩呈恺外向、灵活,在混合采访区经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说话时间,私下也是更大胆,放得开,周昊东笑称韩呈恺是“过度外向”;周昊东内敛、沉稳,说话时略显腼腆,这也反映在他那直接的球风上。有时,周昊东在场上会显得有点沉闷,韩呈恺就会主动找教练,一起想办法去调动周昊东的积极性,让他在场上释放出来。
  韩呈恺这样评价搭档:“其实昊东有很大的能量和潜力,但有时候就是被压制住,释放不出来。像打苏卡那场,他很兴奋,叫得很大声,我觉得那场球他打得比我好。”听到这样的评价,周昊东自然会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说一句“不是吧,还好吧,哈哈。”
  从青年赛一直搭档到现在,两人一起经历了无数比赛,私下里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以前,训练和比赛有分歧时,他们总是处于那种谁都说不过谁、不服对方的状态。但现在,周昊东坦言两个人都成熟了,会先去聆听,为同伴着想,这也是他们能力外的提升。
  在陵水收获第一个冠军,他们称之为自信的起点;在今年的公开赛上的突破,他们称之为转型的进步;在世锦赛上三局惜败头号种子,他们称之为遗憾的收获。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更高级别公开赛的冠军。
其他文献
药球,通常也称为实心球、健身球。  对于许多运动而言,产生力量和力量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尤其那些需要爆发力的竞技比赛。药球训练,在结合项目的体能训练和循环训练中,可以被用来提高力量和动力链系统力量的传递。  本期,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些药球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  负重下蹲练习  如图1和图2所示,选择合适重量的药球,双脚打开,略宽于肩,双手持药球,负重下蹲。12至15次一组,每次2至3组。动作过程中
期刊
8月8日是中国全民健身日,2018年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在京举行了发布会,宣布该项赛事正式启动。亚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赛由亚洲羽毛球联合会、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办,今年是连续第二届举办。赛事以“健康中国、羽动亚洲”为办赛口号,将国际顶级赛事的观赏性与全民参与性巧妙融合,成为中国首个草根羽毛球爱好者与亚洲顶尖球员同台竞技的全新赛事。  继去年首届赛事举办后,赛事组委会吸取各方经验,对今年的赛事进行了全新打造
期刊
7月30日至8月5日,羽毛球世锦赛在中国南京举行,中国队合计取得2金2银4铜。其中,刘雨辰/李俊慧和鄭思维/黄雅琼分别夺得男双和混双冠军,石宇奇在男单决赛中不敌日本的桃田贤斗,屈居亚军。  混双决赛是中国队内战,头号种子郑思维/黄雅琼以2比0战胜队友王懿律/黄东萍,首夺世锦赛冠军,他们也凭借世锦赛积分首度登顶世界排名第一。另一对中国组合张楠/李茵晖也闯进了四强,因此混双领奖台上升起了三面五星红旗,
期刊
从重组到世锦赛夺冠、世界排名升至第一,郑思维/黄雅琼只用了十个月。他俩是分开接受采访的,被问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们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共同成长。  备战:  做好困难准备,逐步提升状态  作为混双头号种子,郑思维/黄雅琼有着挺特别的签表,乍看上去对手的排位不高,但半区内主要对手的状态都很好。印尼组合哈菲兹/格罗里亚半个月前刚夺得泰国公开赛冠军,马来西亚组合吴顺发/赖洁敏更是在10天前的新加坡公开
期刊
自从汤杯决赛后,李俊慧因“脱衣未遂”而一夜成网红,“脱衣服”也成了世锦赛期间他们赢球后观众的必备要求。夺冠后的瞬间,李俊慧终于兑现了几天来反复都绕不过的这个承诺,“一鼓作气”地顺利脱下衣服,抛向了观众。  庆祝、脱衣服、抛衣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以至赛后有记者这样问他:“李俊慧,你是已经策划排练过的吗?” 其实,这只是李俊慧一直记得的一个诺言,是潜意识里的一个反应,但不代表他当时有多清醒。采访时,
期刊
你从不会见到黄雅琼在訓练场或者赛场上对搭档发脾气,遇到同伴打得不好时,她往往是面带微笑送上一句“没事儿”。  无论在球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黄雅琼总习惯于去为别人考虑,带着她标志性的甜美笑容。  2016年4月,黄雅琼和当时的搭档鲁恺一起登上了《羽毛球》杂志的封面。在那次采访中,黄雅琼谈得更多的是搭档,对于自己,则说得很少。所以,当再次选择她当封面人物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很自然:“自己一个人作封面人物,
期刊
8月8日至15日,2018年威克多杯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今年赛事最大特色莫过于发球,本次锦标赛是国内首次实行发球新规则的专业赛事,这也让裁判员和运动员在发接发环节有了新的体验,整个比赛也因为新规定的引入有了不一样的气氛。  虽然“1.15米限高令”早在今年3月就在世界羽联的巡回比赛中正式试行,并在5月的世界羽联理事会议上正式通过议案(具体高度在今年12月最终确定),但中国国内的
期刊
这一届南京世锦赛,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脸庞。虽然他们放下了球拍,褪去了运动员时的光芒,但是在白色羽毛球的吸引之下,他们变换了身份继续爱!  孙俊:首次临场指挥很紧张  值得一提的是,石宇奇这次登场,坐在临场教练席上的除了国家队男单教练陈郁,还有江苏队总教练、前世界冠军孙俊。  在今年5月的汤尤杯赛上,孙俊就以顾问身份随国家队征战曼谷,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协助石宇奇的训练。石宇奇可以说是孙俊一手培养起来
期刊
从格拉斯哥的八强到南京的亚军,王懿律和黄东萍这对组合在这一年收获了质的飞跃。在这一年间,王懿律拿到了第一个全运会冠军、第一个超级赛冠军和第一个亚锦赛冠军。拿到世锦赛亚军,他觉得收获很大,但离冠军领奖台只有一步,他也觉得遗憾。  赛前,王懿律只看了前两轮的签表,看到大概是印尼和日本两对组合,就知道会很不好打,结果也如此。如果说打印尼组合的三局是小意外,只能算磕磕绊绊的话,那么16进8打日本组合渡边勇
期刊
李汶妹的名字在世锦赛的秩序册上是全新的,在女双领域是全新的,在成人赛事中也是全新的。这一年,她从单打转到双打,从世青赛打到世锦赛,以闪电般的成长速度跻身到中国队的女双前列。虽然世锦赛上没有拿到很好的成绩,但对于年仅19岁的李汶妹而言,能享受到这种在世锦赛上拼搏的过程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一年时光:  从单打到双打,从世青赛到世锦赛  2017年7月,李汶妹还在代表中国队参加亚青赛的女单项目。之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