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理论,考察转喻机制对英汉语形动、形名互转认知产生的作用,揭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分析异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英汉语相似的认知环境和认知思维决定了英汉语形动、形名互转认知之间同大于异。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有两方面:1)动词转换为形容词时,英语中一般不作定语,而汉语中常以“很”修饰;2)汉语中,形容词转喻在古汉语中数量较多,而现代汉语中较少(大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英语中这一现象不明显。经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点:1)英汉分属不同语系,语法、语序、构词等差异较大;2)两种语言的起源、历史演变与发展不同使英汉语使用者的认知也产生差异。
关键词:概念转喻 形动互转 形名互转 英汉对比
1.引言
本文所言的形容词,是指英汉语中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属性或特征的一类词,英语中常修饰名词、代词,在句中作定语、表语、补语或状语,而在汉语中常定语和谓语(作谓语时,其后不跟宾语)。这类词在转喻的作用下会发生词性转换(conversion),即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的词性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性,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如例(1)中“black”本义表“黑色的”,因发生转喻而在此转指“黑人”:
(1)One policeman expressed his dislike for blacks but still found the film’ brilliant.
词性转换在传统词法上属于零词缀法的功能转换。Dirven(1999)指出,功能转换是一种转喻。所以本文认为,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形容词的词性转换也体现了人们的转喻思维过程。
本文拟基于概念转喻,考察英汉形动、形名互转现象,力图指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分析异同背后的原因。
2.现有研究及不足
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喻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Radden
关键词:概念转喻 形动互转 形名互转 英汉对比
1.引言
本文所言的形容词,是指英汉语中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属性或特征的一类词,英语中常修饰名词、代词,在句中作定语、表语、补语或状语,而在汉语中常定语和谓语(作谓语时,其后不跟宾语)。这类词在转喻的作用下会发生词性转换(conversion),即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的词性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性,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如例(1)中“black”本义表“黑色的”,因发生转喻而在此转指“黑人”:
(1)One policeman expressed his dislike for blacks but still found the film’ brilliant.
词性转换在传统词法上属于零词缀法的功能转换。Dirven(1999)指出,功能转换是一种转喻。所以本文认为,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形容词的词性转换也体现了人们的转喻思维过程。
本文拟基于概念转喻,考察英汉形动、形名互转现象,力图指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分析异同背后的原因。
2.现有研究及不足
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喻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Ra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