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指导的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语言、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作文往往成了令他们头痛的最大难题。
  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抓好他们作文起步的指导。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
  探究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指导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指导
  我在教学一线工作27年來,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班级中,来自乡下农村的学生往往占大
  部分比例,在同个班级上课,来自农村的孩子在作文方面相较于城区的学生存在更大的难度,由于他们缺
  乏一定的阅读量,缺乏灵感,找不到好的素材,往往咬烂了笔头也还是不懂得自己究竟该写什么内容,或
  是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呆板,往往还是流水帐式的作文,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走入了"作文难"的峡谷中。然
  而,针对语文学科而言,作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强
  弱,同时也是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解决好作文教学这一难题,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究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指导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为什么农村小学生会觉得作文难呢?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正如俗语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假如农村的小学生谈作文色变的话,那么所谓的提高作文起步教学也就成空话了。因此,在农村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
  施:
  1、在实际作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写作活动重新纳入趣味性的活动中,或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写作前,老师精心创
  设作文课堂情境,让学生眼看、耳听、心悟,随后练笔,把看到的情景写出来,这样学生自己体会了生活
  ,掌握了写作的一手材料,其内心写作的欲望也就会被激发出来,将之前的"要我写"的态度调整到"我要
  写"的状态中去,学生不想提笔的难题也就随之得到解决了。同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日记是学生积累
  写作材料及练笔的最佳方式,因为日记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所听、所想、所见都记录起来,其自身的情感也
  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出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抒写的乐园,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供了基础。
  2、尽量减少命题作文的练习
  小学生是一个最富于个性的阶段,不同的学生都有着自己异于别人的喜好,又有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这
  就决定了学生在抒写自己眼中的世界时会选用不同的题材,或者是不同的抒写方式。作文是一项极富创造
  性的活动,假如教师对学生绑手绑脚,束缚、限制太多,就会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降低了学生对作文的
  兴趣。因此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又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起步教学一定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遵
  循小学生特殊的心理模式,让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自由地抒发自己感情。而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
  尽量保留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不要以大人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否则,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
  二、起步早
  起步早首先要做到早读多读,扩大阅读量,引导小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以便尽早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阅
  读一般从读懂、熟读课本入手,然后扩充到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不断增加识字量,丰富语言积累,增进
  对社会的了解,同时拓宽视野和知识面,为起步作文创造有力的前提条件。
  其次,鉴于农村学生词汇量太少,缺乏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进行乱词组句以及乱句组段的训练
  ,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规范语言的意识,这是抓好农村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的手段之一。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还在于重在鼓励学生多说。首先要从口头作文入手,训练学生在已有阅读积累的基
  础上,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表述一件有情节的事。
  教师还要做到时时处处及时纠正学生说错的每一句话,不要一次过,要反复练说,直到学会为止。其次还
  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直观性观察强的特点,让他们记录生活、描写生活、展示生活。
  三、疏通语言关,让学生的笔抒发他们自己的感情
  农村小学生大部分都不习惯讲普通话,而且在农村教学中使用方言的几率也较大,或是在普通话中夹杂着
  方言进行教学。这就致使学生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夹杂着方言。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方言代替普通话,如"玩"写成"耍",用"人客"代替"客人"等等。其次是表达不符合普
  通话的语法规范,如"小红在小明家做客"写成"小红做人客在小明家"。出现这些语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归根结底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没有提倡讲普通话,也没有注意训练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思维,所
  以在写作的时候,有时并不是学生没有话要说,而是不知道怎么将心中的话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所谓的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里的这个"口"并不是方言的"口",而是普通话的"
  口",教师可以将课文作为典型,告诉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要使用像课文那样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来抒写事
  情。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所谓的课文就是一篇作文,只要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从而打
  破作文的神秘感。
  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如采用课文中的经典字词进行
  表达,模仿课文的句式,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将一句话写通顺,写好。通过这些模仿性练习,渐渐让
  学生习惯普通话的思维方式,克服方言对他们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
  四、广开观察路,厚积薄发
  农村小学生觉得写作难,主要还表现在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在写《我学会了一个本领》,班上大部分   同学都仿照精品作文中所写的那样学会了骑自行车等等,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了学会插秧、割草等亲身体
  会的素材。
  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学生不清楚素材是什么东西,又或者说,不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富有
  乡土气息的事情,就是写作中的好素材。而这责任不在于学生,而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去观察自身周围的
  人与事。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实际的教学中贯穿着讲述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作家
  讲求的是"体验生活",也就是放开五官感受外界的生活。而现今学生正好缺乏的是这种体验的习惯。往往
  将学生带去参加活动的时候,也都是活动归活动,并没有注意让学生与体验结合在一起。由于对课后生活
  的"不用心",写作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咬笔头,找不到什么素材来写了,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作文又
  怎么会不难呢?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不时地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活动,又或者是在作文课中,让学生去
  讲自己观察所得,相互交流。
  (接上页) 最好经常能记录下生活中点点滴滴,随时积累生活素材和写作题材,积累得多了
  ,那么写作的时候,自然就会有话可说。
  五、激发动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作文指导,应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鼓励参与、充分表现、培
  养兴趣、激发动机放在重要位置。
  1、榜样激励
  学生群体中会冒出部分作文相对写得较好的拔尖生,要把他们树立为样板,发挥"帶头雁"的作用,榜样的
  激励作用将会影响和带动一大片。
  2、成果激励
  学生在练习作文的过程中,有量的积累、质的提高,还会有创新精神的萌发。我校每个班级都有课外阅读
  和日记记录表,每天记录学生的读写情况,使他们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足迹。期末,评出优秀课外阅读和记日记小能手,并给予奖励。成果激励将持续提高学生阅读和作文的积
  极性。
  3、环境激励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学生练习作文,需要开辟一个大语文教育环境,营造有利于发展语言的良好氛围
  。要让学校成为书的海洋,校有图书室,班有图书角,组有图书员,让学生能不断拓宽阅读渠道,不断提
  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活跃思维,触发灵感,通过常阅常新做到作文常写常新。
  五、重视作文的修改及评语
  1、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
  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修改的好
  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及时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
  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2、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
  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久而久之,会提高他
  们的作文水平。
  3、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
  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
  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结
  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语文教师陷入了一种困境,不免提出一些疑问:语文教学改革后,语文  课怎么上?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的能力。把知识性的考试转化为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考试,以便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次改  革,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更多  更优秀的学生。 
【摘要】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而言的,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教学活动中怎样促成教与学的  效率和效果。语文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空间也更大。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对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
【摘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  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审视  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  行科学准确地诠释,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  乏生命活力。
【摘要】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会学习的人才。"要想使学生会学习,那就必须  使他们在学生时期就会自主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  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  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作为初中语文这一阶段,就更应做到这一点。  【关键词】初中语
目的:探讨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处理中最佳缺血/再灌注时间周期。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7组,每组6只,所有大鼠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放置肺门阻断带,用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往往还没有从小学生作文框框了摆脱出来,一篇作文里总有平淡地叙述,没  有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感情。这是我们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  候也常常有此抱怨:"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苍白无力常平述,真情实感又何在?"我认  为关键是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文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情感培养  有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但他  们却置身在一个群体之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喜欢模仿等心理特征,因而群体的力量、榜样的作  用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  语文教师必须面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  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认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  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我们应  集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高效、有序、快乐又有质量的课堂。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  在于教师能否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學习的欲望。普通中学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进行得相当深  入了,各类研究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