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雅”与“赏”物对构建校园文化的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人的“雅”与“赏”物对构建校园文化的价值》编号:SZ18112。
  摘 要:古代文人的审美及赏物的态度,体现着文人的情趣,也是他们对生活的努力和探索,对于生活美的探索,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同样具有着非常的意义,从思想层面来讲,国家和人民都期盼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我们理解为对美的和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既应该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又要学会对美的生活的选择与向往,但是,如何懂得去生活却是我们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所缺失和亟待解决和考虑的问题。在我们的校园文化中积极的引导和提倡建立一个完整性人格的“人”的意义,而不是一个只是懂得学习的一个机器,不断丰富精神性的世界,可以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这就对我们的校园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赏物;美;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陈明(1986-),男,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美学及绘画理论。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一、文人审美精神的引领及校园文化的润物无声
  对于《长物志》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精神性倾向,他们对于爱好和兴趣曾付出过巨大的努力,通过《长物志》文字的表述我们看到了所显现出的文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更高级的生存的状态,但是在这里我们只研究对于生活中美的态度的问题,而不去考虑社会性以及环境所施加的背景性问题,全书涵盖了书画,器具,花木,水石,禽鱼,蔬果,几榻,位置,衣饰,舟车,香茗等社会生活中的林林总总,这里面充分地体现着文人生活审美化的精神引领以及审美生活化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体现在文字的表达中的要求和陈设上的布置,当然《长物志》中的写作对象并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文人韵士,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亦属于小众化的审美需求,但是以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来看,它却基本上凝结着整个封建时期文人的审美态度,是中国人对于生活艺术的路径性的探索,它有着极高的评价标准和意趣的追求,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精神境界的向往,对于雅和俗有明确的指向和判断,不论是运用怎样的材料和样式,也不管整体效果与局部结构,雅都是首要的目标,即重视外在的装饰,更追求内在神韵。对于高,朴,古的追求,体现着文人精致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思维形式可以给我们的大学生活带来诸多的可能性,引导性的学习和实践古人对于美所表达的方式和行为,有利于建立与古人对话的桥梁,使校园文化得到了丰富,去博物馆赏物,观看收藏节目,了解各类“物”的文化,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的日用之美,这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的生活途径,经过长时间的熏习,都有助于学生们对于美的深入认识。
  二、校园应成为古典生活美学传统文化的阵地
  生活美学是一个关乎生活审美的学问,几乎每个人都在追寻美好的生活,一种对好的生活和美的生活的渴望,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好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美的生活带来精神的享受,一种有品质的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它更是与我们的环境和自然有着极高的契合度,中国古人的生活智慧是明白和清晰这个方式的,甚至把这样一种方式极苛刻以一本《长物志》表达阐述出来,可以看到人对于美的生活的渴望是如此精微和细腻,美可以带给人生理,情感,终极价值的关怀,孔子曰:“食色,性也”,本化之性,生理终要被情感升华,否则人与动物无异,佛家讲有情,讲相续,礼成于情,由情到礼,由情感升华为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生活,乃是群体性的生活方式,这样说来,校园文化建设亦是一个小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可以作为承载大社会生活方式的试验田,今年的青年学子既要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又是我们大社会发展的主体,提高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文化,将带来一个积极的社会缩影,生活美学的意义就具有了更广泛性的价值。
  三、营造和谐的时代校园环境,彰显文化魅力
  国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艺术欣赏能力和具有发现美、创造美、实践美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博雅工程”正契合着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积淀、选择、凝练和发展起来,这与我们選择怎样美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一样的,它的形成应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一致认同的高度成熟的深层次主体文化,应集中体现于大学组织及成员的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校园的文化建设是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源,也是一所大学给予学生人格影响的本质所在,它存在于大学人精神世界中,成为师生文化血脉中安身立命、终身受用的文化遗传基因,对学校的发展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的作用。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经过大学的文化熏陶,离开学校时带走的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这样一种对于生活美学的培养即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突出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对构建出具有高尚育人价值的“现代”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明) 文震亨,李瑞豪.长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桂强.《长物志》的艺术美学思想[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3]王飞.中国古代市民美学:李渔闲情美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冲巴噶什部落布鲁特作为布鲁特部落之一,在保卫、开发、建设西北边疆等方面曾做出卓越的贡献。乾隆时期该部落之比阿瓦勒因在乌什叛乱当中协助清军平叛立有军功而被清朝赏给三品顶带。至乾隆后期及嘉庆朝该比之子孙因军功分别赏与二品顶带,荣耀显赫于各布鲁特之中。至道光朝其后代因反叛清朝获罪而逃往卡外,该部落令一首领因军功取而代之,一度将冲巴噶什部落布鲁特再次推向鼎盛时期。本文就以上问题以及该部落典型性人物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文化冲突问题。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冲突问题,这是亟需解决的。针对目前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点应对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主要目的为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对策  作者简介:刘欢(1994-),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多元化的外来文化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洋节”在国内盛行.以“万圣节”、“愚人节”为例,其欢庆节日以恶作剧、惊悚、诡异等独特的方式进行,而
摘 要:《金刚经》属于大乘佛教波若类的经典,虽然产生早但是包含了后来大乘佛教最基本的佛学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无住于相”,即指导修行者破除“四相”,破除“六境”在心中形成的相,实现心灵的空境从而达到佛才能具备的“无上正等正觉”。同时其“是什么,非什么,名什么”的独特证悟方法有破除心灵束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金刚经;无相;空境;证悟  作者简介:温恋军(1994.10-),女,汉,山西忻州人,海南
作者姓名:徐滢(1995.3-),女,山西省长治市人,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B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对于宇宙的起源与形成、天地如何分开这些奥秘,中西方国家一直都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本文以此为主题,浅析中西文化中关于世界初始、人类起源的异同,通过这些差异进而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从而揭示宇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