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外科术后患者200例,影响术后下床活动的因素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焦紧、张虑、抑郁、恶心呕吐、头晕、疲劳无力、疼痛评分比较(P<0.05)。两组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下肢血栓、腹胀的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腹部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受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影响,早期下床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医护;早日下床活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5-0074-01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治疗,患者由于组织的广泛创伤、炎性的刺激、胃肠功能的减弱、应激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的依赖性较强、食少纳呆、不愿下地活动等表现。“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极为重要,可以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预防腹胀便秘、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精神抑郁、对缩短术后恢复期、提高精神活力的重要措施。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早日成为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虽然临床大力宣传下地活动的意义,甚至监智患者下地活动的执行情况,但很多医护人员经常容忍患者的依赖情绪,照顾他们的静养要求,使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措施很少认真执行,目前的现状是术后第一天下地的患者寥寥无几,这应该受到临床工作者极大的重视,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认真的干预。本文将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现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72(38.5±0.4)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14例,胆囊结石86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周岁;(2)行腹部手术患者;(3)认知功能正常,有中文表达能力;(4)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即往腹部手术史者;(2)意识不清,无法正常交流者;(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出现器质性病变者;(4)术后有严重并发症,或在ICU内观察者。将患者是否下床活动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不符合术后早期下床条件,与观察组125例术后1d即下地活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通过缓解疼痛促进患者下床活动
  相关研究认为,通过疼痛教育、完善的镇痛方法和腹部约束带的使用,可以达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早日下床、增加活动量的目的。而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建立舒适-功能目标,并将其运用到术后疼痛的照护中,这需要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共同配合和参与。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功能目标的含义,即是对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活动,以及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和疼痛控制与功能锻炼的相关性,之后需要帮助患者设定一个术后疼痛程度控制目标。研究表明,术后疼痛>4分的程度明显地干扰了日常的人体活动功能,术后疼痛<4分时,疼痛对患者的功能活动及情绪的影响均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基于此,患者可以将疼痛目标设立在3分,允许患者术后可以正常进行咳嗽、深呼吸及术后下床活动等功能活动。对于那些将术后疼痛控制目标设定为0的患者要给予相应的解释工作,告知他们术后会感觉到疼痛,但是很大程度上医护人员会将疼痛程度降低到一个不会妨碍其功能锻炼的水平,除此,医护人员还应提醒患者,若术后疼痛未得到及时缓解,以及因为疼痛不能及时完成术后功能锻炼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总之,术后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为将舒适-功能目标运用到临床中,达到并维持其水平。
  1.2.2将促进患者下床活动作为一项质量改进项目
  协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是一项基础的护理工作,但是目前床上由于种种原因,护士未能有效执行此项活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患者下床活动,护士、医生及信息技术员将其共同组成一个团队。
  1.2.3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意识
  自我效能是个体处于压力环境下(如手术)行为表现的调控器,它与个体的行为表现有关,自我效能低的患者,不太可能去执行术后的康复锻炼,那么以自我效能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活动,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焦虑情绪。运用增强自我效能的方法对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信,结果表明,实施该方法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要长于未实施该方法者。强调对手术患者实施赋能健康教育模式,以增强患者的自主和自控能力,促进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
  2结果
  2.1影响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焦紧、张虑、抑郁、恶心呕吐、头晕、疲劳无力、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下肢血栓、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术后早起下床活动事项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但关于术后下床活动的最佳时间、强度和活动类型的相关证据支持非常少。目前為止,还没有明确的关于早起下床活动的定义,而且术后早起下床活动已被作为快速康复理念中的一个干预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无论是何种形式,对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需要一个统一的评定方法和判断标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统一的依据。此外,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术后患者的活动计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闫继红,张小峰,等.腹部手术病人应对方式相关因素及与术后康复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082-2084.
  [2]陈俊,潘海龙.术后病人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54-3155.
  [3]王雅菁.腹部手术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感受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6-238.
  [4]顾沛.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6-59.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5624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麻防犀角地黄汤与犀角地黄汤治疗冬季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冬季血热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犀角地黄汤治疗,给予观察组麻防犀角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PASI评分(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单纯性老年白内障病人采用手法小切口与超声乳化的效果。方法:按照双盲选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142眼)单纯性老年白内障患者分成参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74眼)、实验组(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8眼),60例/组。比较两组视力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相比,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且实验组术后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骨手外科收住的80例游离皮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标准化新生儿模型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20名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标准化新生儿模型。比较两组实习结束时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新生儿模型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带教效率,有助于培养护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血透中心患者肾性贫血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找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临床表现有无改善,以及血常规、铁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血透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下降(P<0.10)。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使血红蛋白显著上升(P<0.10),铁蛋白下降(P>0.10)。大剂量左旋肉碱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在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住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治療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手术室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价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Riker 镇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宁养院中晚期肿瘤患者行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宁养院收住的50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直接发放止痛药物对患者止痛并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管理,对比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疼痛评分(VAS)。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FTS)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11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FTS。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术后排气、下床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构建急救安全管理屏障,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急救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全面排查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屏障建立1年,新入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降至0,院内压疮由6例次降至1例次,院内跌倒、意外拔管、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仪器/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例次均降至0,护理文书缺陷由19例次降至6例次。结论;以PDCA循环为工作方法,构建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屏障,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