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蒿结缘 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国勋章人物
  屠呦呦
  疟疾,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多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中医药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声音铿锵有力。60多年来,她从未停止中医药研究实践。
  “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2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于1969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屠呦呦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 从此与中药抗疟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当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少人认为这个任务难以完成。只有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
  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
  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屠呦呦团队最终于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每当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而鲜为人知的是,起步时的屠呦呦团队只有屠呦呦和2名从事化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后来才逐步成为化学、药理、生药和制剂的多学科团队。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廷良说:“对青蒿素作用机理的研究,需要‘大协作’思维。”在这样的思路下,屠呦呦的团队结构发生了变化。
  目前,屠呦呦团队共30多人,这些研究人员并不局限于化学领域,而是拓展到药理、生物医药研究等多个学科,形成多学科协作的研究模式。屠呦呦介绍,未来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将是她和科研团队的攻关重点。
  “在对青蒿素抗疟机理研究方面,我们目前正在深入探讨‘多靶点学说’,并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说,“青蒿中除青蒿素以外的某些成分虽然没有抗疟作用,却能促进青蒿素的抗疟效果。”
  不仅如此,科研人员在对双氢青蒿素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该物质针对红斑狼疮的独特效果。屠呦呦介绍,根据现有临床探索,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明显疗效。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透露,“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开展临床试验。这也是双氢青蒿素被批准为一类新药后,首次申请增加新适应症。
  “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多项研究表明,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对青蒿素联合疗法的抗药现象。
  2019年4月25日,第十二个世界疟疾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和中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提出了“青蒿素抗药性”的合理应对方案。
  屠呦呦团队提出,面对“青蒿素抗药性”现象,延长用药时间,疟疾患者还是能够被治愈。除此之外,现有的“青蒿素抗药性”现象在不少情况下其实是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发生了抗药性。针对这种情况,更换联用疗法中的辅助药物,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屠呦呦說,青蒿素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非洲广大贫困地区人群。因此研发廉价青蒿素联合疗法对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意义非凡。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屠呦呦说。
  (文图源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近年来,贵州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落实产业发展“八要素”,把茶产业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农业支柱产业来打造,加快茶业强省建设,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4月15—20日,由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主办,贵州画报期刊传媒集团、贵州新闻图片社承办的“春来喜看贵茶绿—一全国画报媒体走进多彩贵州主题采风活动”顺利举行。来自中央、省、市级画报
期刊
零点场票房1.79亿,观影人次304.4万;映前总预售票房粗报7.74亿,创下中国影史映前总预售新纪录。《复联4》的这份成绩单,不能单用漂亮来形容了。  这场全民狂欢还在继续。“禁止剧透”已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铁律,违者会被吐槽,甚至被拉黑。有意思的是,这一回,大多数人都默契地遵守了这条规则,大概是因为都对《复联》系列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不知不觉间,漫威电影已经走过11个年头。在日趋多元化的时代,
期刊
共和国勋章人物  于 敏  他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夜以继日,终获突破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无碍他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
期刊
宁夏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留下了不少与军事相关的军事城堡,尤其是西夏、元明时期修筑的城堡,成为宁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尚且保存完好。  下马关古城,位于同心县下马关镇,城墙修筑于明代。城墙东、北两面基本毁掉,南面、西面保存相对较好,尤其是南城墙。在明代城堡中,下马关古城一度很辉煌。清代中期以后,是平远县、镇戎县、豫旺县县治所在地。清代以前,韦州、下马关、豫旺这一线三个主要的城池,属于固
期刊
驚艳!倒影里的“平行世界”
期刊
辟谣  健身排毒皮肤好?健身让痘痘更凶猛?到底该信啥!  说起健身的好处,很多人认为健身能降“三高”,能塑形减肥,还有观点认为健身能“排毒”——健身出汗会打开毛孔排出身体的毒素,能让皮肤更好。然而,这种想法近来受到了挑战,网上开始流传,健身可能会让痘痘爆发得更为凶猛。  专家表示,其实健身和皮肤好坏没有太大关系。传统医学有排毒之说,但从西医的角度,并没有排毒一说。运动出汗,排出体外的是一些水分和电
期刊
李芙蓉,1992年毕业于银川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李芙蓉把绘画作为专业技能、作为心灵慰藉的良师益友,从没有间断对绘画的学习。  她和多数从事绘画的女性一样,对中国工笔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创作的题材主要有花鸟、山水等。中国画源远流长,艺术性极高,学习传统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李芙蓉潜心钻研宋人山水。宋人山水画是传统山水画的高峰,画作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加丰富多样,构图
期刊
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引发了观众关于“原生家庭”“老人赡养”“代际沟通”等问题的思考,其延伸出的热议拼接起当代家庭的全景式图谱。敢于直面现实的真问题,善于多维度和多视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勇于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坚定的艺术选择,《都挺好》在书写现实层面的有益实践,值得创作者深思。  现实题材电视剧直观再现当代生活,其创作素材看似“弱水三千,俯拾皆是”,但创作中实则存在诸多难点:若跟在现实后亦步
期刊
共和国勋章人物  黄旭华  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  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  隐“功”埋名30年  “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黄旭华说。  1926年,黄旭华出
期刊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岁月如歌,唱不尽中华儿女豪情万丈;难忘今宵,共祝愿伟大祖国前程似锦。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登上天安门城楼,同各族各界群众一起欢度国庆之夜。  金秋时节的北京,张灯结彩,繁花似锦,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从天安门广场到金水桥南端,大型“红飘带”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