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萌发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初步形成,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抗战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独立自主思想被灵活地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各个方面,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独立自主思想仍具有超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和恒久价值,仍启迪和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0-0085-03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1]。独立自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研究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灵活运用,对于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与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过程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独立自主思想也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拥有的思想,它是我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历了萌芽、发展与成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革命时期是独立自主思想的萌芽时期。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指导理论把握得还不够完善、革命经验不足、思想也不够成熟、对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欠缺,因此,对于共产国际的决定不得不遵从。但与此同时,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共产国际的指挥持客观态度、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客观思考。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就指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肯定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则进一步分析农民的各个阶层以及领导农民革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极大地促进了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因此,大革命时期是独立自主思想的萌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是独立自主思想逐渐形成时期。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的革命重要性,但仅仅停留在认识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于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将实现独立自主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认识到军队和政权的重要性,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指出当前党的首要任务是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由于秋收起义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所以它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引起了我党的反思,开始深刻分析敌我形势和我国国情,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将我党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是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是独立自主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原则。抗战初期,我党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抗战经验的同时,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方针和任务。在全会结束之际,毛泽东同志进行了相关报告,主题之一就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报告指出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各党派积极的互助互让是很有必要的,但绝不是以任何党派的牺牲为前提的。因此我党确立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坚持灵活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关于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开始将独立自主灵活运用到政治、经济、军事、指导思想等各个方面,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还保障了抗战过程中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顺利开展。
  二、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思想的运用
  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思想逐渐发展成熟。在两党联合抗日的过程中,虽多有摩擦与矛盾,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却一直持续了下来,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谋略,我党始终在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军事上坚持独立自主的作战方法;在思想上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
  (一)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
  中國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刚刚爆发时就深刻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局势,并指出这场战役必然是持久且艰苦的,必须要动员全体人民,实行全面抗战,同时,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惨烈教训和各种利弊因素,提出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指出:“八路军与游击队应当使成为全国军队的一部分,但是要政治上的区别。”[2]40这里的政治上的区别,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所以,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力争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力争独立自主的路线,这不仅是党中央的路线,也是反映广大同志要求的路线,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路线。经过反复商谈,最终国民党同意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南方各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如果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放弃独立自主的领导地位,就无异于将命运的咽喉再次交到国民党手里,不仅共产党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就连整个党组织随时都有可能被覆灭,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二)经济上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抗战时期,日军全面扫荡,中国社会苦不堪言,党的抗战环境更为艰辛。好在此时共产国际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抗战持续提供了物资和装备。革命依靠他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怎样看待这只援助之手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经济方针。革命的胜利当然离不开国际的支持与援助,但自力更生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出现了依赖国际共产主义援助的倾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将这种错误倾向扼杀在摇篮里。他们积极倡导大家必须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即使是在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扫荡、在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在面对天灾人祸的困苦时,毛泽东同志依旧坚持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3]毛泽东同志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的经济终将恢复并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军事上坚持独立自主的作战方法
  中国共产党在不破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既要打破国民党人的限制,在敌后方放手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又要在平原地区开展“人山”运动,依靠群众力量,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促进抗战的胜利。
  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矛盾的焦点是军队与政权问题上的限制与反限制斗争。中国共产党经过十年内战,已经拥有了独立的军队和政权,所以国民党在谈判时,力求分化、瓦解、吞并我党势力。但共产党早已看出他们的意图,坚决要求军队独立整编。经过多次谈判,共产党据理力争,最终实现诉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紧急召开了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针对我国的国情和日军军队特点,指出红军对日作战方针应确定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但这种独立自主是在统一战线下的相对的独立自主,是克敌制胜的唯一正确出路。在平型关伏击战中,八路軍配合国民党中央军和晋军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忻口战役中,八路军将敌人后路切断,共同创造了歼敌逾万的纪录。太原失守后,国民党正规军基本撤离,但共产党坚持军事上的独立性,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持华北抗战,向敌后方挺进,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立革命根据地,不仅很好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更为抗日持久战创造了有利的局面,增强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日军沿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大举南下时,国民党的正规军几乎已经撤离平原地区,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思想,提出要在华北和山东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对于我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平原地区交通便捷,利于日军武器的输送与攻击,并且我党缺乏平原游击战的经验等。但共产党深刻分析了敌我态势和一切因素,最终提出了“人山”的主张,所谓“人山”,就是要依靠平原地区的八百万人口,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团结的抗日力量。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群众的力量不容小觑。这一主张的提出,提高了党内的思想认识,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抗战的发展,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等平原地区的力量,为中共在抗战中成为中流砥柱奠定了基础。
  (四)思想上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为极力促进和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如停止土地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全面听从国民党的领导,我党坚决保持自己在思想上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始终保留批评的权利,争取和扩大群众基础。
  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绝不盲目听从国民党的指挥,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国民党做得不好的地方,予以严厉的批评。面对大后方出现压制民众运动的现象,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做报告时,明确地予以批评。“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一切须取给于民众,没有普遍发展的并全国统一的民众运动,要长期支持战争是不可能的。”[4]要夺取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就必须要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战时,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勇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及时批评国民党,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顺利发展。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面对国民党的无理要求和频繁摩擦,中国共产党在军民中的宣传工作,仍赞扬在前线坚持抗日的国民党士兵,力求改善国共关系。我党无论何时何地,都尽力促进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坚持自卫原则。所以,对于国民党,我们坚持“凡是有一点好的,我们就维护这一点,推动与全国实行起来,有一点坏的东西,我们为了革命、为了抗日,要批评它。”[2]59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坚持批评的自由是为了更好地抗日。
  在抗战的过程中,为了扩大群众基础,在面对中间势力时,我党始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方针,其中,争取中间势力是重中之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间势力包括两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上层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与任务就是争取中间集团的进步和转变。经过党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中间阶级与中国共产党取得密切联系,并在政治上向我党靠拢。中国共产党丰富了关于争取中间阶级的思想,并在抗日战争中充分实践这一思想。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也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政治上巩固完善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党派是参政党,我们克服了很多西方国家集权带来的弊端,或者是多党派相争造成的政治不稳定性和间断性。抗日战争时期,鉴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惨烈教训和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抗战最终取得胜利。虽然当下没有战火的纷扰、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但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也需要随之不断完善与巩固。中国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也不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党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封闭僵化的老路与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不利于我国发展的道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经济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时代延伸。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又不否认外援的帮助,同时依靠我国资源和军民全体的共同努力,改善了抗战区的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必须传承的优良传统。因此,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既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又要创新发展核心技术产品,既要保量、又要保质,要以质取胜,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同时也要鼓励与支持一些优秀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带动我国商品和资本的出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实施“引进来”战略要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实现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但也要警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披着援助的外衣干涉我国内政、扰乱我国经济。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充分利用我国制度优势,既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
  (三)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积极同世界各国保持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外交上积极争取并获得了国际和平势力的支持。新时代,中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仍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保卫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也尊重他国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各国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解决,不盲目屈服于任何国家的压力,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不结盟、不扩张、不称霸,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同各国交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的和平與稳定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总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既要联合,又要斗争,既要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要保持党的独立自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形势表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明辨时局的政治敏锐性和灵活变通的领导力。历史证明,坚持抗日战争中的独立自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与壮大的法宝,也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坚持独立自主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
  [2]金冲及.联合与斗争——毛泽东、蒋介石与抗战中的国共关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张 珺)
  收稿日期:2020-11-18
  作者简介:韩淼,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虞恬,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全球化在当前处于要素分工阶段,各国之间的利益高度相连,整个人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历史,经济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无尽财富、推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理念引领行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各种危机、挑战,中国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性的价值观,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共赢共享。行动创造未来,贯彻着开放、包容、普惠、可持续的理念
情感治理逐渐被纳入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视野之中,成为治愈情感或者用情感治愈的手段和方式.乡情治理在县域基层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借助“老乡”的情感文化黏性,扩充了技术治理形态的有机体,是现代治理形态的调和剂.乡情治理在公共领域中通过机制构建能够达到理想形态,网络技术手段充分扩展了作用机制的运作方式.乡村社会面临的空心化、情感差异化和虚拟化呼唤乡情治理,是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种可实践治理形态.
皖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的精神与品质历经百年锤炼,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皖西红色文化不仅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皖西地区时代的新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巩固脱贫攻坚到全面乡村振兴的转型,成为构建皖西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力.
摘 要:PPP模式是指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事业建设的一种开发机制。PPP模式的实际运转需要依托PPP项目公司,政府部门多通过向社会资本提供特许经营许可加部分出资的方式取得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由社会资本负责对PPP项目的融资及运营管理。PPP项目合同和PPP项目公司章程中可能约定一票否决权事项,以保障政府主体在重大事项上的管控权。本文围绕一般多数决事项、特别多数决事项和股权对外转让事项分别讨
作为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五保老人,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怀下,物质供养已经得到满足,但同时要看到,五保老人精神供养是有所缺失的,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也应该注重五保老人精神供养的保障.作者经过多年和五六个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多次谈心交流,综合分析研判,找到他们精神供养缺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在全面小康背景下,提高五保老人的认同感,尊重他们的精神需求愿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对普法工作提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八五”普法也进入实施阶段.口头传统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口头传统受众门槛低、方便传播、容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普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口头传统与普法实践相结合,借助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在口头传统传承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出一条易于深入人心的柔性普法路径.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原发形态,以德性的完满为首要标志,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脱俗的圣人境界.而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功利幸福,将家庭美满提到幸福首位,同时注重提升个人道德境界.孟子幸福观还是坚持了德性幸福的总基调,实现了功利幸福与道德幸福的交融.“君子三乐”与“孔颜之乐”相比,幸福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在幸福内容上更加生活化,这为儒家德性幸福的现代生活化转型提供了基本方向与路径选择.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明确“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领悟“四史”教育理念的时代使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参透“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二者之间通过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历史价值的一致性以及现实意义的融合性,进一步明确“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关系的辩证统一.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习得意识基础上,倡导多元交融的教学模式,从而挖掘学生对“四史”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锻炼学生的责任担当,从而实现立德
今年以来,甘孜州丹巴县纪委监委就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效果。抓住典型案件。丹巴县查处了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系列腐败窝案,此案性质恶劣,牵连干部多,群众关注度高。县纪委監委组建了由县纪委副书记牵头的“谈话提醒”工作组,采用“第一种形态”对工作中相关联的27名干部进行了谈话教育,让干部强化了纪律规矩。抓住关键环节。丹巴县乡换届工作有序推进,县纪委书记以集体和个人谈话的方式对全县部门
期刊
为保障各乡镇“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让新任纪检干部尽快融入工作、适应任务要求,近日顺庆区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了为期2天全脱产、封闭式专题培训,全区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村(社区)纪检员212人参训。培训过程中,顺庆区纪委监委认真听取和收集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各乡镇反馈的具体问题采取“送课上门”等方式,組织师资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讲解、现场答疑,切实让村级纪检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将全面从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