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抓关键环节做好“后半篇”文章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a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甘孜州丹巴县纪委监委就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效果。抓住典型案件。丹巴县查处了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系列腐败窝案,此案性质恶劣,牵连干部多,群众关注度高。县纪委監委组建了由县纪委副书记牵头的“谈话提醒”工作组,采用“第一种形态”对工作中相关联的27名干部进行了谈话教育,让干部强化了纪律规矩。抓住关键环节。丹巴县乡换届工作有序推进,县纪委书记以集体和个人谈话的方式对全县部门一把手和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及乡(镇)纪委书记共计86人就换届纪律进行谈心谈话。抓住有利时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做实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利用好政法系统教育整顿活动,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到政法机关为政法干警上党课。同时,把思想教育开展到重要单位、岗位和群体。
其他文献
安徽学校近日啟动线上教学。因调错台,合肥吴女士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上了一节高二化学课。爸妈上班不在家,爷爷奶奶发现不对劲想换台,孩子坚决不同意,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认真做了“笔记”。  二马点评:刚过学前教育,迎来超前教育。行骗的高境界  2月10日,南京一民企报案,说公司被盗1900多万元。通过十天的搜捕,警方终于把嫌疑人,也就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总监索某抓获。公司负责人说,索某工作勤勤恳恳,还主导过
期刊
摘 要:重温党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以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为主题开展富有教育和政治功能之特殊的旅行活动,恰恰满足了学生群体和广大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定需求,因而备受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红色研学旅行在国内风生水起,2021年又恰逢建党百年,其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且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成
摘 要:经济全球化在当前处于要素分工阶段,各国之间的利益高度相连,整个人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历史,经济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无尽财富、推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理念引领行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各种危机、挑战,中国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性的价值观,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共赢共享。行动创造未来,贯彻着开放、包容、普惠、可持续的理念
情感治理逐渐被纳入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视野之中,成为治愈情感或者用情感治愈的手段和方式.乡情治理在县域基层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借助“老乡”的情感文化黏性,扩充了技术治理形态的有机体,是现代治理形态的调和剂.乡情治理在公共领域中通过机制构建能够达到理想形态,网络技术手段充分扩展了作用机制的运作方式.乡村社会面临的空心化、情感差异化和虚拟化呼唤乡情治理,是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种可实践治理形态.
皖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的精神与品质历经百年锤炼,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皖西红色文化不仅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皖西地区时代的新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巩固脱贫攻坚到全面乡村振兴的转型,成为构建皖西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力.
摘 要:PPP模式是指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事业建设的一种开发机制。PPP模式的实际运转需要依托PPP项目公司,政府部门多通过向社会资本提供特许经营许可加部分出资的方式取得PPP项目公司的股权,由社会资本负责对PPP项目的融资及运营管理。PPP项目合同和PPP项目公司章程中可能约定一票否决权事项,以保障政府主体在重大事项上的管控权。本文围绕一般多数决事项、特别多数决事项和股权对外转让事项分别讨
作为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五保老人,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怀下,物质供养已经得到满足,但同时要看到,五保老人精神供养是有所缺失的,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也应该注重五保老人精神供养的保障.作者经过多年和五六个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多次谈心交流,综合分析研判,找到他们精神供养缺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在全面小康背景下,提高五保老人的认同感,尊重他们的精神需求愿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对普法工作提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八五”普法也进入实施阶段.口头传统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口头传统受众门槛低、方便传播、容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普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口头传统与普法实践相结合,借助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在口头传统传承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出一条易于深入人心的柔性普法路径.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原发形态,以德性的完满为首要标志,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脱俗的圣人境界.而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功利幸福,将家庭美满提到幸福首位,同时注重提升个人道德境界.孟子幸福观还是坚持了德性幸福的总基调,实现了功利幸福与道德幸福的交融.“君子三乐”与“孔颜之乐”相比,幸福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在幸福内容上更加生活化,这为儒家德性幸福的现代生活化转型提供了基本方向与路径选择.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明确“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领悟“四史”教育理念的时代使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参透“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二者之间通过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历史价值的一致性以及现实意义的融合性,进一步明确“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关系的辩证统一.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修养的习得意识基础上,倡导多元交融的教学模式,从而挖掘学生对“四史”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锻炼学生的责任担当,从而实现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