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篇的“三维”语法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语法教学,学生缺乏感知、交流、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对于目标语法项目的学习仅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形式后,仍无法在语篇中运用。赵哲老师展示的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 的Grammar板块语法课,建立在形式、意义和运用的基础上,源自语篇、依托语篇、回归语篇,在语篇情境中呈现语法结构,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语言。
  关键词:语法教学 语篇形式 意义 运用
  英语语法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基础语法掌握基本句型,运用句型开展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传统的语法教学,大多不能从语篇层次开展,而是一味强调语法形式在单句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缺乏话题链接和语篇层面的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呆板,一般采用“先规则呈现,再例句讲解,最后练习巩固”的模式。这样的语法教学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缺乏感知、交流、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对于目标语法项目的学习仅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形式后,仍无法在语篇中运用。
  美国密歇根大学英语语言学院研究员、教育学及语言学教授Diane LarsenFreeman提出,任何一项语法都由form(形式)、meaning(意义)和use(用法)三个维度组成,这三者相互依存,一者的改变会导致另外两者的变化,因此要将三者结合在语法教学中。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意义—运用”这三个维度,设计语篇层面的语法学习活动。
  2017年12月2日~4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的第十二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上,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赵哲老师展示了一节译林新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的Grammar板块语法课。这节课突破了传统语法教学的一般模式,展开了立足语篇的“三维”语法教学。本文对这一课例试做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译林新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学校生活,单元任务是向朋友介绍学校。本单元前两个板块是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涉及中学常见的课程名称。Reading板块是一篇对话式语篇,话题内容是学校设施和校园生活。在前两个板块中已出现过含有目标语法的句子,这些含有目标语法的情境输入和语篇输入为学生学习Grammar板块做了适当铺垫。Grammar板块包括两个部分:A部分为人称代词主格,B部分为人称代词宾格。
  二、目标设定
  1.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区分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不同形式、意义和用法。
  2.在向朋友介绍学校时,能恰当地使用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口语表达行文连贯、衔接自然。
  3.培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
  4.能在语法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乐于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学校,培养热爱学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语篇中的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体验并理解两者的区别,并在语篇中进一步运用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
  教學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交际目的,合理运用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
  四、教学活动组织
  环节一:感知人称代词的形式与特征
  教师利用本单元的Reading内容设计含有目标语法的语篇——Millies school导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回顾Reading板块的内容,而且引导学生通过听、说、看的形式,体验并关注目标语言结构,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目标语法——人称代词(见图1和图2)。如此,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体会语法规则的意义,通过使用红色字(加粗),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结构的关注,帮助学生复习相关词汇和渗透目标语言。
  环节二:理解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意义和用法
  在上一个热身环节,学生初步体验了目标结构,但这些少量的语言现象还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形式、意义及功能。因此,在教学的第二环节,教师编写了语篇——Millie写给朋友的信(见图3),Millie在信中向朋友介绍了她的新学校。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目标结构,并在观察中发现规律。该语篇较全面地包含了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知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语篇功能,即代词运用照应可以有效地把语篇中意义相关联的语言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探求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区别和使用规则的欲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先初步了解人称代词的意义,然后观察、对照,进而发现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区别(见图4)。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完成人称代词表格(见图5)。
  以上,教师不仅精心设计了语篇,为学生提供了感悟和体验目标语言的机会,还适时讲解和点拨了语法,提升了语法教学的实效。
  在完成上述任务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人称代词主格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位置,归纳人称代词主格使用的语法规则,让学生掌握该语法形式的外显表征,从而完成对人称代词主格使用规则的输入。教师先呈现语篇中含有目标语法的所有句子,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通过交流对话,帮助学生形成关于这些特殊形式的外显表征(见图6)。
  环节三:探究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在应用中的重难点
  教材的两篇语篇型语法填空题,话题都是“学校生活”,旨在强化目标语言在形式上和意义上的正确性,帮助学生将推断出来的规则加以实践,完成对这些规则的建构和再建构。这两道题各有一空学生容易出错(见图7、图8),通过对这两空的讨论,打破学生作答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引导他们对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和思维进行更新和重组,实现对语言和知识的内化,为下一环节语篇意识的强化训练做铺垫。   目标语法结构内在的复杂性以及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均会导致学习难点(形式、意义或用法)的变化。Diane LarsenFreeman 指出,教师可通过意识增强活动、输出练习及反馈策略等的运用,对目标语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开展充分的外显教学。在此基础上,应随时界定学习难点(形式、意义或用法),有所侧重地教,在互动交流中教给学生探究语言的工具,从而发展语法技能。在这个环节,学生一开始能轻松完成活动,但很快又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这种“试错”的体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而教师的启发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引入语用视角,是因为代词的多功能性使得语言使用者能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上下文做出灵活的选择,从而顺应交际的需要。这一环节,教师精心改编了一篇文章,模糊了其中的代词(见图9),然后让学生在需要的地方用人称代词替换名词(见图10)。其中,用“I”“you”“he”指代同一个人John的设计,巧妙地挑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打破了学生作答过程中的思维定式,再次强化规则——根据语篇的上下文情境选择合适的目标语言。
  环节四:在情境中综合运用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
  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互动和交流。教师借助本单元话题“学校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继续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准确掌握(包括語法正确和情境恰当)使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会主动地、批判性地去评价、收获知识。
  教师将语法教学渗透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并组织学生通过互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与思想的交流,内化目标语言。学生在完成真实语言实践任务的过程中,说英语,写英语,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感受并领会语言的功能性。
  如学生小组合作分别使用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从三个方面介绍学校:name and different rooms, teachers, classmates and friends。学生分为四组,完成两项合作任务:(1)A组使用I / we, B组使用you / you, C组使用he / she, D组使用it / they;(2)A组使用me / us, B组使用you / you, C组使用him / her, D组使用it / them。
  最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1)Write a short passage of your school life using at least 6 pronouns.(2) Share your passage with your friends.
  综上,语法教学要将学生的语法学习建立在形式、意义和运用的基础上,源自语篇、依托语篇、回归语篇,在语篇情境中呈现语法结构,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 【美】Diane LarsenFreeman. 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M]. 董奇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
  [3]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郑丽琼, 刘晓斌. 高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实证研究[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1(9).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写作教学长期局限于“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的单一模式。要改变此现状,须关注过程指导,提供相应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写作任务。《学写游记》一课教学,尝试为学生提供情境、活动、思维等支架,支持过程性写作。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写作与主动构建的欲望;活动支架,改变知识获取方式,促成学生角色变化;思维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选材困境,塑造有我之境,实现螺旋上升。支架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服务学生
期刊
摘要:如何协调“言”“文”的有效统一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师说》一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挖掘形式的意味,在形式与意味的交融回环中,理解和习得言语智慧,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师说》表达形式文本内容  在教学《师说》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困惑又摆在了我面前,那就是——如何协调“言”“文”的统一?偏重于“言”,关注词句的解释、翻译,其结果是“只
期刊
如果学生说“我不会写”,教师不能说:“你不会写,怎么混到高中的?”可是如果教师说“我不会写”,学生肯定会想:“他是怎么混成老师的?”  有家社会培训机构宣称,学生只要在他们那里上课10次,即能“作文过关”“大幅度提高中考、高考作文成绩”,并称有很多成功实例。我见他们说得声嘶力竭,不揣冒昧,约请参与其事的老师把这方面经验写一写,推荐给专业期刊,或许可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哪知对方谦虚地说:“
期刊
【编者按】 台北建国中学吴昌政老师的“国文课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台湾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场”。之一——《君子必辩:一堂角色扮演的辩论课》,之二——《学〈论语〉,学什么?》,分别刊载在本刊2018年第8期、第9期。  摘 要:让学生提交个人阅读札记,并分组拍摄短片来呈现书籍的内容大意与阅读心得,是阅读教学与评量的一个尝试。让学生提交个人阅读札记,并非要求学生交完整的一篇“读书心得”,而只要他们分别写
期刊
摘要:物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关于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的抽象,是观察、验证、思维、概括相结合的产物。所谓“学习进阶”,是指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的认识不断丰富和逐步深入的过程。以《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一课为例,探索基于“学习进阶”的物理概念教学。  关键词:学习进阶概念教学《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要素  物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关于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的
期刊
本刊中学教育教学版立足于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水平,從而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及不断深化。  2018年,我们继续关注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话题,注重打通学科界限,与大家一起,跳出学科看教学,并努力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有深度的研究及多角度的评论。目前遴选出如下话题:  1.高中各学科课标修订;  2.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实施;  3.语
期刊
摘要:英语绘本正日益成为师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以课外绘本Eason the big brother为例,对两则教学案例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优化英语绘本教学的相关策略:直接导入,聚焦故事;充分阅读,关注体验;引发思考,培养品格。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学比较与分析策略  当前,英语绘本正日益成为师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绘本的趣味性、故事性和思考性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还有助于增进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重视“思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正成为语文学习与研究的热点甚至重点。围绕此方面展开的研究与探索,既有成功的、有效的实践,也存在一些模糊和浅解现象,值得进一步研讨和厘清。如“思辨”旨归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特质;“思辨”的文本对象不限于论述类文本;“思辨”与语文学习其他内容的关系;等等。  关键词:思辨 批判性思维 任务群 文本对象  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重视“思辨
期刊
摘 要:考察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其“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鲜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其课改得失以及本校课堂教学的低效症状,我校努力打造讲求教学实效、有学校特色的“我的课堂”,探索“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六个模块分别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关键词:新绛中学 课改经验 教学模式  一、冷观新绛中学课改  山西新绛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早在1978年就被
期刊
摘 要:薄弱学校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动力弱、基础薄、能力差”的特征。结合《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阐述“薄弱学校”数学课堂如何“以学定教”:低起点,让学生学有基础,解决想学的问题;缓坡度,让学生学有收获,解决能学的问题;勤反馈,让学生学有巩固,解决学会的问题;重探究,让学生学有发展,解决会学的问题;多鼓励,让学生学有信心,解决乐学的问题。  关键词:以学定教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低起点 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