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启蒙学科,在挖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等多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优势。小学语文课堂时间短暂,而怎样在这短短的45分钟之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展示一堂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程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参阅、借鉴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进行初步地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6-01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的多维成长。从当前情况来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点课题。课堂是否能够实现有效性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灵魂能否释放的关键。而通过有效的教学案的编研为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则是非常关键的,本文认为,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以合理的教学案为先导,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巩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一、重视教学案导学的内在艺术
艺术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舞蹈但也可以是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艺术就在于运用巧妙的心思,将小学语文课堂设计成为具有艺术构思和科学安排的高效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学案的导学艺术,在内心要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时刻用新课标来鞭策和要求自己。教师要对于每一堂课花费同样的心思,要将每一次“导学案”的设计置于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导学案”的编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充分地钻研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短期与长期目标,绝对不能够以教参为目标而使教学陷入教条化和形式化。其次,要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要科学梳理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知识,在时间的安排上,讲课的时间要占据课堂的二分之一,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自我学习和消化的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要保障15分钟。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时间的珍贵,不能够将重点和难点千篇一律地反复讲解,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更让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要抓住讲解知识点的契机,从而借助情境导入知识点,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二、进一步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去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才会有意识地去弄懂自己所不了解的字与词,才会进一步地拓展阅读,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着浓厚的哲学与科学内涵,更充满了趣味性因素,教师必须要从学生所了解的现实生活入手,为学生展示语文内容的趣味性,在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入相关哲理和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涉及到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彰显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些宝贵的财富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学习,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善于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这又要回到教学案的设计上来,要巧妙地为学生设计语文应用能力锻炼的环节,搜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攻克难点,化解重点,不仅迎合了学生好奇的天性,还能真正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高度重视个性化的知识巩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自主地动脑、乐于动脑去完成学习内容是教师们关心的重要内容。以往我们的教师用尽浑身解数煞费苦心的说服教育往往收到的效果却不尽理想。而新课程是一更为科学、更加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新教材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获得完成学习的快乐。而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才能有效地理解教师和教材所传达的内容。参与是新课程落实的核心,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活跃性、民主性与科学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注重知识巩固的个性化,摒弃以往教学中的说教意味,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来加强知识的巩固,例如儿歌、游戏以及小故事等等,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情绪达到课堂的沸点,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课堂是学生心灵的家园,是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最佳载体,只有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课堂艺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学会不断地总结和自我审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案设计实现课堂内容的有序导入,同时不断创新教学形势,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诉求,从而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打造个性、张扬个性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清.问题探究能力:“问题体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10).
[2]李润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
[3]袁哓峰.感激与期待:写给25 周岁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6(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6-01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来促进学生的多维成长。从当前情况来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点课题。课堂是否能够实现有效性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灵魂能否释放的关键。而通过有效的教学案的编研为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则是非常关键的,本文认为,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以合理的教学案为先导,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巩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一、重视教学案导学的内在艺术
艺术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舞蹈但也可以是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艺术就在于运用巧妙的心思,将小学语文课堂设计成为具有艺术构思和科学安排的高效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学案的导学艺术,在内心要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时刻用新课标来鞭策和要求自己。教师要对于每一堂课花费同样的心思,要将每一次“导学案”的设计置于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导学案”的编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充分地钻研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短期与长期目标,绝对不能够以教参为目标而使教学陷入教条化和形式化。其次,要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要科学梳理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知识,在时间的安排上,讲课的时间要占据课堂的二分之一,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自我学习和消化的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要保障15分钟。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时间的珍贵,不能够将重点和难点千篇一律地反复讲解,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更让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要抓住讲解知识点的契机,从而借助情境导入知识点,从而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二、进一步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去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才会有意识地去弄懂自己所不了解的字与词,才会进一步地拓展阅读,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着浓厚的哲学与科学内涵,更充满了趣味性因素,教师必须要从学生所了解的现实生活入手,为学生展示语文内容的趣味性,在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入相关哲理和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涉及到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更彰显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些宝贵的财富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学习,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善于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拓展,这又要回到教学案的设计上来,要巧妙地为学生设计语文应用能力锻炼的环节,搜集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攻克难点,化解重点,不仅迎合了学生好奇的天性,还能真正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高度重视个性化的知识巩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自主地动脑、乐于动脑去完成学习内容是教师们关心的重要内容。以往我们的教师用尽浑身解数煞费苦心的说服教育往往收到的效果却不尽理想。而新课程是一更为科学、更加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新教材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获得完成学习的快乐。而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才能有效地理解教师和教材所传达的内容。参与是新课程落实的核心,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活跃性、民主性与科学性,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注重知识巩固的个性化,摒弃以往教学中的说教意味,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来加强知识的巩固,例如儿歌、游戏以及小故事等等,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的情绪达到课堂的沸点,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课堂是学生心灵的家园,是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最佳载体,只有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课堂艺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学会不断地总结和自我审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案设计实现课堂内容的有序导入,同时不断创新教学形势,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诉求,从而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打造个性、张扬个性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清.问题探究能力:“问题体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10).
[2]李润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
[3]袁哓峰.感激与期待:写给25 周岁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