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汤汤,人亦归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五代导演的影片,总是印刻着历史的伤痕与人性的悲悯,张艺谋的影片也不例外。纵使当今社会娱乐之风盛行,在描摹人情与人心时,张艺谋导演依旧保持着那一代电影人特有的冷峻眼光与悲悯情怀。本文将围绕“归来”二字,进一步探讨影片中“归来”的意义。
  关键词:一次“归来”;二次“归来”;色彩
  作者简介:赵妍煜(1993-),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
  戏剧是人类的自我实验。同样,电影是人类情感的凝聚与表达。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正是将镜头聚焦于个体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对当时那个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人性与人情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一次“归来”:奋不顾身方知刻骨铭心
  丹丹的眼神在跳舞时是那么的闪烁、炯炯有神、富有光彩,但是当听到自己父亲逃跑时的消息,却那么的麻木、空洞,甚至在听到自己父亲的名字与“逃犯”、“狡猾”、“老右派”等等这些刺耳的名词联系到一起时,没有生气,没有愤怒,只是静静地听着,坚定地点头。“父亲”这个概念在丹丹心里是严重缺失的,这在影片后面,在父亲的照片统统被剪成空白这一细节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所以,在表态时,丹丹的态度表达的是那么干脆利落。“他跟我没关系,我服从组织决定”,话语一出,冯婉瑜略带惊讶和愠怒地转头看着自己的女儿,我想那一刻,冯婉瑜对自己的女儿是陌生的,也是寒心的。那是她的父亲啊。这在后面冯婉瑜即使失忆了也不原谅丹丹可以看出,丹丹给冯婉瑜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抹灭的。但轮到婉瑜自己表态时,她是那么的难以启齿。冯婉瑜的眼神自始至终是哀怨的、焦灼的,当他听到陆焉识出事时,她表现出的是担心。是的,陆焉识对冯婉瑜来说,是她的丈夫、她日夜牵挂的人。婉瑜没有办法和自己心爱的丈夫划清界限,没有办法做到陆焉识和她没有关系,她不想服从组织决定,只能勉勉强强挤出两个字——“明白”。在那样的高压环境下,她能改变什么?只能“明白”。
  陆焉识雨夜冒险跑回家中,在整个过程里,没有配乐,也没有过多的台词,只有被无限放大的情感。陆焉识轻轻转动门把手,以及趴在地上看到透过门缝的一道橘色的光,这两个场景导演都用特写镜头来处理,颇具内涵。门把手和那一道暖色的光,都是家的象征。屋内的冯婉瑜已然是热泪盈眶,这是一种情感的细腻流动,是一种心有灵犀,缓慢却极富张力,沉默却暗涌着热烈。当婉瑜走向门口时,步伐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最后手足无措地站在门口,我们可以体会到婉瑜矛盾纠葛的内心。随着影片的主题曲《渔光曲》的响起,陆焉识和冯婉瑜高喊着彼此的名字并奋力跑向对方,这时镜头缓缓拉远,以一个全景展现在观众眼前,我们可以看到陆焉识和冯婉瑜就差那么短短几步便可相拥,却生生被阻挡、拉扯,两人渐行渐远,无力反抗。终究还是没能相聚。与此同时,冯婉瑜无论是无语凝噎潸然落泪,还是奋不顾身无所畏惧,着實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烈度”。
  “逃狱归来”可谓是影片的一个高潮段落,也是影片节奏紧凑气氛紧张的一个重要章节。这一节将陆焉识与冯婉瑜的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情绪的内敛与高涨安排的错落有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忽略电影声音的作用的。《渔光曲》在男女主人公奋力想跑到对方的身边时响起,极力渲染了两人情感的苍凉感、无力感与悲剧性。同时,两人挣扎着想要到对方身边去的画面,也赋予了《渔光曲》以形态,使得音乐本身的悠扬也浸透出无限的悲怆与辛酸。正是由于声画的完美结合,使得影片在缓缓地叙事中隐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
  二、二次“归来”:琴声中蔓延出无限柔情
  除了“逃狱归来”这一片段以外,“平反归来”以后陆焉识弹奏《渔光曲》这一片段也十分感人。这一段也是情感被放大的一个过程。平反归来的陆焉识发现妻子已经不认识自己了,惆怅难过之际仍不放弃希望。他以各式各样的身份来到妻子身边,试图唤醒妻子内心沉睡的记忆。这时,《渔光曲》便取代了一切无力的解释和对白,用一个个舒缓的音符,缓缓地诉说着两人的爱情,慢慢地道出焉识对婉瑜的思恋。仅仅一个短短的拥抱,才是真正点亮了主题——陆焉识终于“归来”,是身与心的真正归来,而冯婉瑜终于盼回了她的爱人。虽然时间很短,婉瑜马上又失去了记忆,焉识如同做了一场美梦,很快被打回了现实,但这短短的四分钟,正是影片中最为深刻的情感的升华,它彰显了亲情与爱情的光彩。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台词,从冯婉瑜拾忆到失忆的短短四分多钟,导演以无声化有声,唯以音乐诉衷肠。残酷的現实中蕴藏着短暂的美好,以美好戛然而止的梦,更显现实的悲凉与无情。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在社会背景前提下的两次“归来”,不妨回归至情感,以两人感情作为支撑点,也体现出了两次“归来”,即逃狱归来和琴声中的身心合一。我想,这才是导演为我们所阐释的真正意义上的“归来”吧。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赵树勤,杨杰蛟.拒绝遗忘——论张艺谋电影《归来》的叙事姿态[J].北京:中国文化研究,2014.
  [3]胡洁菲,王苏君.论电影《归来》对原著的解构主义改编[J].贵州:电影评介,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你好,疯子》作为一部悬疑剧,让人不断追问:疯子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他们要走向何处。正是这几宗谜,恰恰引发了我们关于生命的终极思考。《你好,疯子》无论从技术层面、内容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是悬疑电影的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你好,疯子》;谜宗;人物身份;主体人格;命运  作者简介:王嘉仪,女,研究方向:文艺评论。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八十年代伊始,艺术电影开始进入中国电影人的视野,由于艺术电影的特殊性,许多在不同类型电影中出现的意象在艺术电影中被消解与重构,其中,“家”在传统电影中作为一种反复怀念的“心灵港湾”的意象化表达,在艺术电影中通过多种方式被解读,成为了电影叙事的重要内核。  关键词:艺术电影;“家”;逃离;回归;反思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滚滚红尘  你我偶然相逢  迷人的笑容  清秀的倩影  为之倾倒  怦然心动  剪不断  理又乱  相思之情驻心中  是谁说过  不是萍水不相逢  难道前世有约  情定今生  既然相遇  为何却又不能同行  情深缘浅来去匆匆  最怕相知后又分别  因为  相思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你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  给我留下一个美丽的梦  夕阳下  独留我在红尘渡口  痴痴地把你等  你走了  我无法挽留  此
摘 要:《铸剑》是鲁迅根据中国古代神奇故事改编而成的浪漫主义杰作,诡异神秘的氛围,夸张离奇的情节,热烈鲜明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彰显着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所被唤起的美感经验是非常独特的:悲剧美与喜剧美的共存。鲁迅运用控制“距离的矛盾”、设置互补型的人物形象和综合运用幽默、讽刺、夸张、批判艺术手法三种方式达到这种美学效果。  关键词:美感经验;距离的矛盾;
摘 要: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大多处于边缘地位,进入我们视野的优秀少数民族作品并不够丰富,本文着力以优秀的女性少数民族作家叶广芩为例,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界定、身份认同及其探因以及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方面,剖析了其小说中对满族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叶广芩;身份认同;民族身份  作者简介:廖忠扬(1992-),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业文学硕
摘 要:随着近年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电影中一直被带有歧视性的词“弱势群体”所贯穿,使中国形象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电影带给受众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要求受众挖掘在电影中潜藏和虚指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电影产业正通过悄无声息地传播手段来以此宣扬自身的政治立场、霸权主义、文化侵略,通过对影片的解读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美国在影片中利用的一系列策略与方法,进而也就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破解
摘 要:1912年英国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撞击冰山沉船事件在二十世纪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1958年导演罗伊·沃德·贝克导演的电影《冰海沉船》以理性冷静的视角分析该沉船事件,夺得了美国1959年金球奖桂冠。本文就该片的叙事、主题、结构等方面,与《泰坦尼克号》对比,浅析灾难片《冰海沉船》的影片风格和人物精神面貌。  關键词:冰海沉船;主题;叙事  作者简介:郑新然(1996-),女,河北唐
摘 要:威廉·斯泰伦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苏菲的选择》是其成名作之一。小说主要从女主人公苏菲出发,以奥斯维辛集中营及战后的美国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一生面臨三次选择以及寻求创伤恢复最终恢复失败以死得以解脱的悲惨命运。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之后,当生存成为可能,她又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凶残的鬼门关逃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了呢?本文主要
摘 要:王小波是中国小说艺术创作中的异端,学术界针对王小波的研究也已经从现象研究进入到了文本研究。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更加已经被称为是经典作品。但是,王小波的长篇小说却始终都被忽略,这也却成为了一种怪现象。这也是《青铜时代》的知名度远远低于《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为王小波对中西詩学的不断研究与努力,更加从叙事开放性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叙事;游戏;王小波;《青铜时代》  
课题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及其深层动因研究”(项目批准号:WQN2016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空间叙事理论融合了叙事和空间两种概念,是后经典叙事学的一个发展分支,也是近年来叙事学的研究热点。笔者尝试在空间叙事理论视域下,从文坛巨匠纳博科夫的时空观、空间意象、空间主题、空间形式与结构等方面探讨纳氏小说的时空叙事特征。  关键词:纳博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