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豆儿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早上六点不到,天还没大亮。
  我把炉子生好,打了一壶水,放上去。我准备用烧水的时间,背十五到二十个英语单词,然后再做早饭。外面响起急促的脚步声,院子里传来动静,似乎有四、五个人已经进到院子里了。
  “二爷爷,二爷爷,二爷爷!”他们一进院子,就有人大喊道。“快点出来看呀,我捡到一个奶娃儿。”
  隔壁的二舅家都起得早,每天这个时候,我的舅母和表姐已经在厨房忙着准备做早饭。如果没有别的要紧的事情,二舅就坐在他家门口的石凳上,抽烟。果然,那边话音刚落,就听见二舅问:“在哪儿捡的?”
  “我早上起来挑粪,路过胡豆地的时候捡的。”我听见一个男人在说。紧接着,又听见舅母说:“哎呀,外面还在下雨,娃儿都湿了。”
  “是的,也不晓得是啥时候丢在地头的。这个天气,早上还是有点冷。幸好还只是下了点毛毛雨,没下大雨,要不然早冻死了。” 我听出说话的人是金贤大哥。按理说,他跟我是一辈的,不能管我二舅叫爷爷。他之所以这样叫,是跟着儿子大勇和小勇的辈分叫的。村里有这个习俗,大人带了孩子以后,就都随子女称呼长辈了。他的儿子大勇跟我是同学,因为跟我差着辈儿,他也要跟着大勇叫我“孃孃”。
  “哎呀,这是哪个挨千刀的……娃儿是随便生来耍的吗?既然不要,就不要生嘛!”
  “二奶奶,你是善心人。要是人人都跟你一样,就好了。”
  我打开门,院子里的情形看起来有点混乱。除去外面来的人,加上二舅家里的人,还有姨妈家的人,院子里已经有十多个人了。二舅果然和我想的一样,确实是抽了烟的,手里还捏着掐灭了的半截儿烟头。遇上突如其来的事情,他一时没顾得过来,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将这半截儿烟头放好,也没有随手丢在地上。大勇也在场,就站在金贤大哥身边,眼睛紧紧地盯着每一个正在说话的人,神情专注而紧张。可能之前是跑着来的,就是到了现在,还有点呼哧呼哧地喘气。我不出声地看了一会儿,他才发现我在。然后,在我耳朵边小声说:“这个奶娃儿,是我在胡豆地头捡的!”
  我被这个事情惊讶到了。
  “真的,真的是我捡的。”
  这话没有让人眼睛一亮,我反而是不安地动了一下。
  金贤大哥怀里有一个暗红色的包袱。
  舅母接过包袱,紧紧地搂在怀里,突然对着站在她旁边的三姐喊:“哎,老三,你还是见机点,赶快去把你儿子的小毯子找出来……”三姐才抬脚,她又对着大姐喊:“你,去弄点米汤来,要热的。”舅母现在的样子像是一个指挥官,就是说话的时候,让人听着觉得她有点生气。
  一条旧围巾,虽然还是红色,已经被洗败色了,有点泛白,不如新的时候鲜亮。看得出来,这条围巾过去深受主人喜欢,像是经常戴的。现在,有人用它包裹婴儿……然后,大勇在胡豆地里捡到这个包袱。我能想到的是,这个包袱肯定是有人从另一个地方转移过来的。可是,什么人转移的,又会是从哪里转移过来的呢?
  有人撩开围巾,刚好露出婴儿的脸。这孩子的脸和嘴唇冻得发青,似乎气息也越来越弱,像是快没了呼吸。他们说话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小家伙是不是还活着。这话犯忌讳,不敢说,只好憋在心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舅母一把拽过三姐手里的毯子,拢在包袱外面。然后,又觉得不妥,就往堂屋里去,将包袱放在饭桌上,打开毯子和包袱,小心翼翼地将裹在婴儿身上的湿围巾抽出来,扔在地上,再将毯子重新裹紧。整个过程,在场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包袱里是个女婴,一个才出生的女婴。我看见的婴儿,身体瘦小,皮肤皱巴巴的,肚脐那里的血还没干,不过已经凝固了。
  “呃,是个女娃子。应该是重男轻女……有些人就这样,老想生儿子。”二舅说。
  “要是没得女子,哪里能生出儿子?”舅母没好气地说。
  “这个你就不懂了,‘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说的就是这些人。”二舅说话的时候,划了根火柴,将手里的半截儿烟又点上了。
  大姐去厨房弄了点米汤,出来的时候,碗里还冒着热气。就因为小家伙太小,舅母觉得勺子用不上,让大姐又回厨房拿了一根筷子。筷子是用来蘸米汤的,事出突然,家里没有奶粉,只好将就用米汤了。这么小的婴儿,怕是生下来还没吃过东西,现在又冻成这样,米汤滴在嘴唇上,她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像是在装死。
  “你倒是张一下嘴啊,不吃东西咋行呢。”舅母有点着急了,就用手指去拔了拔小家伙的嘴唇,好像马上有了效果,有少量的米汤进到婴儿嘴里去了。
  大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金贤,你说是在胡豆地头捡的,是哪块胡豆地?”二舅问金贤大哥。
  “小河堤边上那块胡豆地。二爷爷,你也晓得,那块地不是我家的。胡豆苗有半人高,胡豆也开花了,要真藏个人在里头,找都不好找。要不是大勇听到有动静,我可能不会注意到,胡豆地头还有一个奶娃儿。”金贤大哥说话的时候用胳膊碰了碰身边的大勇。
  因为捡了一人回来,而且这人还是活的,大勇就有点洋洋得意了。现在得到父亲的暗示,马上就意识到,下面应该轮到自己说话了。
  “我是跟我老汉儿去做活路,走到小河堤的时候,听到那块地头有动静。我先还以为是鸽子,就捡了块石头扔过去……”话还没说完,舅母马上接过话:“天,幸好你没打中,要不然她还能活到现在吗?”大勇用手挠着头皮,解释说:“我也没想到,只当是鸽子或者是斑鸠,我就是想吓唬吓唬。石头扔过去,又没见它飞走,我就晓得不是了。我又以为是地头跑的秧鸡,跑过去一看,发现胡豆地头有一个奶娃娃。”
  “當时除了你两爷子,还有没有看见其他人?”姨妈在一旁帮忙问。
  “没有。除了我和我老汉儿,再没得人了。”大勇语气十分肯定。
  金贤大哥郑重地点头,证明事实确实如此。
  “你也是不想一哈,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肯定不能让人看见,看见了还了得。”二舅说话的时候,两个眉头快要拧在一起了。   我想着一些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故事在这个时候,包袱里应该还有其他的东西才对。比如大人留下以后相认的物件,或者是写个纸条,说明舍弃的原因,小孩的生辰八字……实际上,我们都看清楚了,小孩身上除去一张包裹用的旧围巾,别的什么都没有了。情形就是这样,与故事里不一样,就像是对方早已打定主意,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的问题是,突然捡了这么一个奶娃娃回来,事情有点棘手,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么小的奶娃儿,看着怪可怜的,这个……咋整呢?”金贤大哥说话的时候,反复搓手。
  二舅是村长,他不吭声,大家也不吭声。村里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平时就是捡一只猫儿、狗儿,都不是常有的事情。现在捡一个活人,所有人都毫无思想准备。舅母小声问了一句:“会不会过两天又后悔了,又回来找人?”
  “不会。”
  有三个人,姨妈、二舅和金贤大哥都一口否定,他们都认为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还有些人没有说话,大概也是这样想的。而我,早就这么认为了。
  “你看,我家里已经有两个儿子,现在又都十多岁了,我要是再年轻几岁,倒是想养这么一个女儿。我这把年纪,现在弄个女娃娃回去养,怕是不合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家偷生的。”金贤大哥说话的时候,眼睛不停地瞟舅母怀里的女婴。“我又不能见死不救,还让她在胡豆地头受冻挨饿。我把挑粪的挑子都撂在路边,先把人抱回来,就直接送二爷爷你这儿来了。”
  “你是对的,大小是一条人命。”
  “要换了是我,也是跟你一样,不能让她就这样冻死。”
  “我主要是害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连家都没敢回,就赶紧送过来了。”
  姨妈大声笑起来,笑得呛着了,连着咳了好几声。“我经常看见大勇妈下地做活路,她那个肚子,看起来正常得很,一点都没有鼓起来。再说,我昨天还看见她,一大早就在堰边上洗衣服,我们还说了话的……要说这娃娃是你家偷生的,没得人相信!”
  “就是,就是。我屋头的事多,她一天忙都不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生娃儿。”金贤大哥说话的时候,伸手去拉大勇的手,像是马上要走的样子。
  “你等一下,这个娃娃放我这里,怕也不合适。你还得抽个时间,跟我一起,把她送到乡上去,顺便把事情说清楚。”
  二舅把金贤大哥叫住了。
  金贤大哥略微有些犹豫,很快就露出轻松的笑容,答应了。
  舅母不同意二舅的决定,她不反对把孩子送乡政府去,就是觉得孩子现在太小,又才受了冻,身体虚弱,经不起这样折腾,怕弄出事情来。她认为,就算要送乡上去,也得等孩子缓过来,能吃能睡才行。大家都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就七嘴八舌地帮着出主意。二舅想想也觉得只能这样,他也不敢冒险,弄不好还真有可能出大事,就决定孩子还是先放在自己家里。二舅就想和金贤一起,尽快找个时间去乡政府把事情汇报清楚,免得夜长梦多,节外生枝。
  持续的嘈杂声,把一个院子的人都惊动了。我母亲衣服扣子都没系好,就跑出来了。她怎么也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伸手撩开裹小孩的毯子,看见奶娃娃的脸。她一询问,就是有人又把事情从头到尾再叙述一遍。
  2
  这个弱不禁风的婴儿,从我看到她的第一眼起,就在想:她还能不能活。
  如此柔弱的生命,必须要悉心照料,她才能活过来。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她竟然还是挺过来了。舅母不过是让她暖和些,又喂了些新鲜的米汤,她就恢复了元气,脸上很快就有了血色,看起来粉扑扑的,很是惹人怜爱。
  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孩子的父母是谁,姓甚名谁。只知道,孩子是从胡豆地里捡回来的,就随口给她取了个名——小胡豆儿。
  我喜欢这个名字。
  大勇曾经拉着我去过那块胡豆地,离田埂不远的地方,有一处胡豆苗七倒八歪,显然是被人踩踏过。大勇指着那些凌乱的胡豆苗,说他就是在那里捡到小胡豆儿的。这个季节,村里有大片的胡豆地,也正是胡豆苗开花的时候。在我的心里,胡豆花不算什么花,从来没仔细看过它。大勇在胡豆地里捡了一个孩子,这感觉就像是胡豆地里摘了一个娃娃,我这样想着,就不禁多看了它两眼。白紫相间的胡豆花不大,跟指甲盖差不多大小,其实姿态远不如旁边的豌豆花婀娜,也没有艳丽的颜色,倒是素雅得很,带着一股清晨的自然气息。
  捡孩子这种事情很稀奇,所以传得快,短短几天的工夫,村里、村外的人都惊动了。有人呼朋唤友地来看孩子,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一种难以描述的怜悯。来的人都会把小胡豆围在中间,挤在一起窃窃私语。女人们比较不讲规矩,多说一会儿话,就会叫嚷着大笑,制造出烦人的喧嚣。看得出來,他们中间不乏有好心人,带着自家孩子穿过的小衣服过来。也有来看热闹的,有比较重的好奇心,就是单纯地想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打听清楚。来的人多了,就无端生出许多猜疑,无凭无据,纯属个人想象。
  二舅第二天就去了乡镇,还真是把金贤大哥叫上了,他们要把事情如实汇报给乡政府。两个人很快就回来了,乡政府并没有及时给出处理意见,也没有派人来实地了解详情。据说事情已经很清楚了,还需要开会研究,再向区上汇报,区上还要往县上汇报,县上要不要向省里汇报,就没有往下说了。在这之前,大家都以为乡政府针对此事,很快就会有举措,极有可能会派人来把孩子抱走。现在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也不知道乡政府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解决办法,既然说还要往上报,那就还得有点耐心等。当然,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会把捡来的孩子,送到孤儿院去,再让那些婚后没有生育的家庭合法领养。事情显然是有流程的,听起来还有条不紊,但是有点复杂,也过于繁琐,一般的人搞不明白。至于他们说的孤儿院,村里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地方,更是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好像是离我们不近。
  姨妈说:“一开始,就应该把小胡豆儿抱去交给乡政府,看他们咋个办。”
  “对,对,对,就该这样。”有不少人附和。
  二舅悲观地说:“他们个个都忙,屁股都不落板凳,哪个像是会带娃娃的……”   事情就是如此,确实不能想得太乐观,但不影响小胡豆儿成为全村的话题。小胡豆儿从哪里来,父母是何许人,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秘密,成为妇女们见面饶舌的材料。就连孩子们在学校,也要叽叽喳喳地说小胡豆儿的事情,就像是在说一个没有谜底的谜语。人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地毯式地搜罗出许多怀疑对象,再逐个排除。好长一段时间,很大一部分人都在急于与此事撇清关系,同时还要谴责这种罪行,表现出一种深恶痛绝的愤慨。
  我也没有想到,小胡豆儿捡回来以后,就一直是三姐在照顾。或许,是因为那天早上,小胡豆儿用了她儿子的毯子,就连毯子带人一起交给她了。起初的那几日,家里没有奶粉,她就给小胡豆儿喂米汤,有时候还将面粉和着水,放在火上弄成糊糊。不管给小胡豆儿吃什么,她都肯吃,而且还能吃得饱饱的。总能听见小胡豆“吧叽吧叽”地吮着嘴唇,就像是只要有食物,她就有了力气,有了力气就会胃口大开。即便是这样,三姐还是去集市上买了奶粉回来,就想让小胡豆儿喝上奶。我们都看得见,每次冲泡奶粉,她都要自己试水温,生怕烫到小胡豆儿。
  二舅看见了,提醒三姐:“这娃早晚是要抱走的,不要太劳神了。”
  三姐不搭话,只顾着喂小胡豆儿喝奶。
  “我跟你说的是真的,你要是把她留下来,会挨罚款的。”
  三姐警觉地望了一眼院门方向,像是感觉到外面有人。见没有人进来,就又放心了。
  “你不晓得,外面的话越说越难听,说这娃不是捡来的,是你超生的。”二舅还是坐在大门边的石凳上,“吧嗒吧嗒”地抽烟。
  “戳锅漏!”三姐耳语般嗫嚅道。
  “明明是金贤从外面捡回来的,还是有人不相信,怀疑是我屋头的人生的。你偏偏又生的是儿子,不能再生二胎。你要是生的是女儿,政策还允许你再生一个。问题是,你现在不明不白地养一个奶娃娃在屋头,住得近的就不说了,住得远的又不知情,也难怪人家要怀疑。”
  “一些戳烂事的人,没得意思。光是耍嘴巴劲,有本事就把娃儿抱回去养。”
  二舅又“吧嗒吧嗒”地抽了几口烟。
  “哪个敢来抱?要真抱回去,都要挨罚款。”二舅眯着眼睛想了想,又说:“如果要挨罚款,还不如自己生。捡来的终归不是亲生的,没得血缘关系,说不一定淘神费力,最后还是白干。这些天,我在想一个问题,娃儿是捡回来的,又不是你生的,我们家要是养着她,也算是做好事,按理说不应该罚款。”
  三姐听着二舅这话,脸上露出浅笑。
  “我哪天还是再去一趟乡上,找领导把这个事情问清楚,看他们是咋个考虑的。不能因为我是村长,就把娃儿放我屋头,地头的活路都做不完,我们哪有时间照顾这么一个奶娃儿。如果,我是说如果,他们实在没得地方安置,还不如明说,干脆让你养着了。”二舅一个人自言自语,好像是急着要拿主意,又有些犹豫。“他们有可能不得把娃儿给你,这样好像不合法。你要是想把她留着,他们就只能当是你超生,那就得罚款。”
  “不是我生的,也要罚?”三姐抬头问。
  “不是你生的,你一旦养着,那也就是你的了。我觉得,是要罚款的。”
  “那……我,还是不要了。”
  嘴里说着不要,视线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怀里的小胡豆儿,反而抱得更紧了。小胡豆儿已经睡着了,才喝过奶,脸微微有点红,均匀地呼吸着,像是在做梦。没有人知道,这么小的婴儿会做什么样的梦。老人们说的还真是一点不假,新生儿是见天长,一天一个样。小胡豆儿才捡回来的时候,皮肤皱巴巴的,眉毛和脑门上还有浆着一层东西,自己慢慢脱落,然后小胡豆儿就长大了不少。才不过几日,面部的皮肤变得细腻了,还泛着一层薄薄的银光,像是才剥了皮的土豆。
  “这样最好。我是怕你和她处久了,对她动了感情,到时候舍不得分开。”二舅叹气似地吐出烟雾,手里的烟抽得只剩下烟屁股,已经不能再抽了,他还要使劲叭一口,才在地上将它使劲摁灭。霍地站起来,进屋找了一把锄头,准备下地干活去。
  三姐的眼圈红了。
  她隐约感觉到事情的结局会不如意,还不得不接受,这是一种相当无奈的心情。一会儿工夫,二舅连着说了几次“罚款”,就像他不是她的父亲,而是一个与她不相干的人。两人的关系在话语间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显得生硬,而且还是遥不可及。
  凡是识字的人都知道,“女”和“子”可以组成“好”字,一个家庭里除去要有儿子,还要有女儿,才算完美。
  三姐没读多少书,只上了小学,没上过初中。她应当也是希望,能够再有一个女儿。只是,她第一胎就生了儿子,已经不能再生二胎了。“只生一个好”,这样的标语在村里随处可见,早已经被人用白色的灰浆,刷在许多人家房屋的外墙上。我们生活的这个院子,二舅是村长,姨父是村书记,我母亲是村妇女干部,计划生育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常挂在嘴边,成为一种与年轻人交流的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些话我都听得烂熟:第一胎生的是儿子,就不能再生第二胎;若第一胎生的是女儿,间隔五周岁,還可以再生二胎。
  也就是说,三姐想要再生一个女儿,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是提都不要提。与她一样的情况,别人有可能违反政策,但是她不能够。别的不说,她家里有一个村长父亲,哪里会让她肆意妄为。而且,我那个二舅喜欢与人讲道理,逮住机会就要讲,再小的道理都会被他讲成大道理,总不让人舒服。
  我安静地坐在自己家门口做作业,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听完他们的对话。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捡了一个被抛弃的孩子,还说什么罚款之类的话,这是什么计划,什么生育,什么政策?心想:“还真是奇怪的逻辑……”
  3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乡上好像把小胡豆儿的事情给忘了。
  近来,二舅频频去乡镇,就是去乡政府打听,小胡豆儿的事情研究得怎么样了,是否已经汇报到县上了,有没有给出一个处理办法。二舅总是兴冲冲地出门,感觉是马上就会得到答案……回来的时候,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带着忧愁,还有一些不安的情绪。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的,说事情已经研究过了,也向上级汇报了,需要耐心等待。就这样,又等了好几个月,再问还是同样的答复。在这件事情上,二舅极有耐心,隔三岔五还是要去问,哪怕他已经猜到答案,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问。起初,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对小胡豆儿的事还比较殷勤,时间长了,慢慢地失去了耐心,不怎么搭理这件事情,后来就开始采取回避态度,看见二舅就躲,就好像他是来制造麻烦的。   小胡豆儿一天天长大,明显长得跟二舅家的人完全不一样,单看模样就不像是一家人。或许正因为这样,外面那些不着边际的闲言碎语逐渐少了,大家似乎已经相信,小胡豆儿确实是捡来的,不是三姐亲生的。
  一个被父母舍弃的孩子,还是健康的孩子,没有缺胳膊少腿,谁见了都会顿生怜爱之心,不由自主地想为她做点什么。于是,大家开始疼爱起这个孩子来,时不时有人送一袋奶粉,或者是几个鸡蛋,都希望把她喂得饱饱的,快点长大。
  我经常听见有人当着孩子的面说:“可怜的小胡豆儿!”
  谁都看得出来,二舅这个村长越来越忧心忡忡,小胡豆儿的事情悬而未决,一切都还不明朗,就跟石头似的压在心上,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在这件事情上,即便是村长,他也只能坐待事态的發展。舅母倒是没有说多的话,她就由着三姐养着小胡豆儿,还经常搭手帮忙照管。
  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冬天都来了,小胡豆儿还叫小胡豆儿,仍然是没名没姓,甚至连户口都没有。事情好像也只能如此,也许再等久一点,乡政府就会派人来,把小胡豆儿弄走。如果这样想,小胡豆儿不会长住,现在顶多算是寄养在三姐这里。但是,没有人就这件事情,正式与她交涉过。
  这样的日子倒也平静。
  就在大家都以为,乡政府已经把小胡豆儿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他们突然来人了,而且不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这样的阵势有点大,惹得村里的狗都接二连三地叫起来了。有人马上就意识到,来的是计划生育工作组。看他们往大院这边来了,就有人像风一样跑来报信:“搞计划生育的来了!”
  这话很是让人吃惊。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之前毫无征兆。院子里住着村里的村长、书记、妇女干部,也没有一个人事先知晓,就像是全白瞎了。但是,当对方说明身份,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事原本就没想惊动他们,还有可能预先作了交待,事前作了保密工作。
  带队的是一个瘦削的男人,大概有三十多岁。此人看起来一本正经,不像是随和的人,应该还是一个很难取悦的人。二舅、姨妈、还有我的母亲,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坐,没有人拒绝,也没有人进屋,一群人就站在院子里。男子一开口就说要找我三姐,还有小胡豆儿。当然,他们并不记得小胡豆儿这个名字,只说要见到那个捡来的娃娃。
  舅母说:“刚刚都还在,才将背起娃娃出去了。”
  “去哪儿了?”瘦男人警觉地问。
  “菜地,弄猪草去了。”
  “你们去一个人,把她喊回来。”
  “没得好远,要不了一会儿,她就回来了。”
  “你看,我们这么多人,都在等她,还是早点喊回来的好。”
  “哦,”舅母说,只是说,“哦”。
  三姐的儿子在边上听见了,差不多像是翻跟头似地跑出去了。
  二舅在一旁插不上话。
  有一部分人是亲眼看见他们进了我们院子,还有一部分人是听到了风声,争先恐后地跑来看热闹。不知不觉中,院子里就挤满了人。
  三姐不在,工作组的人都不怎么说话,嘴上像是打了封条一样,没法从他们的言谈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猜不出他们此行的目的。村里人头脑简单,还以为他们已经有了办法,能够为小胡豆儿安排一个永久的安身之处。
  我看了一眼二舅,他先前好像还挺有把握的样子,现在没了那种信心,还是一脸迷惘。我还看得出来,二舅和这个带队的男人并不熟悉,和工作组的其他成员也不熟。我早就从母亲那里也听说过,计划生育工作有难度,常常需要异地交叉开展工作,避免因为沾亲带故,就通风报信,心慈手软。看眼下的情形,就像我母亲说的那样,采用了一种很正式的手段,就是要来一个措手不及。我隐隐感觉到,事情好像是越来越复杂了。
  人还没有回来,站在院子里的人不着边际地闲聊,谈论耕种和天气,就是不谈眼前的事情。尽管村里的人都很想知道,事情到今天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局,但是,无论他们的心情如何急切,就是绝口不提。他们只是悄声地开着玩笑,也都是轻轻地说笑,没有大声喧哗。
  不久,三姐背上背着小胡豆儿,手里牵着儿子,急急忙忙地从外面回来了。她一进院子,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
  “你背上的娃娃就是捡来的?”瘦男人用郑重其事的声音问道。
  三姐轻轻地点头作为回答。她用发抖的手擦着自己额头的汗,刘海散落下来挡住了眼睛,也没顾得撩开。就因为要照顾小胡豆儿,她把头发都剪短了,看上去并没有显得比之前利索。她不习惯被这么多眼睛盯着看,犹豫了一下,把小胡豆儿从背上解下来,抱在怀里。孩子柔弱的身体紧紧地贴着三姐,红扑扑的小脸一个劲儿地往她胸脯那里蹭。三姐一下就脸红了,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显得更拘谨了。
  “是个女娃?”
  “嗯。”
  “叫什么名字?”
  “没名字。人家金贤在胡豆地头捡的娃娃,送到我们这里来,也不晓得还能养多久,没敢取名字。”舅母高声说道。
  “我知道,你也不必告诉我了,情况我都知道。”舅母瞥了瘦男人一眼,没再说话。
  “情况我们都知道,也研究过,并且还向上级领导请示过,” 瘦男人清了清喉咙,眼睛望着三姐,院子里突然没了动静,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人大气都不敢出。“你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就不具备收养资格。”
  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众人还是一片哗然。
  “鉴于你养了她这么久,也辛苦,还有了感情。如果你舍不得,还想收养这个孩子,我们也愿意帮你想办法……可能得缴一定金额的罚款,然后才能办理相关的领养手续,包括给孩子上户口。”
  “咋能这个样子呢?”站在二舅边上的金贤大哥说,“别个家丢在胡豆地头的娃娃,要是没得人管,早就死了,哪里还活得到今天。这个事情,我跟二爷爷一起到乡上汇报过,是你们没有及时处理。你们好不容易来了,还以为你们是来解决的,没有想到你们是来罚款的。”
  “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也是来帮忙想办法的。你们都看得见,她已经有一个儿子,要是再养一个,我们就只能按超生来处理。但是,这不代表她真的超生,也就是说……”   院子里一片寂静,有人咬着耳朵说:“这不合理!”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蔓延。
  “行啦!各们乡亲,”瘦男人用仁慈的口吻说道:“我们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这个事情,今天不管是谁,就是村长的女儿想要收养这个孩子,那也得一视同仁,也得合法才行。如果当事人同意交罚款,我们也愿意把孩子留下来,同时把户口问题一起解决。”
  二舅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这些人来了这么久,没有一个人主动与他说过话,当对话进行到这个时候,有人突然提到“村长”二字,好像还是要把他拉进事情中来。他先期已经陷入尴尬的处境,瘦男人说话的时候,看都没看他一眼,倒像是他在故意怂恿,或者包庇家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这让他不能抬起头来,理直气壮地说话。
  “人家是捡来的,又不是超生的,也要罚款?”人群中有人问。
  “对,肯定要罚。”
  “为啥子呢?”
  “如果因为不允许再生,就允许去外面抱一个回来养,这个跟超生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家不是抱的,是捡的。”三姐小声申辩。
  “我知道,这孩子是捡的。我不是在说你,不过是在举例说明。事实上确实有这种情况,有人想生儿子,结果生的是女儿,就只好偷偷地抱给别个养,自己又继续生儿子……”
  不知道是因为哪一句话,舅母冲动地挤到瘦男人面前,不耐烦地嚷道:“我们乡下人说话直来直去,不喜欢兜弯子。你还不如直截了当地把话说明白,我们要出好多钱,你们才把这个娃娃给我们养。”
  “你们应该清楚,如果按超生二胎的标准,大概是几千块钱。当然,你家情况特殊,可以酌情考虑,适当少收一点。”
  舅母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才站稳。她就想快刀斩乱麻,事情早完结早安心,还以为几百块钱就能够把事情解决,大不了就是千把块钱的问题。当她听到对方说是好几千块钱的罚款时,她显得毫无思想准备,甚至是有点害怕了。这也难怪,这么大一笔钱,况且还超出她们的财力之外了。
  围观的人已经充满感情,人群中发出一片叹息声。事情发展到现在,让人看着难过,有人几乎要落泪了,大声嚷道:“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
  三姐愣在那里,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了,兀自立在原地一动不动,一脸的凄凉和落寞。谁也没有想到,她突然就把小胡豆儿往瘦男人怀里塞。嘴里说:“不要了,不要了,我没得那么多钱……你们,还是把她抱走吧。”话还没说完,就哭起来了。满院子的人都看见了,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还真是哭得一塌糊涂,让人心酸。
  工作组所有的人可能都没有想到,三姐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举措,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人觉得她是在发疯,大家都相信,她这样做是一时想不开,控制不住自己。有人近乎恳求的口吻说:“不要这样,会把娃娃吓坏的。”
  这个时候,小胡豆儿还真的就哭起来了,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三姐真这样做了,工作组的人反倒不知如何是好,显得有些尴尬。瘦男人就像是捡了一块烫手的山药,就想把小胡豆儿尽快还给三姐。三姐似乎已经没有了力气,整個人像是要瘫在地上了。姨妈实在看不下去,就主动过去把小胡豆儿给接过来,抱在怀里。小胡豆儿到了姨妈手里,闻到熟悉的味道,慢慢就不再哭闹了。
  “你们是不是要跟我说钱?既然要说,那我们就一笔一笔地来算这个账。”舅母不紧不慢地说:“这个娃儿,今天还不能让你们这样抱走,得先把账算清楚。在场的,除了有你们搞计划生育的,还有我家左右邻舍的。大家都晓得,娃儿从捡回来那天算起,我们家养了她将近两百天。这段时间,她吃的、用的全是我们自己开销,你们计划生育从来没给过一分钱的帮补。另外,我们一家人全天二十四小时,照顾一个非亲非故从外头捡回来的娃娃,她一天要吃好几顿,还只能少点少点地喂,核桃、花生都是嚼烂了来喂到她嘴头,尿片都洗了不下几百张……我们花在她身上的时间,要不要算钱?这样算的话,你们总共要给我们好多钱呢?”舅母说话的时候,就像是马上要找人拿纸和笔,把账一笔笔算清楚,还要写一个账单出来。
  这话算是说到要害了,大家一下就找到共识,脸上挂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笑。
  有人干脆咧着嘴笑。
  瘦男人不说话,别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出头。瘦男人见没人主动出来帮他说话,就自己继续说:“村长,你看,我就是一个办事的,不过是按政策规定传达给你们,不要误会……”
  二舅铁青着脸。话已经递到他这里来了,他又不能不说话。
  “行了,行了,又没人要求我们。既然是我们自己自觉自愿的事情,做了就做了,不要拿出来说,显得我们小家子气……也不嫌丢人。”
  话是对着舅母说的。但是,这话听着没那么舒服。我就看见站在那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听着这话的表情有点古怪,还面面相觑。
  事情越来越棘手,双方再这么僵持下去,对解决事情毫无益处。工作组中有一部分人的反应已经很明显了,谁都不想继续呆在这里,觉得再这么呆下去不妥当,就像是想马上离开。
  大家很快就明白过来,其实没有谁真的会把小胡豆儿抱走。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不过是故作姿态罢了。
  4
  小胡豆儿和同龄的孩子比,显得矮小。
  这可能是因为,小胡豆没有吃过人奶。村里这么多的孩子,都是喝过自己母亲奶水的,我知道,就她没有吃过人奶。她也喜欢摸三姐的乳房,大概是觉得摸着舒服,并不知道这东西在特定的时期,是可以从里面吮出奶水来的。
  我经常看见,她迷迷瞪瞪地从床上爬起来,头发乱糟糟的,眼睛里充满了天真无邪的表情。我还发现,她醒过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手指轻轻地摩擦自己的左耳垂,然后再放进微微张开的嘴唇上,伸出舌头去舔自己的手指。这已经成为她雷打不动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技巧,被她完全熟练掌握。看起来,这似乎还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情。
  小胡豆儿是从外面捡来孩子,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不可能长得像三姐,也不像二舅家的任何人。事情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争议了,小胡豆儿跟这个院子里的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跟每一个人的关系都很亲密,跟三姐的关系尤为贴近。每每看到,她们两个人在一起,小胡豆儿就像是倾倒过来似的,靠在三姐的肩膀上,显出撒娇的可爱姿态。两个人的脸就这样贴在一起,三姐含着笑,眼睛里露出幸福的神色。   似乎是一瞬间,让我想到:原本是距离遥远的两个人,却意外地成为关系最近的人。
  已经快两岁了,小胡豆儿走路的姿势还不太稳,踉踉跄跄,像是随时都有可能跌倒。只是,那模样倒是长得很像村里另外一家人,而且是越来越像了。
  也不知道是谁先有的这种猜疑,话一说出来,很快又传开了。大家都觉小胡豆儿长得像那家人,而且是特别像,活脱脱像那家人的女儿。当然,大家并不真的以为小胡豆就是那家人的女儿,而是怀疑小胡豆是他们家的外曾孙,也就是他们家女儿的女儿的女儿。这个关系说起来有点复杂,单凭外貌和年龄来看,有可能就是这种关系。这人家有一个女儿,早年嫁到河对面,外孙女年龄不大,顶多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具体年龄不清楚。那姑娘每年都要来外婆家,我偶尔遇见过,但从来没有说过话,我们一个院子的人,和他们家人没什么来往。小胡豆儿长得像这姑娘的事情,要不是外人提醒,我们压根儿就没往上面想。
  我回想起小胡豆儿来的时候,她身上裹着的那张旧围巾,那是一张暗红色的围巾,洗得有点泛白了。可惜当时就被舅母扔了,换了三姐儿子的毯子。如果能保留到今天,它也不能成为证据,来证明小胡豆儿与某人的关系。这种围巾太常见了,乡下的年轻媳妇大多都喜欢红色,颜色图案都差不多。年轻姑娘要是看上喜欢的围巾,马上就会跟着去买一张一模一样的,也就没有谁的是独一无二了。再说,人家敢用这东西裹小胡豆儿,早就想到过这个问题,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旧围巾,不起眼就不可能成为线索。关于围巾的事情,毫无头绪,我也不去多想了,自然也不再提起。
  姨妈就这个问题悄声问舅母:“……要是外面的人说的是真的,你们会不会还给人家?”
  “那都是瞎说的,无凭无据的。”舅母望着在院子里玩耍的小胡豆儿,神色黯然。“这外面,长得像的人多了,难不成都是一家人?”
  “那要是真的呢?”
  “哎呀,还是一个小女娃子,人都还没长醒,咋个可能呢?”
  “有啥子不可能的呢,你都好幾十岁的人了,又不是没见过。那些年,十五、六岁就生娃儿的,多得很嘛。现在的年轻人,还没结婚住在一起的,也是见怪不怪。只是好多人怀上了,也不会真的生下来,偷偷去做了。也有把娃儿生下来的,不过就是非婚生子,主动把罚款交了,等到年龄够了,再把婚结了。隔壁子也是生了娃儿才结的婚,不是吗?就是还没有过这种人……”
  “我在想,”舅母缓缓地说道:“要真是他们家的娃儿,怕是事情没得你说的那么简单,会不会是老汉都不晓得是哪个……哎,你说,怀娃儿是不小心,那为啥子还要把她生下来,生下来又不要。都说娃娃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就是找个好人家送了,也好过把她丢在外面。狗日的,还真是没得良心,狠毒啊!这种人,我量他没得胆量,不敢来找我们要人。就是真的来了,也不给!”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话。
  已是傍晚时分,院子里光线有点暗,天气闷热,像是要下雨。
  我被大勇叫出去,说是有事商量。出了院门才发现,外面还有七、八个人,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大家年龄都相仿。我不知道,他们因为什么事情找我,看他们的神情,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估计应该不是什么坏事情。没人会在院门口说话,就约去小河堤,那外面还有大河堤,两个河堤之间,还有一片开阔的沙滩。我起步跟着前行,才走了几分钟,心里有些不耐烦,犹豫着要不要从他们中间退出来。一方面又好奇,大勇为首的他们,到底有什么事情。这样一种期待,促使我继续前行。
  “喂,天都快黑了,有啥子话不能说的,非得跑这么远?”我心里有疑问,没忍住,就直接说出来了。
  “村里头人多,不方便说话,我们到小河堤再说。”
  大勇还是不说。我就不再问了,默默地跟在他们后面,到了小河堤外面的沙滩上。大家很自然地坐在沙地上,围成一个圈。
  “好热啊!”大勇坐下来,如解重负。他郑重其事地望着我说:“我们今天是来开会的,邀请你加入我们斧头帮。我是帮主,你是副帮主。”
  “啊?”
  “我们斧头帮的宗旨就是:行侠仗义,铲恶除奸,替天行道。”
  我感觉到,在场的人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喜悦。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一股朝气蓬勃的精神,身体不由自主就坐得笔直,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看样子,他们好像事先已有所准备,但又一切都没有齐备。直到现在,这个所谓的“斧头帮”,连领导人物都没有配备齐全,甚至连斧头都没有一把。有可能,男孩子受了港台片的影响比较大,他们被强行植入了道规理念,觉着天下的事情需要用武力来解决。显然,大家都在等着我开腔,需要我表明态度。
  “我……做不来。而且,‘斧头帮’这名字,不好听。”
  “是吗?”大勇习惯性地挠了挠脑袋。“你能不能想一个更好的?”
  我仅仅是觉得‘斧头帮’不好听,但我没有帮忙去想别的名字。男孩子的脑袋里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天马行空。女孩子的思想相对狭小,突然给我一个副帮主的位置,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确立了帮主和副帮主的位置,他们就开始说小胡豆儿的事情……我这才明白过来,找我做这个副帮主,还是因为与小胡豆儿的关系。在众多人的心里,小胡豆儿的事情,是一个秘密接着一个秘密。村里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都想把事情的真相找出来,还想把背后那个人揪出来,痛打一顿。“斧头帮”成立的第一件事情,明显是办这件事情。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场的每个人都得小心谨慎,要尽可能地去搜集证据。如果能找到那个把小胡豆儿扔地里的人,这个事情就变得有意思了。
  他们陷入一种兴奋之中,却不能感染到我。
  要查这件事情,让它水落石出,没那么容易。我甚至在想,如果大家都这笃定,还不如每人提一把斧头,霸气地找上门,理直气壮地当面把事情问清楚。再不然,就砍下去……
  5
  小胡豆儿长得不算好看。
  我原以为小胡豆儿会长成漂亮的小姑娘,看来是我对她有着过高的期望,现在有点小失望。眼前的小胡豆儿,个子矮小,瘦瘦的脸上镶嵌着一对圆溜溜的小眼睛,整个人站在那里,都不怎么显眼。   或许,三姐对小胡豆儿没有这样的期望。正是因为没有长成漂亮的模样,三姐似乎才觉得安全了。我们都看得出来,她时常在担心,害怕突然有人跳出来,说小胡豆儿是自己的女儿,就把人给领回去了。小胡豆儿不能长得太好看,三姐需要有这种安全感,两个人的关系才能够长久。
  但是,小胡豆儿很可爱,也很机灵。每次看见我放学回来,她就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甚至是手舞足蹈。她的表情告诉我,看到我回来,她是多么高兴。这种好情绪会感染到我,禁不住会多看她两眼,有时候还要走过去逗她玩。
  小胡豆儿的胆子大得令人惊讶,还在言语方面表现出一种早熟的精通。她很会说话,很容易就把人哄得愿意把手里的东西给她。当然,她也会遇到逻辑关系复杂一点的事情,她会略微有些迟钝,于是就要大声尖叫起来,采取一种独有的回避态度,强行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
  我很羡慕小胡豆儿,虽然至今还没名没姓,生活倒是很自在,甚至是有点随心所欲。只要稍不留神,她就会从院子里溜出来,再回来,就脏得跟泥猴似的。大家对小胡豆的爱完全是一种庇护,不带任何束缚的,任由她自然成长。小胡豆儿从来到这个院子的第一天起,就像是进到一个巍然不动的温暖方舟,如果收养她的事情顺利,便可以长久地生活在这里,从而远离外面的一切伤害。
  其实,计划生育工作组后来又来过几次,小胡豆儿的事情一直没能处理,一切还是维持原样。我们都不知道,小胡豆儿是不是还能继续和我们一起生活。
  早上的阳光,从屋檐上方斜射下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屋檐下有一张才结好的蜘蛛网,挂着清晨的露珠,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亮。那上面还粘着一只虫子,在作垂死挣扎……
  头一天晚上才下过雨,院子里满地的雨水。
  小胡豆坐在屋檐下的水泥台上,看一只红公鸡追着一只黑公鸡打架,红公鸡显然已经占了上风,其态度不可一世……小胡豆儿觉着,其中有无比的乐趣,兴奋得“噼啪噼啪”地拍手鼓掌,不时还要把双手举过头,“嗷嗷”直叫,索性还要站起来,绕着圈跑。就算知道我在一旁盯着她,也完全不顾,还要毫无节奏地摇摆着她的小屁股。
  后来,我发现自己种在屋后的香水玫瑰,才开花就被小胡豆连花带朵给全掐了。我问她:“你把我花掐来做啥了?”她笑眯眯地说:“吃了。”
  我差点晕厥。
  我怒气冲冲地向她叫道:“去,一边去。以后不许再碰我的花,要不然,我就把你的手砍掉。”
  还以为这样就可以吓唬到她,没想到她并不害怕,反过来还要对我做一些吓人的动作。看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转,似乎还在盘算,接下来要怎么对付我。那样子确实有点滑稽,我心里的怒火顿时就消了大半,不由得笑起来。我一笑,她就愣了,像是吓了一大跳,就停下来,不知所措地望着我。这一下,我就笑得更厉害了,甚至是有点喘不过气来。然后,我发现,小胡豆儿的眼神有点古怪,就那么默默地转过身,一言不发就走了。
  “她是疯了!”
  小胡豆儿一面说,一面跨过门槛,进屋去了。
  我听见,她跟我母亲打小报告,那意思是说我突然变了,跟以前不一样了。她问我母亲,我现在的样子是不是要看医生,是不是要吃药,又或者是要打针……
  这也难怪,她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三年多,还没有人骂过她,甚至是责备的话都没有对她说过。我也不是有意要骂她,那花我种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开花了,还让她给我吃了。这孩子胆子也太大了,简直是无所畏惧,幸亏香水玫瑰是可以吃的,要是遇上有毒的,把她给吃死了,那我且不是罪孽深重了。我确实也是生气,就是想让她长点记忆,不能见了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
  第二天,我冲着院子里的小胡豆儿喊:“吃——饭——了。”
  我连叫了几声,她就像是没有听见,甚至连看都不看我一眼。要换了是以往,不用我开口喊,只要闻到饭菜的香味,她就知道谁家要吃饭了。早早就坐在桌子前,等着开饭。
  我又叫:“小胡豆儿,快来吃饭了。”
  她两手托着腮帮子,气鼓鼓地拒绝了。
  我还是坚持要叫她过来,一起吃饭。她竟然还要懒洋洋地说:“不吃。”
  我再喊,她又来了。
  “为啥子喊你吃饭,你都不来,还学会讲理了。要不然,就是还在生我的气?”
  其实,我有点后悔骂她,别说是掐了我的花,就算是整株拔了,我也不应该那样对她发火。小孩子顽皮是正常的,换了我小时候,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明明是想对她好,为什么就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凶巴巴地对她。我应当换一种态度,用缓和的语气和她说话,也许更能起作用。现在,我需要和她缓和关系。
  “没有。”
  “那是為啥?”
  “我感觉自己像个讨口子。”
  我哑然了,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想法。
  “哪个说你是讨口子了?”
  “没得人说我。我是听外面的人骂人,说一天到黑到处混吃,就跟讨口子一样。我也是,每天都要在你家吃饭,还要在那个姑奶奶家吃饭,是不是跟讨口子一样?”
  我突然意识到,小胡豆儿长大了,也有了自尊心。于是,我只能试着安慰她:“你才不是讨口子。你看,我从小就在这个院子里,你也是。你吃的是这个院子里的饭,又没有吃院子外面的饭,没人会说你。还有,讨口子是不请自来,你是我请来的,不一样。”
  小胡豆儿认真地想了想,自己就释然了。主动伸手接过碗,拿起桌上的筷子,开始大口吃饭。看她吃饭的时候嘴里塞得满满的,狼吞虎咽地嚼着一块又一块的坛子肉,感觉她面前所有的食物都很香。
  “以后,你们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喊我吃饭哦。”
  “好。”
  “说话算数?”
  “放心,肯定算数。”
  “要不然,我就不来你们家吃饭了。因为,我不是讨口子!”
  “那我喊你吃饭,你要跑快点哈。”
  “嗯。”
  我是很认真地在与她对话,虽然觉得有点逗,但是,我笑不出来。
  院子总共三户人家,她要是每天在每家人吃一顿饭,随随便便都能养活她。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成为叫花子。想想还真是,别说一个家,就是一个院子,如果连小孩都没有一个,那就很无趣了。
  6
  小胡豆儿的户口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时候给补上的。这一年,没有户口或没上户口的,都可以按照规定上户。
  小胡豆儿真的就像我们想的一样,可以长久地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她随了我三姐夫的姓,终于还是成为他们的女儿了。
  新开学的那天早上,她背着书包去上学,出了院门又折回来,跑着过来,贴着我的耳朵说:“我就喜欢你身上的这条裙子,很漂亮。等我长大了,你就把它送给我,好不好?”
  我心里一酸,忙不迭答应下来。
其他文献
一  云盘城谁不认识肖霏呢?  這位双瞳剪水、姿妍质艳的标致人物是电视台文艺频道的当家花旦。她主持的栏目 “人间有味是清欢”别有一番闲雅、清旷的意趣,开播以来连续推出了一百多期。最近,也不知从哪儿吹来一阵风,带累得周围人口口相传:肖霏得了抑郁症,失眠症,暴食症……一些观众不由得格外注意起这个只在电视上才有微笑的女人,一则想看看得了这么多病的她会变成什么样子;二则或是想不期撞上主持某些现场节目的她,
期刊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坚持把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追求的军校大学生作为办学育人的第一位任务来抓,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构建具有雷达学院特色的军
小镇的夜晚来得特别早,上班族喝完水都匆匆回了,天回镇的蓉忆咖啡厅现出了繁华过后的落寞。《青春修炼手册》在反复播放,声音活泼铿锵,像是嫌马俊成和李小米的争吵声还不够大似的。吧台小妹一直和着节拍,点着头或者晃着身子什么的,偶尔才朝他们瞥上一眼。她就看见,窗外梧桐树的影子映进来,他们的脸就一会明一会儿暗。怕是起风了。  你个二货,要是我妈老汉看到,我同学看到……李小米穿着白色连衣裙,胸部发育得恰到好处。
期刊
1  我去给将军当秘书时,将军已年满九十。  这一年,将军换了两个秘书。将军一生换了多少个秘书,估计他自己也说不清。而我的前任,那位长着一脸青春痘的少校秦秘书,仅仅只干了三十九天。这个据说号称基层部队“一支笔”的秦秘书看到我,像被困多日的孤军终于盼来救兵那样,劫后余生般朝我感激一笑,欲言又止。我将他送出将军住地时,他还用非常复杂的眼神回头望了一眼,说出一句奇怪的话,你见过老虎吗?  接着他像撤离危
期刊
恐怖主义有向高校蔓延的趋势.目前高校反恐问题研究尚是一个理论空白,因此,对之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反恐问题研究的研究目标,是保护师生安全,维护社会
那天本来不该我值班。但是,张二妹一早起来就拉肚子,每隔一袋烟的时间就跑一趟茅房,还哎哟哎哟叫唤个不停;而她那张四方脸啊,灰得像三十年没修补过的泥墙。当她跟一袋沙土似的在墙根耷拉下去时,队长的眉毛就低下去一截了。他每次想叹气又不愿被人看出来,就会是这个样子。是嘛,卫生队的人自己生病了,如果不及时医治好,总是有些讽刺的。队长皱着眉头,吩咐另一个卫生员给张二妹拣副草药熬。回头又对我说:看样子她一时半会儿
期刊
清早,楼下传来吵嚷声,一阵紧一阵,直往耳朵里灌。我到阳台往下望,见菜摊旁蹲个背膀滚圆的人,果真是花女子。天,这个女人回来了,我的耳朵又要遭殃。花女子到了发福的年纪,胀气球般,从脸膛脖子到胸背腰臀一一充盈,唯独小腿还纤细,像是福气还没吹到那。发福的皮肉把她原本小的眼睛挤得更小,眉毛也淡得几近全无。  花女子手拎一串挑好的茉莉花,正跟卖花人讲价。  “哪哟——”她发出悠长的嚣叫,这是她买东西时一定要发
期刊
一  我下火车时,天已黑透。我看到一个玄衣白裙的女子站在人群里,我觉得应该是她。而她还在看着鱼贯而出的拥挤的人流,想从其中将我分辨出来。她的神情有些紧张。  我走到她身边。她身上笼罩着荒凉的气息。我的眼泪突然涌了出来。我背过身去,把眼泪擦干了,然后走到她面前。她还在盯着人流。我叫了一声:“荷。”我的声音颤抖得很厉害。  她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她的眼神很动人。她轻柔地问我:“先生,你是叫我么?”  
期刊
1  事情已经过去六年,曾经铺天盖地的讨论早已沉寂。六年后的这个冬天,我所在的城市下了十年来第一场雪,白色羽绒漫天飞舞。天寒地冻的夜晚,空调有些力不从心,闲置已久的烤火炉被我翻了出来。我坐在烤火炉前,重读保罗·奥斯特的《神谕之夜》。当我看到六十六页第二行时,突然想起那场车祸,当年的遗憾、悲伤和愤怒再次浮上心头。蓦然而至的念头犹如一头狮子闯进我宁静的内心,狂暴地打断了这个夜晚美好的阅读。接下来的大半
期刊
那年冬天,很冷。我有了一次去德国的机会。  武若打来电话,说要在五味轩请我吃火锅,替我热和热和。  不到半小时,文晓晴的电话打过来,火气十分旺盛,秉承她一贯咄咄逼人的职业习惯,问我,武若要請你吃饭?我很不愉快,不就是请吃一顿火锅嘛!文武二人家庭经济不至于如此嘛!我没有好态度,问,吃火锅一事没有列人预算还是未经夫人签批?文晓晴不和我纠缠,直截了当,要我不要去吃武若的火锅!  我说你们两口子是唱哪一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