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精神家园。”这一观点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对精神家园建设的高度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家庭
  精神家园建设
  
  
  精神家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思想、心理、情感等共同的文化根基。它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狭义的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不但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加强精神家园建设,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民族和国家。
  
  一、当前家庭精神家园建设的现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每一个公民至关重要的精神家园。为此,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围绕家庭这个独特的精神家园进行探讨。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我国公民家庭精神家园建设的状况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有70%的家庭是幸福和比较幸福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家庭硬暴力和软暴力十分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期首次就家庭暴力现象开展全球10个国家的调查,2.4万名女性结果表明:骨折瘀伤、烫伤、头骨破裂、下巴脱位以及强奸和恐惧现象在女性当中时有发生,而且强暴者主要是她们的丈夫或亲密伴侣。遭受身体虐待和性虐待的女性更易遭受长期健康问题的困扰,包括抑郁和自杀倾向,其原因:一是丈夫有外遇,喜新厌旧,而虐待妻子;二是因妻子生女孩未生男孩,遭受虐待;三是丈夫好逸恶劳,因赌博输钱,而找妻子的岔子受虐待;四是丈夫自私多疑,怀疑妻子有外遇遭虐待。施暴力者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人、文化层次低的男人。
  2
  传承家庭未来的青少年犯罪指数上升。据湖北省仙桃检察院统计,近几年,己满14岁而不满25岁的青少年犯罪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一是犯罪比例高居不下,2007年有145件,169人;2008年168件,199人;2009年189件,223人。性质多为暴力犯罪,方式呈团伙趋势。犯罪原因:从内因上讲,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个性压抑,逆反心理;从外因上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影响,青少年在受到外部不良刺激时,感情容易冲动,情绪难以控制,以致走向极端。
  3
  身为领导干部的家长腐败变质。当今,有的身为领导干部的家长缺乏理想信念,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只讲贪图享受。认为政治是空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在金钱、美色面前经不起考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打了败仗。据我国反腐败机关2009年统计,全国有37750人成为腐败分子,其中省部级干部15人、处级干部265人、科级干部37470人。据案情分析,这些犯罪人员中,除其本人思想不健康外,精神支柱缺乏,有的家人甚至纵使在职人员犯罪。
  4
  家庭中的老年人受到虐待。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可在当今社会就有这么一些不孝顺的子女,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有的不给房住,有的不供粮食,有的不给衣服,还有的患病无人照管,让父母折磨至死。据有关数字统计,近3年全国类似案件共发生13000多起,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公愤。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暴露了部分家庭美德的缺失,也暴露了家庭精神家园建设的差距。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千万个家庭的关注,需要共同来建设好家庭这一重要的精神家园。
  
  二、建设家庭精神家园的主要措施
  
  天下之本在于国,一国之本在于家。建设家庭精神家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同时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1
  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化鲜明的个性和独立品格。
  笔者认为,家庭精神家园建设当前特别要弘扬主流文化传统,可以将其浓缩为“五个字”:一是“忠”。不断培养家庭全体成员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倡导精忠报效国家,忠诚回报人民;二是“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在于尚公、重礼、贵和。家和万事兴,要营造兄弟和谐,邻里和睦,夫妻恩爱,合家和美的氛围;三是“孝”。恪守孝道,孝敬父母,瞻养老人。不把老人当作负担,而把老人当作财富;四是“勤”。要在家庭成员中倡导“业精于勤”,警惕“荒于嬉而毁于随”。家庭要通过勤奋努力培养人才,让人才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脱颖而出;五是“廉”。提倡家长身先士卒,清正廉明。特别是对于身为领导干部的家长,要内心清明,为人清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争当一个“健康型”的家长。
  2
  增强夫妻平等的法律意识。古人云:“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对美好婚姻的殷切期望。事实上,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后,应相亲相爱。一是要平等相待。在家庭,夫妻都有平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既不能夫为妻纲,也不能妻为夫纲。而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二是要增强法律意识。严禁丈夫打骂、虐待妻子,给妻子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有什么问题可以坐下来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夫妻之间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不到感情彻底破裂不要离婚,免得造成家庭的不幸。在平时,应十分珍惜今生今世的夫妻缘份,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3
  重视孩子的品德行为教育。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下,独生子女多,单亲子女也不少。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靠隔代人当监护,还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婚被遗弃,造成无人管。如果社区、街道、村组、学校不加强管理,很容易误入歧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传播文明的阵地,社会组织是勉 励青少年上进,防止犯罪的第三道防线。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一个联合体,重视孩子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锁的钥匙。为此,做家长、做老师、做领导的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关心孩子的成长。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做一个好人;要注重学习教育,使孩子勤奋好学;要注重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孩子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舒适、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促其健康成长。
  4
  强化家长的精神支撑。当下,有的领导干部犯错误、乃至触犯法律,其主要责任是本人。但是,家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是教育不力、监督不够的责任。因为,一个人犯错误,直至走向犯罪,不是一时的事,而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家庭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切实负起责任,平时应该防微杜渐,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发挥精神支柱的作用。领导干部工作忙,压力大,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有时会出现厌倦、厌烦情绪,作为妻子要多安慰、多体贴、多鼓励;二是发挥情感寄托的作用。领导干部心中考虑的全是工作,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一天要开好几个会,一顿饭要陪同来自好几个地方的领导,身心疲倦,晚上回到家中,要有情感寄托,要有温馨的问候和陪伴。三是发挥心灵归宿的作用。领导干部因工作或应酬在外,见到的是花花世界,领略的是灯红酒绿,遇到的是花容月貌。如果回到家中满地狼藉,剑拔弩张,恶语伤人,反差十分强烈。因此,作为女人,作为妻子要学会内外兼修,既要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又要修饰自己的容颜,还要武装自己的内心,使爱情历久弥新,更具魅力,使丈夫的心象有线的风筝,永远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5
  善待父母及其老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作为晚辈,要谨记先哲的教诲。一是在吃、穿、住上关心。孝敬父母,有好的东西要先给父母吃,好的衣服先给父母穿,好房子先给父母住。二是在患病上照顾。父母患病,要及时请医治疗,给父母送茶、送水、送药、送食物,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子。三是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在父母眼里儿女是永远长不大的,他们喜欢叨唠。作为晚辈不能有任何反感、厌恶、顶撞的言行,而应该百依百顺。父母的嗜好要尽量满足,让其度过幸福、快乐的晚年。对待其他老人,要有孔繁森对待藏族老大妈裹脚的情怀,常常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子,时时想着报恩,天天为老百姓做好事。
  6
  对家庭成员倾注真诚的爱。孔子说:“仁者爱人。”在整个家庭成员中,夫妻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要有爱心,用爱抚平创伤,用爱滋润成长。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贴,高兴时带来一份分享,痛苦时带来一份安慰,失望时带来一份信心,流泪时带来一份微笑,让爱充满家庭,把温暖洒向每一个家庭成员。
  建设家庭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关注,全体家庭都要参与。只有家庭精神家园建设好了,13亿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将会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编辑
  李景华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课堂实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扣学生的学习。教师怎样教,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改革,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如果不能落实教学主体,不能触动课堂教学,不能引起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变化,任何改革都难有实质性的成效。因此,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己成为课程改革最中心、最紧迫的任
期刊
[摘要]儿童作文贵在“童”字,难也难在“童”字,不是儿童写不出童心,童真,童趣,童语。而是我们教师的引导出了偏差。我们应当引导儿童作文向儿童生活回归,向儿童心灵回归,把原本属于儿童的话语权还给他们,以童眼看世界,童心去想世界,童真去感世界。让儿童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作文。  [关键词]儿童  作文    一、童眼看世界    李吉林老师说过:“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
期刊
[摘要]后进生教育难见成效这是众所周知的,它是教师育人工作的难点。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大部分教师都倍感头疼,无所适从。但后进生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者方法用得不当,不仅会让其破罐破摔,更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本文是针对一例因心理自闭而“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案例。  [
期刊
新《纲要》明确要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践中,我有意识地通过现场实境、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手段等引导幼儿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参与各类情境活动,诱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交往,练习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从而实现在使用语言的过程
期刊
[摘要]应用文写作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传统部分,一度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爹不亲娘不爱,学生老师均不重视。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应用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应用文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应用文教学 应用文分类 实践    面对时代需求,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倡导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社会实
期刊
[摘要]多媒体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    多媒体能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综合运用在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媒体的单一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趣味性、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
期刊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还是人们一项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生存能力。国外有关研究发现,8岁之前是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明确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并首次在“内容与要求”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以倡导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在近几年的分享阅读的教学研究中,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策略方面我是如何入手的呢?    一、解放幼儿的眼睛    “眼睛”——享
期刊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衡水市枣强县芍药村“8+2”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证该扶贫模式的内涵、特点、运行机制,总结衡水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以资政府涉衣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字]扶贫模式 “8+2”合作社 芍药村    芍药村位于冀东南衡水地区枣强闲大营镇南部,农户160多户,村人口608人,党员21人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大力提倡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 任务型教学    一、背景描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大力提倡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期刊
如rú果ɡuǒ你nǐ在zài北běi半bàn球qiú,  要yào是shi碰pènɡ上shɑnɡ夜yè晚wǎn,  月yuè亮liɑnɡ也yě會huì来lái帮bānɡ忙mánɡ。  晚wǎn上shɑnɡ6点diǎn它tā在zài东dōnɡ方fānɡ,  晚wǎn上shɑnɡ12点diǎn它tā在zài西xī方fānɡ。  果ɡuǒ实shí特tè别bié喜xǐ欢huɑn阳yánɡ光ɡuān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