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曲霉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在其细胞壁重塑、稳态和生长定位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真菌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一种腐生的丝状真菌,其营养菌丝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有机物质中,是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死亡原因之一.烟曲霉细胞壁是一个动态的结构,这种动态结构成为其对抗环境的主要防线[1].由于支持烟曲霉生长和繁殖的自然过程的变化或者所处环境应激反应,其细胞壁会经历持续的生物合成和重塑[2].研究发现,许多基因可通过改变细胞壁成分含量而使细胞壁结构重塑.烟曲霉分生孢子的形成也会伴随着孢子细胞壁的重塑[3-4].另外,相关基因、转录因子会控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调节烟曲霉细胞壁的稳态[5-6].分生孢子发展形成菌丝的过程、基因的正确定位对烟曲霉的致病相当关键[7].抵抗宿主环境压力的机械强度主要由其细胞壁提供,所以细胞壁的破坏对菌丝形态有深远的影响.鉴于烟曲霉细胞壁在真菌生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被认为是抗真菌药物的一个极好的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血培养分离出的念珠菌的菌种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患者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前后96h内的G试验结果.结果 血培养中分离出念珠菌314例,阳性率2.1%,其中非重复分离株212例.检出率最高的是近平滑念珠菌(72株,34.0%),其次是白念珠菌(55株,25.9%)和光滑念珠菌(28株,13.2%).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62株,29.2%),其次是新生儿科(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异常增殖引起的女性常见的第二大外阴阴道炎症疾病,常伴有阴道菌群失调和微环境的改变,尤其在妊娠期间,VVC的发病率升高,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传统针对VVC的治疗一直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但并未修复受损的阴道微生态系统,目前乳杆菌制剂被认为可通过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物群来重建阴道微生态系统,有利于治疗女性阴道炎症疾病,因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乳杆菌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以下
引言rn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的数量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中的重要问题,目前真菌引起的感染已影响到全世界数百万人口,根据统计调查,每年约有140万人死于真菌感染[1];最新的全球监视和多中心研究表明,超过90%的侵入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病因是由念珠菌属(Candida spp.)感染引起的比[2-3].其中,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占所有病例的近15%,且其占比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是仅次于白念珠菌(Cand
报道犬咬伤继发孢子丝菌病1例.患儿,女,5岁.左侧小腿外侧出现数个花生米大小囊肿性暗红色结节1个月余.患儿于2个月前左侧小腿外侧不慎被犬咬伤,当时未予特殊处理,伤口一直未完全愈合.根据患儿病史、症状体征、病理结果、真菌培养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诊断为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3个月,皮疹较前明显变平缩小,现已停药,仍在随访中.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8个月,加重伴咯血4d就诊.患者7年前曾患肺结核,抗痨治疗1年后治愈.就诊后第1次纤支镜灌洗液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出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和纤支镜灌洗液曲霉抗原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第2次纤支镜灌洗液真菌培养出两种形态的烟曲霉(白色株和蓝绿色典型株),两株烟曲霉药敏试验结果相同且具有高度同源性.临床诊断继发肺结核合并侵袭性烟曲霉感染,予抗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出院后继续抗痨,抗真菌治疗,定期随访复查胸部CT及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1,3)β D葡聚糖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真菌、酵母、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细胞壁成分,G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本文总结了引起G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如药物因素、医疗因素、宿主基础疾病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G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以广西平果市纯石灰岩、石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群落调查基础上,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纯石灰岩生境下调查到维管植物56种,隶属于35科45属,石灰岩夹白云岩生境下调查到维管植物44种,隶属于33科42属.两种生境下桑科(Moraceae)物种丰富度均占有明显优势,主要为榕属及波罗蜜属.豆科(Leguminosae)、荨麻科(Urticaceae)、楝科(Meliaceae)植物在纯石灰岩生境占优势;大戟科(Euphorb
目的 构建大蜡螟幼虫动物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并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临床分离获得茄病镰刀菌1株,实验所用孢子悬液浓度梯度为1×105~1×108 CFU/mL,根据死亡率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并以此浓度感染大蜡螟幼虫,用伏立康唑(1.5 mg/kg)治疗;同时设置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收集大蜡螟幼虫尸体做病理检测并记录5d内死亡情况,每24 h记录1次.通过感染后病理组织切片和大蜡螟幼虫生存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大蜡螟幼虫在1×107 CFU/mL茄病镰刀菌感染后,5d死亡率达10
近年来,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 mycosis)随着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家养宠物流行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唑类抗真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浅部抗真菌药物,本文就部分新型外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36岁女性患者,右小腿丘疹红斑、脓疱、渗液伴瘙痒5个月.查体见:右小腿可见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伴有糜烂渗液.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诊断:难辨认癣.口服伊曲康唑分散片0.1g,2次/日,外用酮康唑乳膏2次/日,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目前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