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应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自稳型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患者73例,失随访5例。本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35~68岁,平均53.4岁。脊髓型颈椎病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混合型5例。单节段病变32例,双节段21例,三节段11例,四节段4例,共计123个节段。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m JOA)17分评分法、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index,DHI)、颈椎整体曲度(C2~7 Cobb’s角)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Pitzen等的颈椎间融合评价标准评定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8个月。m JOA评分术前(7.6±2.3)分,末次随访(14.9±0.6)分;NDI评分术前(16.9±3.0)分,末次随访(10.7±2.1)分;VAS评分术前为(6.0±1.7)分,末次随访(1.8±0.7)分;手术节段DHI术前(6.1±1.8)mm,末次随访(6.8±0.8)mm;C2~7 Cobb’s角术前(10.8±2.3)°,末次随访(14.0±1.5)°;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第2天出现吞咽不适,3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行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发现椎间融合器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证实椎间融合率为93.5%,cage沉降率为9.76%。4例(9.8%)发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结论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行ACDF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稳定性好、对颈前组织损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可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然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其他文献
城市规划应分为战略性规划与操作性规划两个层面。近期建设规划的战略性内容和实施性的"建设"内容应分别归至战略性和操作性层面。总体规划应向战略规划转变,近期建设规划应
<正> 利用培养产酯酵母来提高清香型白酒质量试验,近几年来在各酿酒杂志上已有不少报道。现将我们在朝阳酒厂采用培养固体产酯酵母,用不同试验方式来提高凌塔白酒质量的结果,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逐渐边缘化和空心化的现实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迅速推进对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但相关研究整体上还处于碎片化、零
以研究供热机组调峰特性为目的,结合吉林省的供热现状以及各主要供热机组的运行情况和设备状态,确定各供热机组的新蒸汽做功能力、采暖抽汽做功能力、工业抽汽做功能力和采暖
目的根据中医传统的治瘿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选择临床常用消瘿中药海藻、昆布、牡蛎、香附、夏枯草、玄参等,测定其碘的含量。方法用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步伐,增强农村产业活力,中央提出了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主题,着眼培养新型农业主题,构建新型管理体系,稳步提高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和家庭农庄。而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动画应运而生,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成为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
目的构建《护理管理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有效开展《护理管理学》网络教学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方法根据护理管理学的特征,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的系统主题内容由学
目前在国内中熔点费托蜡成为蜡产品行业热点,具有较好的市场,但从产品品质上来说,我国在这个行业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根据燕化公司对费托蜡等蜡类产品的市场调研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基于数学教材、教师、学生三方互动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就是紧扣教学主线,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