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与他的第一任妻子肖菊英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s1990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毅元帅有三任妻子,她们分别是,第一任妻子肖菊英,第二任妻子赖月明,第三任妻子张茜。上世纪60年代末,笔者作为杭州的知识青年,曾去江西兴国县下乡,当时,当地的老百姓都悄悄流传说,陈毅当年有个妻子在兴国殉难。然而,在那个以言定罪的特殊年代里,人们对此讳莫如深。
  今年五一节,笔者踏上了红色旅途,去江西兴国采风。经过多方调查访问,这个“历史悬案”终于水落石出。
  
  一、陈毅写给妻子肖菊英的诗
  
  2001年8月21日,在四川省乐至县陈毅元帅家乡“陈毅元帅纪念馆”隆重的开馆典礼上,展示出一组陈毅元帅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忆友诗”。此诗是4首16句的绝句,类似回文诗的表现形式,感情真挚,哀婉凄楚。全文如下:
  
  忆友诗
  (1931年秋)
  
  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哀哉。
  
  泉山渺渺汝何之?
  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
  依稀门角见冰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
  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
  宿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冰姿,
  影去芳踪我不知。
  送葬归来凉月夜,
  泉山渺渺汝何之。
  
  革命生涯都说好,
  军前效力死还高。
  艰难困苦平常事,
  丧偶中年泪更滔。
  忆友诗字迹龙飞凤舞,俊秀飘逸,一看就是陈毅元帅的手迹。在诗的末尾附注陈列说明文字:
  此诗系陈毅元帅的胞弟陈季让先生保存。“文革”时期,陈先生因曾在国民党军中服务的历史问题,害怕抄家,叫堂弟陈孔昭帮助清理手中的旧资料,因而发现此诗,并献给乐至县人民政府。
  
  二、生死相依
  
  肖菊英出生在江西信丰县的嘉定镇,从小聪明伶俐,会背唐诗宋词,在当地有才女之称,颇受家人宠爱。
  1927年春,陈毅所在的红军部队进入信丰,当时只有15岁的肖菊英,瓜子脸、细白牙、皮肤白皙,脸上一对深深的酒窝,齐耳的短发英姿飒爽,就像一支出水芙蓉,十分秀美。她积极参加欢迎红军的慰劳大会,在街头宣传革命道理。她一会儿吹笛子欢迎红军,一会儿作诗绘画赞美红军,引起了陈毅的注意。
  1930年夏,陈毅来到赣南组建红22军时,决定在信丰创办一所红军干部学校(以下简称“红校”),校址选在信丰县黄泥排。
  肖菊英和几位女同学也报了名。陈毅是红校校长,还兼任政治课教员。陈毅不但是位卓越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的谈吐与气质一下子征服了肖菊英。
  陈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教学员们唱革命歌曲,和学员们一起下棋。肖菊英聪明好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校长请教革命道理。茶余饭后,他俩经常在一起畅谈学习马列主义的心得体会,议论赣南、闽西革命斗争形势。他们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亲近,相互萌发了爱慕之情。
  一天深夜,一阵激烈的枪声打破了宁静的夜空。原来是一支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偷袭红军干部学校。那时,红军武器少,除了教员,学员都没有发枪。陈毅、毛泽覃、彭加伦、张扬等人一边派人到县城军部请求增援,一边组织学员突围。
  “赶快撤退!”陈毅发觉肖菊英还站在自己身边,威严地命令道。
  “不!我要和您一起战斗!”肖菊英理直气壮地回答。
  陈毅急了:“太危险了!你必须赶快离开,跟上队伍!”
  “正因为危险,我才不愿意离开你,”肖菊英含着眼泪请求,“要死,我愿意跟你死在一起!”
  陈毅一时无言以对,只是深情而感激地望着肖菊英。肖菊英立时脸颊绯红,她急转话题跺着脚说:“你是校长又是军长,责任重大,更要注意安全,我们的红军不能没有你!”
  肖菊英的话,在陈毅心中久久地荡漾着。
  9月下旬,红校进行毕业考试。肖菊英考试成绩优秀,被分配到红22军政治部宣传科任宣传干事。培训班结束时,陈毅和肖菊英订下了婚事。
  1931年9月的一天,秋高气爽,陈毅骑着一匹白马,牵着一匹棕色的马前往肖菊英家。正在家中的肖菊英和母亲胡金兰闻讯出来迎接。
  陈毅的到来,让肖菊英的父母特别高兴。为了款待陈毅,他们特地做了当地的特色家常菜:炖豆腐、小炒鱼、红烧肉、蒸水蛋和萝卜骨头汤,还煮了一壶滚烫的甜米酒。
  席间,陈毅和肖菊英的父母唠起了家常,并诚挚地对胡金兰说:“我今天来这里,一是拜访两位长辈,二是求婚。小英政治觉悟高,人又聪明能干,我很喜欢她,能得到她的陪伴,是我一生的幸福。”
  胡金兰是县妇女解放协会常委,思想进步,当即欣然表态:“婚姻大事你们决定。只要她本人同意,我们完全赞成。”
  一顿饭,多么平常,但却代表了肖菊英一家对红军不平常的感情。饭后,陈毅和肖菊英向父母告别。
  10月,肖菊英在江西省泰和县与陈毅结婚,一对红军恋人终成眷属。
  
  三、失足落井
  
  婚后,两位新人转战吉安、兴国、于都、宁都、赣县等地,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度过了他们那特殊的“蜜月”。
  1931年6月,中共赣南特委成立,陈毅被任命为特委书记,肖菊英为特委机关秘书。此时,“左”倾错误已经在中央苏区贯彻执行,肃反严重扩大化,到处乱抓乱杀,人心惶惶。
  赣南特委暂时驻扎在江西省兴国县城的李家祠堂,陈毅和肖菊英就住在这幢宅子里。宅子里有一口古井,供村里的百姓在祠堂集会时饮水用,平时井口有木板盖着,没有井栏。
  一天深夜,陈毅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他心事重重地对肖菊英说:“我刚接到命令,要我明天去于都参加紧急会议。我担心李韶九在于都肃反,可能对我不利。小英,我此行可能凶多吉少。你我都不是AB团(全称为“AB反赤团”,是北伐战争时期在江西建立的右派组织),对革命向来都很坚定。万一我三天之内回不来,可能就是已不在人世了,你不要过分悲伤,要充满信心,投身到革命战争中去。”
  第二天早晨,肖菊英默默无语,为陈毅整了整军装,目送陈毅策马而去。
  陈毅急急忙忙赶到于都,才知道是开地方工作会议,部署反“围剿”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肃反扩大化。真是虚惊一场!
  会议一天就结束了。本来他可以按时回到兴国与爱妻团聚,但得知李韶九要捕杀于都仁凤山区区委书记徐复祖,他便改变了主意。
  徐复祖是于都仁凤镇的地主,但热爱革命,曾多次接济红军,对革命忠心耿耿。陈毅决定赶往于都徐复祖的驻地,向当地党组织传达立即停止肃反扩大化的精神。
  到第三天下午,他突然想起与肖菊英的约定,这才匆匆赶回兴国。谁知,在回兴国的途中,又突遭国民党靖卫团的袭击,回到兴国县城时已是第四天下午了。
  陈毅迈步推开李家祠大门,只见妻子全身湿淋淋地躺在一块门板上。陈毅猛扑上前,跪倒在地,抚尸痛哭:“小英,快醒醒,我是陈毅,我回来了!”在场的许多人不禁动容落泪。
  陈毅后悔自己离家前跟肖菊英说了那一番生离死别的话,更怨恨自己没能按时赶回。
  关于肖菊英的死,许多文章描述为她在三天后未能等到陈毅归来,料定陈毅遭遇了不测,投井自尽。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肖菊英的死纯属意外,而非自杀。
  根据村里几位老人的追忆,出事那天,也就是陈毅约定的那个第三天,肖菊英还和兴国城市中心区委书记谢毓泉、城区苏维埃主席谢良谋在一起,部署发动妇女做军鞋的事情。当时她的言谈举止,根本没有自杀的迹象和绝望的神情。
  村里几位幸存的老人说,她的死,纯属意外。那天晚上,月黑风高,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又传来狗叫声,可能肖菊英急忙前去开门,一脚踏空,落入了没有盖子的古井。
  老人们的想法是:陈毅去于都开会的第三天夜里,肖菊英在睡意朦胧中,恍惚听见有敲打院门的响声,又伴随着满街的狗叫声。她以为是陈毅从于都归来,不禁喜出望外,便匆匆下楼,急急忙忙去开门迎接陈毅。殊不料,月黑风高,下过阵雨的地面很滑,又没有灯光和手电光亮,她一脚不慎踏偏,掉进这个深深的古井里,一只鞋子失落在井旁。
  陈毅埋葬了肖菊英,他在收拾妻子的遗物时,发现一叠诗稿,其中有一首七言律诗:
  纤纤新月挂黄昏,
  人在幽闺欲断魂。
  革命为何容奸猾,
  肃反岂可诛忠臣?
  灯花占却烧心事,
  罗袖长供把泪痕。
  夜夜填词笔难放,
  须知恩爱是愁根。
  陈毅读后,悲痛欲绝,含悲写下了那首饱含思恋之情的忆妻诗。因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随时准备献身革命的陈毅惟恐此诗有朝一日落入敌手,会给肖菊英的亲属带来株连之害,便故意写作“忆友”诗。
  
  四、旧情不忘真英雄
  
  陈毅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硬汉子,他仗义执言、重情重义。那首《忆友诗》,他一直带在身边保存着。
  肖菊英是陈毅在战争年代结为伉俪的革命伴侣,也是陈毅的初恋。肖菊英的死,给陈毅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1937年10月,陈毅由赣南的油山出山,前往武功山一带,向谭余保率领的红军游击队传达国共合作指示,途经兴国。当时正是“国共和谈”时期,他找到国民党兴国县县长邹光亚交涉释放“政治犯”的问题,借此机会,他在兴国地下党同志的陪同下,来到肖菊英的墓地凭吊。
  然而,在那战乱年代,由于国民党军队构筑工事,把原址原貌破坏得面目全非,连墓地的影子也找不到了。
  目睹荒草凄凄、残砖朽木,陈毅感慨万千。回到下榻处“芳园客栈”,他写下了一首七绝,题为《兴国旅舍》:
  兴城旅夜倍凄清,
  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
  阿蒙愧负故人情。
  1938年春,新四军刚组建时,国民党川军少将陈季让带了一支慰问代表团前往新四军军部慰问。想不到久别重逢,兄弟聚首。手足情深,二人惊喜交集,胝足而眠,彻夜长谈。陈毅把10余年来个人生活的甜酸苦辣,风风雨雨,向陈季让做了倾诉。并把那首《忆友诗》交给季让,托他保管。
  谁说天下英雄铁石心肠,陈毅元帅对同志、战友和爱人肖菊英,一往情深,几十年不忘旧情,就是最好的明证。
  (本文得到江西兴国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特表谢意!)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学习动机、从众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最近发展区、首因效应、激励效应等心理学原理,结合初中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作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Based on the psychology